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困而不學”

作者:由 臨4的掙扎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05-10

困而知之論語第幾章

《論語》:“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沒有“完全無用之人”,關鍵在於怎麼用。在我們的一般印象中,“君子”就是“好人”,就可以合作;“小人”就是“壞人”,就不能合作。然而,其實無論“君子”還是“小人”,都可以“因材施教”,只要量力而行、安排適合的任務,就都可以發揮出有用的價值。第二,既不可以“小材大用”,也不可以“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的危害不用多解釋:“非指望沒能力的人來解決問題”那麼當然就是“瞎耽誤工夫”。而“大材小用”的危害,卻容易被忽視:“殺雞用牛刀”有何不可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兩個字“成本”。解決同樣的問題,別人可以花很少的時間、材料、費用,而自己卻要花費更多的成本,以至於最終得到的成品的價值不足以彌補成本,“入不敷出”,那最終不還是死路一條?一些人對於“入不敷出”四個字沒有概念,不管別人的成本如何,就是一味地片面強調,“甭管費了多少勁、花了多少時間,反正無論如何問題也解決了,那我就是成功”。所以,“沒有時間觀念”就不懂什麼叫“成本”,不懂同樣一件事“一天弄完”和“一個月弄完”之間有什麼區別,甚至還可能覺得“拖得越久越划算”。

怎麼來判斷“大材”還是“小材”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無論“知人”還是“自知”,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嚴謹的“量材”的方法,往往就會高估或低估、“預判失算”:要麼就是“本以為事情能辦成,結果最後辦砸了”;要麼就是“本以為人家會答應,結果吃了閉門羹”;要麼就是“事情最後辦完了一算,成本高得離譜”。“量材”的方法並不複雜,可以用四個等級來評估:“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困而不學”。通俗一點說,就是對於眼前一個具體的任務,有的人是“有天賦”,有的人是“能學會”,有的人是“碰了釘子後才知道要學”,有的人是“碰了釘子後也不知道怎麼辦”。

A、什麼叫“生而知之”“有天賦”?比如去看奧運會,很多世界冠軍,天生的身材就跟一般人不一樣。同樣的努力下,人家就是成績遠高於其他人。還有的人,天生就一副好嗓子、天生就五官端正。“天賦”,也包括與生俱來的家境、背景、人脈資源。利用好這些“先天優勢”,找到對口的專業,就容易有所作為。這種優勢,可遇而不可求,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就算是有,比如“個子高,2米多”,如果從事的並不是打籃球、打排球,而是研究數理化,那麼這種天賦也就沒什麼意義。各種選秀節目中,也有不少天生喜歡文藝表演的有天賦的人,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從事藝術類的工作、去當個正經的演員,而選擇了普通的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如果平時總想在流水線上班的時候展示自己這種天賦,往往會被視為“不務正業”。所以,選擇專業、“入對行”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咱們也不妨琢磨琢磨,自己有什麼天賦?如果有的話,那麼幹什麼事能發揮出自己的天賦呢?

B、什麼叫“學而知之”“能學會”?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天賦”也沒什麼大不了。靠專業的訓練,也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者。高中畢業,選擇學臨床,出來就是醫生;選擇學計算機,出來就是程式設計師。不需要什麼天賦,只要認認真真跟著學,就能順利完成學業。到了工作崗位上,各種工作任務也都是靠“學而知之”,有規範、有要求,按照規範要求去一步步做,就可以合格。

C、什麼叫“困而學之”?培訓、學習,往往是安排在實操上崗之前。有的學生、學員,在參加統一培訓時,沒太當回事。反正最後也胡弄過關,也能上崗了。而一旦上崗,發現真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技術問題,“不會”,怎麼辦?這時候想起來,原來之前培訓時都教過。趕緊把以前的教程找出來,再對照著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有驚無險地從困境中走出來。

D、什麼叫“困而不學”?上崗後,發現遇到困難了、“不會弄”,怎麼辦?找各種理由,“這事就不該幹,就算該幹那也不該我幹。”“不會”無罪,“不學”有理。

同樣的一個人,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的才能水平也是不同的:要儘量選擇那種自己可以“生而知之”與“學而知之”的事情;,而儘量避開那種自己無論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也“困而不學”的事情;如果實在是避不開,那就只好硬著頭皮“困而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