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作者:由 小春說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15

陳子昂是個什麼樣的人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陳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之為“陳拾遺”。他的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陳子昂的詩詞意激昂,風格高俊,彰顯了唐時推崇的“漢魏風骨”,被譽為一代“詩骨”,《登幽州臺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很簡單:在我之前的古人已離去了,在我後面的後來人還未到來。那天地無邊無涯,我是那麼渺小的一點,想到這裡不禁熱淚滾滾。

這完全是脫口而出,直抒胸臆,不加任何修飾。可這短短二十二個字,卻成為人們歷來傳誦的名篇,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感染力呢?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登上幽州臺的。

幽州臺在現在的北京郊區。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隨軍出征任參謀,主將武攸宜不聽陳子昂的進言,屢屢敗北,他不歸咎於自己,反而把陳子昂降職。

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了泡影,當時,他是懷著深沉的人生憂憤登上幽州臺的。

幽州在古代屬於燕國,燕趙多俠士,作為歷史遺蹟的幽州臺,它凝結了許多悲壯的歷史故事,又熔鑄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再加上詩人是獨自登臨,更容易使自己的心靈沉浸到悲愴的境地。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身邊是高臺悲風,眼前是四野茫茫,詩人極目四望,神思徜徉,油然而生的是孤寂悲涼的悵惘。此時此刻,宇宙的空闊激起了他的身世之感,往事的記憶一幕幕重現心頭。

仕途的失意,歷史興亡的反思,壯志未酬的痛苦,世道艱難的體驗,彷彿波濤奔湧。

人在感情劇烈波動的時刻,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萬種情思,猶如火山口的熔岩噴發而出,化為幾聲宇宙時空的浩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分明是從心靈深處爆發出來的痛苦吶喊,他說出了宇宙的永恆,人生的無常。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人出現在世界上其實是個奇蹟,在時間座標和空間座標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從時間而言,在我之前有很多古人,但我已看不見了;在我後面也有很多未來人,我也將看不到了。從時間上講人生是多麼短暫。

從空間而言,幽州臺是一個點,幽州臺外有整個中國,在中國之外有整個世界,在世界之外,有無邊無垠的宇宙,把個人放到這廣袤無垠的宇宙背景下,個人是多麼渺小,多麼孤單!

詩人在暗示時空的無限,用以反襯人生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形成無限大和無限小的強烈衝突。這就在讀者心理上產生恐懼感和自憐感,從而產生人在宇宙時空下的不自由感。

《登幽州臺歌》僅22字,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人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這種存在是極短暫、極渺小的,又是極不自由的,人不得不受自然規律的無情支配。一個渾渾噩噩的人是感覺不到的,而自我意識強烈的人,他的精神卻時時承受著這種不自由感的壓迫,人總企圖超越時空,但到頭來都將變成一場幻夢!

人生在世就是這樣一個不由自主的匆匆過客,當一個人年事稍高,看夠了人世的浮沉,生活受到挫折時,最容易產生這種時空的感慨。這種痛苦歸根到底是人人心底所有的,不過不是人人能說得出的。

現在,陳子昂用短短二十二個字說了出來,而且說得那麼強烈,那麼震撼人心,這也是它成為千古名篇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