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悅覽 · 識圖|觀瀾有術

作者:由 杭州日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08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孟子想表達什麼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兩浙鹽運使高熊徵來杭履新,看到學子到城外跨虹橋西的崇文書院讀書距離稍遠,往來不便,決定在杭州城內創辦一所新的書院。

高熊徵是位讀書人,經歷傳奇。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清之際,高熊徵在家鄉廣西岑溪組織鄉兵和官軍討伐來犯,並斬殺敵軍總兵。不但如此,他還撰寫《討吳三桂檄文》《平滇三策》等文章,頗有影響。廣西巡撫看他是個人才,想讓他和自己一起征討雲貴,高熊徵予以婉拒,“教職是所願也”,並在桂林、思明等地擔任府學教授。

辦學支初,高熊徵拿出自己的俸祿,覓得一處老宅,仍缺經費,他積極發動鹽商捐資興學,並一一告知,商人子弟可入學就讀。不論在哪個朝代,家中子弟讀書考進士,進而做官,乃至開府一方,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鹽商紛紛捐款,全力支援。這是由官員發起、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一次積極嘗試。

悅覽 · 識圖|觀瀾有術

出自《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卷二(清嘉慶刻本)

學校位於紫陽山麓,此地正好和徽州的朱熹(注:朱熹又被稱為紫陽先生)同名,初名紫陽別墅,後改為紫陽書院。書院環境優美,亭臺樓閣依山而建,有“凌虛閣”“春草池”“校經亭”“尋詩徑”“文昌閣”等景緻多處,是讀書求學的佳處。

嘉慶八年(1803年),書院建校第100個年頭,在籍學子已有328人。這一年,兩浙鹽運使延豐決定建造一座樓閣來紀念建校百年。他實地勘察吳山形勝,決定在紫陽山建高樓五楹,名曰“觀瀾樓”,出自《孟子》的“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意為看水有方法,必須看它壯闊的波瀾,希望學子做學問要探求其根本,追求至高的境界。

有美堂,有歐陽修作文以記之;岳陽樓,有范仲淹撰文以傳之。觀瀾樓雖壯觀,必得文人以傳。延豐思忖良久,向浙江巡撫阮元發出邀約。在此之前,兩人曾共同編纂《兩浙鹽法志》,合作愉快。

延豐拜謁阮元,阮巡撫當即同意,並對他資助辦學的事情很是讚賞。在阮元書寫的《紫陽書院觀瀾樓記》中,不僅記載著書院的發展情況,還有切身厚愛,文中談到站在觀瀾樓上可俯瞰西湖和錢塘江,由此聯絡到學者的觀瀾之術,希望學子“志於大道”。一省的最高長官親自撰文鼓勵,紫陽書院聲譽大振。

值得一提的是,阮元不但是一省最高長官,而且是著名的學問家、教育家、文章家,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紫陽學子爭相學習阮元的文章,互相砥礪,爭做一流人才。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任杭嘉湖道,主業是興修水利。但也格外關心紫陽等書院。他要求“隨課升降發津貼”,又極大地鼓勵了學子讀書的熱情。

隨著發展勢頭的蓬勃,紫陽書院也不斷吸引著著名學者的到來。龔麗正、龔自珍、夏同善、孫衣言等名儒都在此執教。夏同善曾經讓楊乃武、小白菜的冤案得以昭雪,深得百姓愛戴。他曾寫下“廣廈宏開,看毓秀鍾靈,蔚起虎林人物;高山在望,願立名砥行,仰承鹿洞淵源”,形象地指出紫陽書院對杭州人才培養的貢獻,及其辦學理念遙承南宋朱熹當年在白鹿洞書院的初心。

在晚清西學東漸之際,紫陽書院積極吸收西方科學知識,立足實際,開設不少融匯中西的課程。書院按照科舉考試的要求,進行“月考”“模擬考”等訓練,並將課藝文章刊印,成為其他書院學習的範文。

經過多年發展,紫陽書院與敷文書院、崇文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浙江四大書院,如今的書院舊址,已是杭州市紫陽小學,代代延續,文脈如新。

悅覽 · 識圖|觀瀾有術

悅覽 · 識圖|觀瀾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