首頁 > 易卦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作者:由 莎詩筆鴨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0-14

三十兩銀子等於多少錢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很特殊的一個王朝,這是一個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在南下滅了北宋之後,原本大片屬於北宋的土地便成為了金朝的統治領土。在佔領北宋大片領土之後,金朝也開始了漢化,從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開始學習漢族政權。金朝逐漸由一個野蠻的部落時代進入了一個繁榮文明的時代。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在經過多年的漢化之後,金朝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盛世時代。金世宗完顏雍被稱為“小堯舜”,他勵精圖治使得金朝進入了盛世,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了他的孫子金章宗在位時期,雖然已經開始了由盛轉衰的階段,但前期的繁榮還是看得見的。

但繁榮之下隱藏的危機已經開始暴露了,最典型的應該就是經濟領域的貨幣危機。在金章宗意識到貨幣危機時也曾經試圖進行改革,但是卻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後宣告失敗。金朝的經濟毫無疑問地開始走下坡路。

一、金朝貨幣體系蘊藏的危機

1、金朝時期通行的三種貨幣

其實早在金章宗繼位之前,金朝貨幣體系當中便出現了危機,但好在當時金朝正是盛世,政府強有力的把控使得危機並沒有爆發。金朝最開始時並沒有自己的貨幣,滅掉北宋與遼國之後,他們所使用的是北宋與遼國留下來的貨幣,但是隨著金朝綜合國力的發展,這些舊幣顯然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在海陵王完顏亮在位時期,金朝開始鑄造自己的貨幣。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在當時的金朝,市場之上通行的有三種貨幣,一種是交鈔,一種是銅錢,一種是銀幣。其中交鈔與銅錢是流通最多的貨幣,而銀幣用量較少。在金朝前期貨幣是以銅錢為本位幣,因為經濟的繁榮,為了方便所以出現了紙幣——交鈔,所謂的交鈔也就是仿照宋朝時期的交子來打造的紙幣。

2、紙幣並不受百姓們的認可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但是交鈔作為紙幣並沒有在金朝獲得大眾的認可,所以百姓們喜歡囤積銅錢而不喜歡交鈔,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也主要使用銅錢,而交鈔一般用於大宗貨物的交易。這其實就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銅錢與交鈔之間的關係很薄弱,而政府一旦監管失敗,比如會造成危機。交鈔使用的地方一般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一旦出現貨幣危機那就麻煩了。

二、金章宗進行貨幣改革

1、金宣宗對交鈔進行改革

金章宗也知道貨幣危機的存在,於是開始進行貨幣改革。先是對交鈔進行了改革。在此之前交鈔使用期限為七年,《金史》中記載:“以七年為限,納舊易新。猶循宋張詠四川交子之法而紓其期爾,蓋亦以銅少,權制之法也”。金章宗廢除了交鈔的使用年限,使得交鈔可以無限期地使用,這就難以避免交鈔的泛濫。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最新進行交鈔改革的地方是陝西,但當時的陝西工商業並不發達,所以對於交鈔信任度並不高,加上交鈔使用年限被放開,很快陝西開始出現通貨膨脹。而其他地方情況也不樂觀,金宣宗進行交鈔改革卻根本無視市場規律,市場之上應該出現多少交鈔,什麼地方的交鈔應該多,什麼地方的交鈔應該少,朝廷一點頭緒都沒有。金章宗並沒有很好地把控交鈔的流通,使得交鈔在市場上濫發無度,造成通貨膨脹嚴重,交鈔自然就不值錢了。

交鈔是以貫為單位的,因為交鈔的濫發無度,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金朝後期,上萬貫的交鈔只能換一個餅,百姓們上街買東西,需要拿著大量的交鈔。可見當時的通貨膨脹的確是很嚴重。原本信用還算是不錯的交鈔很快便不被人認可了,而百姓們更加喜歡囤積銅錢,銅錢在市場上的流通便遭到了限制。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宋金達成“嘉定合議”之後,雙方迎來了難得的和平局面,於是雙方開始在邊境上進行貿易往來。隨著雙方貿易往來日漸頻繁,大量的銅錢隨著貿易流入了南宋那邊,這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銅錢更加少了,一時之間金朝鬧起來錢荒。

2、金宣宗想方設法應對錢荒

鬧錢荒怎麼辦呢?金宣宗曾向臣子們詢問過解決問題的辦法:《金史》記載:大定間,錢至足,今民間錢少,而又不 在官,何耶?其集問百官,必有能知之者。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金宣宗面對錢荒想出的辦法是多鑄銅錢,但是鑄銅錢與發紙鈔可是完全不一樣的,過程要複雜得多。首先是金國擁有的銅礦並不多,當時中國比較重要的銅礦都在南方,金國境內的銅礦較少且很多都已經廢棄不用了,所以鑄造銅錢的材料很成問題。

於是金宣宗聽取了大臣們的意見,嚴禁百姓家中私藏銅器,把控銅錢外流力求銅錢進入市場當中。金宣宗為了使得市面上的銅錢數量得以保證,於是便頒佈了限錢法,當時的法律規定:官員、百姓家中儲存的銅錢不得超過兩萬貫,猛安謀克家中儲存銅錢不得超過一萬貫。在與南宋做生意的時候不準讓銅錢流到南宋那邊去。如果流入南宋的銅錢超過三斤就可以被判處死刑。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說實話金宣宗的這種限錢法,可以說嚴重違反了經濟規律,也註定不會得到百姓的支援。朝廷所頒發的交鈔失去了信用,百姓也不買賬,整個貨幣市場很是紛亂。

另外就是鑄造銅錢的成本太高,金宣宗在位時期,有人向金宣宗上報:說是鑄造銅錢的時候,材料雖然是官府在運送,但是承擔運費的卻是老百姓。另外,官員們利用鑄造錢幣不斷地搜刮百姓,使得百姓們怨聲載道。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朝廷所設定的兩個錢監機構,每年鑄造的四十萬貫的銅錢,但是花費的成本卻能達到八十萬貫,完全是得不償失。最後不得已金章宗取消了錢監這個機構,但這更使得挖掘銅礦鑄造錢幣的事情受到了阻礙。可見在當時金國的鑄幣情況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3、政府在市場之上投入銀幣緩解貨幣危機

對於市面上流通的紙幣,百姓們並不能給予信任,在國家大力鑄造銅錢的時候,在政府手中還存有大量的金銀,如能將銀錢投入到市場當中,那麼錢荒的事情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金朝政府所儲存的金銀大都是南下攻打北宋時掠奪而來,還有就是南宋繳納的歲幣。《吊伐錄》中記載,金朝南下攻打北宋的時候獲得:“金共五十一萬七千餘兩,銀共一千四百三十萬二千餘兩。儘管金朝前幾任皇帝進行過揮霍,但是到了金宣宗時期還剩下不少。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金銀的儲存量如此之多,金宣宗自然不會放棄辦法,於是金宣宗開啟政府發府庫,將銀子搬出來製作銀錢投入市場使用。當時鑄造了一種叫做承安寶貨的銀幣,面值是一兩到十兩不等。每一兩承安寶貨相當於兩貫銅錢,與銅錢一樣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民間不能私自鑄造或者是拒絕使用。但可惜的是承安寶貨這種銀幣僅僅流通了三年便停止使用了,這是因為這種銀幣在民間私自鑄造得太多,而且質量非常差,嚴重影響了承安寶貨的信用,使得百姓們不再願意使用這種貨幣。金朝的政府真的是缺乏對於貨幣鑄造的監管制度。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金宣宗為了進行貨幣改革採取了多種辦法,但是卻越改越亂,金朝的經濟與國力一樣開始走下滑路,直到金朝滅亡,金朝依舊面臨著很嚴重的貨幣混亂問題。

三、金宣宗貨幣改革失敗的原因

1、金宣宗貨幣改革未能抓住主要矛盾

一般來說想要解決一個矛盾,一定要抓住重點問題,金宣宗想要進行貨幣改革就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而從當時來看,以銅錢為本位的貨幣體系才是最穩固的。可惜的是金宣宗始終沒有將這件事情做好,當時的金朝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銅錢來兌換交鈔,所以使以銅錢為本位的貨幣體系根本不夠穩固。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當然,金宣宗貨幣改革失敗也不能歸結於他一個人的錯誤,金朝在金宣宗時期面臨著的貨幣危機其實是前朝早已經累積下來的弊端。尤其是金朝海陵王在位時,揮霍無度,好大喜功,不斷對外作戰,浪費了大量的錢財導致國庫空虛,使得後來的君主根本無力拿出錢財面對通貨膨脹的危機。另外金朝的財政赤字不斷變大,政府能夠掌握的銅錢也大量流失,形成了惡性迴圈,貨幣危機只能越來越嚴重。

2、金宣宗貨幣改革失敗仍有重要意義

金章宗時期損力、耗物、費財進行幣制改革,為何卻瞬間“跌落神壇”

金宣宗的貨幣改革政策變化頻繁,紙鈔、銀幣、銅錢不斷在市場上來回流通,導致貨幣市場很是混亂,也一度使得百姓們對於本國的貨幣體系不再信任。金宣宗的貨幣改革註定以失敗結束。金宣宗的貨幣改革雖然失敗了,但是卻給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尤其是承安寶貨這種銀幣的發行,這是中國第一款由政府指定發行的銀幣,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嘗試,很有借鑑意義。

參考資料:

《歸潛志》

《金史.本紀》

《歧路倉皇.金朝覆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