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魯迅真的是因為“學醫失敗, 才棄醫從文”的嗎 事實勝於雄辯

作者:由 靜嫻生活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3

什麼勝於雄辯

語不驚死不休,魯迅是近代中國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一個偉人曾經評價過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然而在網上,卻有人爆出“他是因為學醫失敗才棄醫從文”。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魯迅真的是因為“學醫失敗, 才棄醫從文”的嗎 事實勝於雄辯

魯迅的學藝成績確實不太好,但絕非一個失敗者。根據魯迅當年日本同班同學小林茂雄保留的1905年春季升級考試的分數單,列有魯迅的各項分數,照錄於下:解剖學57。3分、組織學63。7分、生物學65分、倫理學90分、化學95分、德語60分、物理60。1分,在一百四十二人中間列第六十八名。魯迅的成績屬於中等,當時他是醫學院唯一的留學生,全日文教學,他能夠取得如此的成績,著實不易,並且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絕不能以此得出魯迅是“因為學醫失敗才棄醫從文。”的結論。

魯迅真的是因為“學醫失敗, 才棄醫從文”的嗎 事實勝於雄辯

關於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實際上他早就做了交代。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當時他在學校看了一部關於日俄戰爭的紀錄片,影片中的國人為俄國人做偵探而被日本人逮捕要被處決,而麻木不仁的國人卻像“鴨子”一樣伸著腦袋來看熱鬧,這件事大大地刺激了魯迅,他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他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魯迅作為當事人的自述,難道不令人信服,那麼我們還能信什麼呢?

魯迅真的是因為“學醫失敗, 才棄醫從文”的嗎 事實勝於雄辯

事實勝於雄辯,魯迅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棄醫從文後,魯迅加入新文化運動,以手中的筆作為武器,發出了震人心脾的吶喊,他創做了《狂人日記》、《阿Q正傳》、《吶喊》、《彷徨》等作品,發人省醒,旨在喚醒國人沉睡的靈魂。他自己也說過他的寫作目的:一是為“賓士的猛士”吶喊;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正是因為他們,我必須在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三是他的敵人,魯迅說,“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不圓滿” 。

魯迅真的是因為“學醫失敗, 才棄醫從文”的嗎 事實勝於雄辯

就這樣一個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猛士,在死後卻反遭人詬病,令人痛心疾首。不可否認魯迅不是一個完人,我們可以全面解讀他,但像這樣的不負責任的言論,我們絕不能接受的。這既是對歷史人物的不尊重,對我們精神的侵蝕,其心可誅。各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