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SAP釋出《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資金、人才、資料、標準四大問題丨最前線

作者:由 36氪新媒體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2

什麼是調研報告怎麼做

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雙碳”的推進不僅促進了社會經濟轉型,也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全球企業應用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SAP釋出了《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該調研涵蓋全球6000多名受訪者,其中412名中國受訪者中,30%以上是企業CEO。

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更強烈地感受到了落實“雙碳”的緊迫性,7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政府監管與政策在推動企業大力投身可持續發展;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未來5年內,環境問題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實質性影響。

同時,中國的受訪者表示,想要有效推動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解決四個問題,即資金、人才、資料、標準。

資金方面,1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為可持續發展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援,具體體現為綠色業務的退稅、碳配額的最佳化管理、綠證、CCER領域貨幣化的支援。

人才方面,28%的受訪者反饋,企業目前缺少專業化的人才和團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團隊只是擅長某個領域的工作,但知識結構、經驗積累其實是達不到企業全方位、系統性地推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和全球的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問題。

資料方面,中國有46%的受訪者覺得對當前的資料採集技術缺乏信心,他們手裡有的這些可持續發展,從資料可信度、資料獲取頻度以及資料種類上,一定程度上滿足不了監管的要求以及企業發展的要求。這是中國企業比較明顯的特點。

標準,即執行層面,有50%的企業表示滿足各國政府頒佈的這些監管要求以及標準是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合規,這點對於全球化運作的企業尤為重要。公司業務拓展到歐洲、美國、日本,各國的政策都有它的側重點,企業出海的時候往往需要同時滿足多國政府監管的要求,稍有紕漏,基本上就會搞成客戶退貨、政府罰款。

基於以上這些問題,報告認為中國企業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存在三大挑戰,即需要強化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規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數字化水平亟需提升、需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專業能力。

圍繞這三大挑戰,SAP在中國結合本體的需求,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六大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四個核心方案和兩個創新方案。四大核心方案為碳排放管理、碳足跡管理、ESG報告披露、綠色溯源和迴圈回收。兩個創新方案為城市雙碳管理解決方案、碳資產金融管理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SAP已與中國的多個政府、企業合作,協助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推動盤錦市實施雙碳戰略過程中,SAP開發了以盤錦命名的城市發展綜合指數“盤錦指數”,這個指標涵蓋了盤錦的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排放領域,以及自然資源的碳匯領域。SAP幫助盤錦市細化了這些指標的細算,包括分析的能力、分化指標的應用,更好地發揮城市衡量雙碳發展的指標。

作為山西的首家上市民營企業,在“雙碳”背景下,安泰鋼鐵提出想要打造零碳工業園區,透過產業鏈上下游緊密相連,共同實現零碳的目標。SAP基於碳足跡管理解決方案,打造了面向低碳協同管控的安泰鋼鐵碳資產管理平臺,實現了安泰鋼鐵產品的碳足跡可視、可管、可控以及符合發改委、能源局對於鋼鐵企業整個生產全過程碳排放監測、統計分析以及國際對標的要求。

除了幫助城市級、企業級節能減碳,SAP中國研究院和生態系統合作,也開發了一系列的聯合創新方案。

報告顯示,SAP研究院和中國信通院基於星火·鏈網共建的分散式企業數字身份識別體系,雙方在SAP的BTP平臺上實現了分散式的可信身份驗證接入,把星火·鏈網和國際主流的一些分散式身份提供商實現了整合,能夠推動國際分散式身份認證在中國的落地,對於碳的資料以及排碳的身份,實現了跨國、跨洲無縫的安全資訊和資料的交換和支撐。

同時,SAP研究院和國內特大型能源企業合作,打造了碳的交易管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規劃手裡有的綠電、綠證以及碳配額交易的策略,並且保障交易合規,完善整個企業的碳資產管理體系。

此外,SAP研究院還與合作伙伴德勤共同研發了汽車雙積分的解決方案,能夠提供及時、實時、準確、全面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計算,幫助這些車企實現雙積分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在SAP可持續發展媒體溝通會上,SAP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劉秋美表示,想要推進可持續發展,不是靠SAP一家公司的力量,需要聯盟的力量。“今年6月,SAP牽頭成立了可持續發展聯盟,聚焦方案創新、管理諮詢、人才培養等方面,在過去幾個月當中,我們一直在梳理、強化聯盟的建立和接下來要實踐的相關事宜和目標。”

她表示,目前SAP在上海研究院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體驗中心,以及跟德勤在深圳成立了可持續發展體驗中心,除了讓所有的使用者實際參觀、瞭解SAP所有的解決方案,還可以讓他們和聯盟成員進行知識、技術上的交流。

除此之外,SAP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達成合作,聯合開發創新課程,提供專業顧問,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國內外實踐,豐富學習者對“雙碳”理論的應用經驗,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

在媒體溝通會上,劉秋美也迴應了外界重點關注的話題。

中國在“雙碳”目標推進過程中,一些因素值得重視與關注。劉秋美表示,這些因素包括政府、企業兩部分。“2021年是碳中和的元年,而政府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盤錦在內的地方政府、城市各方面都持續不斷地精進政策,政府也在輔導企業實現碳減排。”

另外,企業想要實現“雙碳”轉型,劉秋美認為要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不止是要滿足於合規,像在出海過程中碳稅問題可能就會牽扯到以後產品的成本,成本就牽扯到競爭力。第二階段,則是如何讓整個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合規。第三個階段,當企業實踐“雙碳”、“零碳”時,業務模式的創新就影響到未來生存的問題。“雙碳帶來的商機非常大,有風能、太陽能、核能,還有減排技術、碳捕捉技術、碳交易,包括能源車、環保、綠色消費等低碳產業。在全球創新中,對雙碳的推進不止是合規,不止是競爭,更是帶動新的業務模式融入到新企業、新行業、傳統行業。”

在企業具體實踐“雙碳”戰略中,如何平衡投入和產出,劉秋美也分享了她的見解。

她認為,對於企業來說,“雙碳”必須是長期的思維,企業應考慮到這不僅是實踐“雙碳”的合規,在“雙碳”資料化轉型過程中,怎麼能夠透過可持續影響到整個業務的流程,甚至是戰略核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實現了這一點,企業就有機會創新業務模式,甚至是帶來顛覆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