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道德是一種更聰明的自私自利嗎?

作者:由 守株不待兔l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0-17

原始社會有道德嗎

道德是一種更聰明的自私自利嗎?在我們的基因裡,到底有沒有利他主義的成分?《

自私的基因》一書裡說

人們做好事的動機往往是自私自利的,我們基因裡存在利他主義成分,但是往往只限於自己的家人和族群範圍內,很難擴充套件到其他人群。我為什麼要對別人好呢?或者說得俗一點,對別人行善,對我有什麼好處?

關於道德的出發點,有這麼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這種觀點教導說,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這種解釋把道德說成了一種交易行為,它隱含的顯然是自利的出發點。第二種解釋是,行善是為了獲得庇佑,為了來生獲得幸福。或者說得更赤裸一點,是為了取悅神、上帝或佛祖。第三種解釋是,行善本身就是回報,能夠獲得一種滿足感,成為一個好人,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本身就是幸福的行為,任何獎賞也不能與行善時感受到的那種美妙回報相比。也就是說,道德讓行善的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這本質上是一種道德享樂主義,為了獲得幸福快樂而去做道德的事,那麼它的出發點不也是自利的麼?所以歸根結底,無論哪一種解釋,道德的出發點都是自利的。從利己的動力出發,做出利他的行為,可以說,道德是一種更明智的自利。

不過,如果把道德完全說成是利己的,好像跟我們的直覺認識又有矛盾。到底哪裡不對呢?在我們的經驗裡,我們對於自己的家人,本能地是無私付出的。這種付出,既不是為了實際利益的回報,好像也不是為了某種道德的滿足感。比如,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不惜犧牲自己的。有些交情很深的朋友,確實可以為對方兩肋插刀。這種利他的行為,又怎麼解釋呢?

有些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每個人確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利他傾向,這種利他主義可以說是嵌入到基因裡面的。最早的善來源於母愛,人類為了繁衍生存,對於毫無謀生能力的小嬰兒要無私地撫養,這種舐犢之情不僅人類具有,動物也有。但人類還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人類是群居的、相互協作的群體,在原始社會,迫於生存的壓力,同一個族群的人們必須團結起來,互相照應,從而形成了一種鄰里互助、親友互助的生存模式,這種模式能夠確保我們人類繁衍存活下來。只不過,這種利他主義,我們會本能地用在自己的家人和族群裡,而很少用到其他人群。

中國儒家和墨家思想裡關於道德倫理的著名爭論,就是愛有差別還是無差別。儒家思想認為,一個人對於他人的愛是有親疏遠近的,必然是先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再慢慢擴充套件到外人。這種差別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應該發揚。所以,儒家的道德總是把孝悌放在首位,認為這才是最大的善。有了孝悌,才能培養其他的道德。而墨家強調

“兼愛”,倡導人們應該無差別地愛天下所有人,這有點類似於西方的博愛思想。

從我們前面講的來看,愛有差別確實更符合真實的人性,利他主義總是先用在家人和族群範圍內,所以儒家思想

符合我們的人性。

道德是一種更聰明的自私自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