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作者:由 太初史者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23

清公子美食是誰

前言

稼軒筆下的水既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又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與人文美,顯示出其卓越的文化修養。稼軒的水,是反映其詞作的一面鏡子,也是中國山水詞中的寶藏。

(一)效法屈蘇稼軒寫水

詞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有楚辭的影子,例如

“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楓”(《醉翁操》)中修飾江水的“湛湛”一詞顯然借鑑了《楚辭·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的句子,並用這一詞表示江水的聚集貌和厚重貌。在眾多寫水詞中,最能體現稼軒詞對楚辭的學習的應是《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

此詞是詞中的異調,仿照《楚辭

·招魂》而作,在韻律上運用《招魂》的“些”作為韻腳,同時也有自己的“蕭餚豪”部韻腳,在構思上模仿招魂者向亡魂說話,把泉水當作自己的傾訴物件,表達自己對泉水勸告和要求。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上片先描寫泉水聲音輕靈動聽、明亮如鏡,對其進行稱讚,然後以此為據對泉水進行三勸,一勸泉水不要出山而受到外物汙染,二勸泉水與其被以肉類為食的虎豹藉以解渴不如被以果類為食的猿猴飲用,三勸泉水不要匯入大海,成為推波助瀾的一分子,這三個勸告,分別暗喻了作者諷刺外界環境汙濁、希望泉水不要被惡人所用以及不要成為助紂為虐的一員的情感。顯而易見,這是作者借泉水而抒情言志,表達出自己堅守高潔正直的品質之情。下片敘述作者為逝去的泉水而招魂,作者獨處山高路險之處,不免生出無聊之情,於是產生招魂之意、招魂之舉。他招來泉水,一是為了給自己釀酒,二是為了用於煮茶,泉水成了作者消解無聊、愁苦的工具。泉水的清潔與作者釀酒煮茶的興趣也是作者追求清白廉潔、安貧樂道生活的象徵。縱觀全詞,上片寫泉水的性質,下片寫泉水的功用,想象奇特,借泉水以自比,中間穿插“些”“兮”等語氣詞,給人以一唱三嘆之感,情感上與屈原在眾多作品中表示出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之情相呼應,展現出辛棄疾對屈原作品的學習創新以及對屈原人格的讚美。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稼軒寫水詞受蘇軾的影響頗多。“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生查子·獨遊雨巖》)是對蘇軾《夜泛西湖五絕》“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的化用,作者把不是由神鬼發出的而是由桃花水流動發出的聲音看成自己政治上的知音,表達出自己懷才不遇的失意;“路繞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是對蘇軾《梅花》“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的借鑑,既寫出了溪水的曲折又營造了一幅梅樹繞溪邊的畫面;“淡妝濃抹西子,喚起一時觀”一句(《水調歌頭》)對西湖的描寫很明顯是對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引用。辛棄疾不僅善於學習蘇軾的作品,還吸收了蘇軾的詩詞理論,即要寫“活水”而不是“死水”,所以辛棄疾筆下的水,既有寫水的聲音、性質、色澤的,也有寫水的形狀、狀態、功用的,期間還運用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而且能隨物賦形,寫水的同時還與其他事物相映稱,多色調多角度地描寫水,而不是隻拘泥於某一個方面。同時,蘇軾詞中有不少寄寓哲理之作,例如《定風波》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這種借水來表達自己人生態度的寫法也對稼軒有所啟發,表現出稼軒樂觀豁達的價值觀念與積極心態。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二)吸取陶作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在歷代文壇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影響廣泛,“桃花源”這一意象在辛棄疾寫水詞中也有所體現,如“有怒濤聲遠,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水龍吟》),飛泉聲音好似波濤的怒吼聲,落花飄動帶來芬芳香氣,使人產生彷彿誤入桃花源之感,作者借“桃花源”一詞,襯托出雨巖環境的壯大與美好,表現出作者對泉水以及雨巖的喜愛之情。稼軒寫水詞中也有不少對陶淵明詩的化用,例如“笑人間,江翻平陸,水雲高下”(《賀新郎》)借鑑了陶淵明《停雲》“八表同昏,平陸成江”的詩句,借人間江水翻動、水陸轉化表達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在《驀山溪》中尤能體現出陶淵明對稼軒寫水詞的影響

這首詞是賦

“停雲竹徑”的,詞中的水既是“淵明趣”的體現,也是作者對隱逸閒適生活的表徵。溪流上有一座小橋,溪水潺潺不停向前溪流去,一個“欲”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溪水似流不流的狀態,令人不禁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之景。“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把水、竹、山結合起來,相互映襯,描繪了一幅竹繞溪水,遮蓋半山的自然美景。“山上有停雲,看山下、濛濛細雨”是對陶淵明《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的化用,稼軒登上停雲堂與陶淵明當年作《停雲》詩之景相似,這朦朧細雨穿透時空,勾連著不同時代的人的相同感觸。縱觀全詞,辛棄疾對水的刻畫反映出的是對自然閒居生活的喜愛與嚮往,此時的水不再是洶湧的波濤或者滾滾的江水,而是涓涓清澈的溪水與輕微柔和的雨水,詞中透露出的隱逸閒適的志趣與陶淵明淡泊名利、躬耕田園的思想與行為有一致之處。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三)廣學名家

稼軒詞主要受屈原、蘇軾、陶淵明影響較深,但在一些作品中也有其他名家的影子。《水調歌頭》中借江海泛指四方各地的“江海吸流霞”是受到了杜甫《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的影響;“練色泓澄玉清水”(《感皇恩》)一句寫水的澄澈與深廣,是對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和白居易《泛春池》中“煙波六七畝,泓澄動階砌”的化用;“遠水生光,遙山聳翠,霽煙深鎖梧桐”(《金菊對芙蓉》)是對柳永《訴衷情近》中“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的借鑑。

稼軒筆下的水,隨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心境活動有所變化

(四)稼軒詞中的人文地域性

在稼軒寫水詞中,體現出一份特有的人文地域特徵,不同的地域文化薰陶著辛棄疾,使其顯示出不同的創作風格,在不同風格的轉變之中便顯示出地域文化的作用。辛稼軒在南方生活了四十四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南方文化的影響,這使得他的寫水詞在雄渾與豪放之中顯示出一份清麗,即使是描寫泉水、小溪這種小巧的事物,他也得心應手,展現出宛如女子一般的巧思。特別是晚年在上饒帶湖退居的十年中,南方秀麗的山水,閒適的生活,使得稼軒的寫水詞沒有了沉鬱、悲壯的氣息而多為清新明朗之氣。辛棄疾作為宋詞的集大成者,其寫水詞不僅有豪放派的恢弘雄放,也有婉約派的婉轉細膩,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性。

結語

稼軒是宋詞的集大成者,廣泛地學習了屈原、蘇軾、陶淵明、杜甫等名家的詩詞作品,其寫水詞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同時,辛棄疾的生活經歷,也使他的詞表現出明顯的人文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