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白酒:怎麼回答“年輕人誰還喝酒”這個問題?

作者:由 白刃行走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23

這個觀點有道理英語怎麼說

白酒行業一直是一個比較好的賽道,但現在白酒行業也遭到了質疑,其中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問題:

年輕人誰還喝酒?

這個疑問事關白酒行業的未來需求問題,當前白酒特別是高階白酒的消費群體還是60年代嬰兒潮的一批人,下一批白酒的主要消費者是80-90年代嬰兒潮的那一批人。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21%的90後從不喝酒,64%的90後喝啤酒,僅有5%的90後喝白酒。而造成年輕人不喝白酒的障礙則是:

酒精度數過高、優質白酒價格高、真偽難辨、酒桌文化等

從這個資料來看,白酒的前景的確有些悲觀。

鑑於此,茅臺董事長也曾請教過馬雲:“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茅臺,茅臺以後怎麼辦?”而馬雲則微笑著表示:

“我年輕的時候也很討厭茅臺,但是等我有了一定人生閱歷的時候,就開始喜歡茅臺了。”

他的觀點的確也有道理,事實上中年人一直是白酒的主要群體,而年輕人從來就不是。那麼我們的問題是,未來白酒的消費群體是否會縮減?

禁酒令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酒類消費在人類的社會中已經存在了數千年,期間經歷了多次變化,但人們對酒精的消費卻從未停止。

人類禁酒的歷史,幾乎和喝酒的歷史一樣長

1920年1月17日,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按照法案規定:製造、售賣、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酒精飲料皆屬違法;美國公民可在家中飲酒,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屬於違法;21歲以上的成年人需要在出示年齡證明的情況下才可以在指定地方買酒。

美國禁酒令執行了長達14年時間,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禁酒令在實施期間,美國酒類銷量反而大大提高。官方渠道買不到酒,大家就透過走私、地下釀酒廠等渠道購買。甚至還誕生了以走私酒類為主要盈利來源的黑幫,社會秩序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得到破壞。

1929年後,金融危機爆發,在舉國低迷的情況下,更多人呼籲解除禁酒令。因為酒類的生產、銷售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酒精也是大蕭條時期慰藉心靈的“良藥”。

1933年,美國國會透過第21條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了憲法第18號修正案。

同期,也有很多國家推行了禁酒令,比如加拿大於1918年開始推行,1920年便廢除;北歐的挪威和芬蘭,也分別於1916年和1919年推行禁酒令,並於1927年和1932年廢除。

在中國的古代,也曾多次有過禁酒令,不過中國的禁酒令通常發生在糧食短缺的時期,主要是為了限制糧食的浪費。但

不管國內外,禁酒令都無一例外的失敗了,酒類消費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消費品

那麼,為什麼酒類消費在全球範圍內都無法被禁止呢?

酒類消費的三大動機

關於酒,有的人能喝,有的人不能喝。這與每一個人基因有關係,但喝酒這件事情本身與基因的關係並不大。

一般來說,酒類的消費分為三大塊:

第一種是天然的

基因決定

。有的人天然基因酒含有能夠快速代謝的產物,喝酒並不難受,且能夠帶來快感。這類人是酒類的忠實消費者,酒類對他們來說就像是飲料一樣。人們為什麼愛喝可口可樂和他們為什麼愛喝酒是一個道理。

第二種是

解壓和麻痺

。酒類可以讓人類忘卻生活和工作中的痛苦,暫時找到一個避風港。所以,當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加大時,通常會有飲酒的動機。這也是為什麼,中年人遠比年輕人更愛喝酒的原因。

因為與生活的苦相比,酒更甜

第三種是

社交需求

。隨著酒進入人類生活,酒類成為人類感情交流的一種媒介,所以中國一直有酒文化。長期以來,喝酒也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社交方式,因為喝酒可以讓人們放鬆戒備,更好地加深感情。正如:

我們喝的不是酒,喝的是感情

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是非常有體會的。當我剛上學的時候,和同學們在一起聚會時,大家基本上都能喝高,感情的進步也很快。

但是我本身並不是一個能喝酒的人,喝多了之後會很難受,家裡親戚之間,工作同事之間聚會的時候又被迫去喝酒,所以在一段時期內本能地很反感喝酒,但是當我過了30歲以後,酒不再是拒絕品。

成年人的世界太多限制,而酒後的一段時間成為難得的自由世界

很多年輕人討厭的不是酒,而是舊的酒桌文化,不是不能喝酒,而是不願意強迫自己和不喜歡的人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年輕人討厭的不是酒,而是應酬

另外,白酒還有一定的成癮性,以及獨特的特性,是很多其他商品無法達到的。既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公開性、也具有自己想要的效果,價格層次多樣。

所以,人類對酒類消費的背後是

社交需求、情感需求以及飲食需求,只要人類始終有這種需求,酒類的消費就不會停止

工作方式的變革是否會改變需求?

基因方面的動機和情感方面的動機是很難去改變的,即使有所改變,短期也很難形成大的變化,但是社交需求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當前,隨著全球網際網路革命的興起,人們的工作方式逐步發生了變化。分工越來越細化,個體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圈子也變得更小。一個程式設計師只需要把程式寫好就可以,沒必要去拼命討好上司,一個上司也沒有必要拼命地去籠絡下屬。想換工作,上網路上投遞簡歷即可,只要有能力,工作可以輕易切換。

很多工作都已經線下轉向了線上,工作之間甚至不需要接觸,彼此之間甚至不需要認識,就可以很好的配合,這就使得個人的自由度大大提升,個性得到釋放。工作自由流動,

關係在社會中的作用出現下降,所以維護社交關係的必要性也就下降

因此,很多人擔心,當前社會關係的變化會導致線下社交需求的下降,進而導致人們對酒類消費降低。

實際上,

這種社交關係的變革對酒類消費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有影響也是非常緩慢發生的

因為

社交關係是分級別的,越高階的社會關係越難以剔除,越高階的社會關係消費的越是高階的酒類

。比如公司的普通員工可以沒有關係,但是老闆不能沒有關係。人類終究是一個群體社會,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所以,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酒類消費的前景問題,禁菸這麼多年了,菸草消費下降了嗎?年輕人抽菸變少了,菸草市場變小了嗎?其實,

菸草、茶葉等商品的屬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酒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喝酒一定要喝白酒嗎?

實際上,與其擔心未來年輕人不喝酒,不如擔心未來人喝什麼酒。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喝白酒,外國人為什麼喜歡喝啤酒、紅酒,而俄羅斯人為什麼喜歡喝伏特加?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喝清酒呢?因為

他們從小就喝的是這種酒,他們的身體已經習慣了這種酒,形成了一種習慣

這就像人們的口味一樣,一個四川人去了江蘇,過了20年他依然喜歡吃辣,因為在他最初的記憶中,已經鐫刻了“辣椒”的基因。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選擇,很多人選擇了喝紅酒、啤酒甚至是果酒,未來年紀大了是不是也就少喝白酒?這樣一來,白酒的市場規模是不是會受到壓制?

實際上,關於這一點,國外也有經驗。

從日韓的酒類消費市場來看,

啤酒、紅酒等酒類消費對傳統的清酒、燒酒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韓國第一酒類品牌真露在過去十年,股價幾乎沒有上漲,一直處在橫盤的過程中,而啤酒則長期佔據了日本酒類消費的主要市場。

白酒:怎麼回答“年輕人誰還喝酒”這個問題?

但是我們反觀歐美市場,又是另外一種場景,歐美完美保留了自己的酒類消費,並沒有被全球化所衝擊。這就涉及到一個

文化壁壘以及生物壁壘

的問題,總不能在喝紅酒的時候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吧。

文化壁壘大家可能都比較清楚,但生物壁壘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舉例來說,為什麼四川人喜歡吃辣,因為四川的溼氣重,吃辣會讓人感到舒服,同樣的道理,中國人普遍體寒,而歐美人則更體熱,中國人可能更適合高度酒(

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另外,值得注意的,白酒和歐美傳統的葡萄酒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啤酒就是屬於工業品,它本身很難形成長久的文化壟斷、品牌壟斷,但是白酒和葡萄酒具有高度稀缺性。好的葡萄酒依賴於酒莊所在的土地,好的白酒也會依賴於土地,具有天然的稀缺性。

所以,

中國白酒的文化獨特性決定了白酒必然在本土酒類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雖然總的消費量可能會下降,但市場規模大機率還是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