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劉潤:多元認知模型,認識複雜系統的方法論

作者:由 劉潤商學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0-24

多元認知理論是什麼

劉潤:多元認知模型,認識複雜系統的方法論

今天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新知識,湧入我們的大腦,使我們遇到很多認知挑戰。因為知識量、資訊量特別巨大,所以到底如何接收和認知這些內容,搭建自己的認知模型,就顯得特別重要:

你自己必須首先有一棵認知“樹”。這棵“樹”,我稱之為“多元認知模型”。

什麼叫“多元認知模型”?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最近有一句話叫做“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

”。你一聽覺得特別有道理:站在後臺的人怎麼能指揮戰爭呢?他連炮聲都聽不見,怎麼知道炮是從哪裡打過來的呢?當然得讓前線最能掌握現場資訊的人來指揮戰鬥了!不是有句古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麼,也是同樣道理呀!

這句話出自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先生。任正非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企業家,他把華為打造成了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都特別驕傲的企業。所以任正非先生講了這句話,大家都天然地覺得他是對的。

於是你把這句話抄下來,貼在電腦上,隨時警醒自己:作為一個管理者,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指揮戰鬥!

但據說任總還講過另外一句話,叫做“

砍掉高層的手腳、中層的屁股、基層的腦袋

”,核心意思是說,高階幹部要只留下腦袋來洞察市場、規劃戰略、運籌帷幄,而不是習慣性地扎到事務性工作中去;砍掉中層幹部的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門本位主義;砍掉基層的腦袋,是要求基層員工必須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簡單高效地做正確,不需要自作主張,隨性發揮。

“砍掉基層的腦袋”?你困惑了……剛才不是說“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嗎?前線打仗的可都是基層士兵呀!砍掉了腦袋怎麼指揮戰鬥呢?這是不是矛盾了呢?你到底應該相信哪一句呢?

這就引出了我們的主題——“多元認知模型”。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絕對領先的方法論,是能夠壓倒其他所有方法論的?有沒有哪個物種是絕對強勢,沒有天敵的?

我們認為是不存在的。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有很多要素是相互作用、彼此制約的,沒有任何一“元”是能夠統治這個世界的,所以你要用“多元認知模型”去認識它。

就像“石頭、剪刀、布”這個遊戲一樣,石頭可以砸剪刀,剪刀能夠剪布,布又能夠包住石頭。這個世界裡充滿了這樣的迴圈,有的時候“東風壓倒西風” ,而有的時候反過來“西風壓倒東風”。

“多元認知模型”最基本的邏輯是:

當你聽到一個新觀點時,先試著想一想,它有沒有反面的觀點,這是第一步。

比如“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這句話,它的反面觀點是“不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

那第二步是什麼?就是

思考一下,這個反面觀點有沒有道理。

如果你想來想去,覺得一點道理都沒有,那就相當於說,這個世界被前一個觀點所統治了。而我們剛才說過了,不存在絕對正確的觀點,一個有道理的觀點的反面觀點,一定也有幾分道理。

比如為什麼“不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這個觀點也有道理呢?

因為基層最重要的是執行力,決策更多需要高層關注。作為基層員工,隨著思辨能力和決策能力的提升和經驗的豐富,他會慢慢走向高層。所以從分佈上,總體來說基層的執行力比決策能力更強,而高層的決策能力比執行力更重要。

所以為什麼有的時候“不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呢?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決策能力,沒有支撐他做決策的思維框架和判斷標準。

華為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華為的基層員工,也就是一個聽得見炮聲的人,剛進華為沒多久就寫了一封萬言書發給任正非,說在華為觀察了幾個月之後,覺得有這麼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任正非批覆人力資源部說:看看這個人有沒有精神上的疾病,如果有就趕快去治病,如果沒有就辭退。

這是為什麼呢?很多基層員工都特別想去指揮戰鬥,但他們並不具備指揮戰鬥的能力。所以你就能夠發現,“不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這個觀點,至少從這個角度看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繼續思考,還可能想出更多層面的道理來。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觀點,你很相信它,但同時你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這個觀點的反面,第二件事是找到這個反面觀點的道理。

當你找到能夠支撐反面觀點的道理時,你才能更全面地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

再舉一個例子。

這個世界上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張小龍。張小龍特別厲害,早期做了一個東西叫Foxmail。後來他加入騰訊,在騰訊做了QQ郵箱。

但是更多人知道他,是因為他做了一個了不起的產品,叫做微信。所以張小龍在大家心目中是最優秀的產品經理之一。

張小龍曾經在一次演講時說過一句話,他說“

要警惕KPI

”。這句話說出來之後,很多創業者都拍案叫絕,說KPI這個東西就是害人不淺,你看索尼就是被KPI給害死的。索尼公司有一位高管就說過,“績效考核毀了索尼”。KPI真是個萬惡的東西,應該摒棄。

但是如果你開始準備接受“要警惕KPI”這個觀點,一定要做剛才我說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找一找它的反面觀點——“KPI很重要很有用”,第二件事,是有沒有能證明“KPI很重要很有用”的案例呢?

有。一個絕對不比張小龍弱的人——馬雲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的第一堂課就講,

一定要有KPI

。他說:創業公司靠夢想,但是大公司要靠KPI。

對於創業公司,之所以沒有KPI,是因為你做不出KPI。KPI是關鍵績效指標,指標有很多種,有些是結果指標,有些是行為指標,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很多的關鍵行為還不容易找到指標來衡量。

KPI的作用,不是僅僅用來考核結果,而是要考核過程。

就是當你知道透過什麼樣的過程才能得到結果的時候,才有機會透過KPI考核來接近你的商業目標。

比如說,公司這個月的銷售額要達到2000萬,你要不要把它當指標分給你的員工呢?要分也很簡單,如果有5個員工,每人分個400萬唄。這樣一分,員工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做到嗎?如果這樣簡單地分配,很有可能會害了員工,因為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這2000萬要怎麼達成。

如果你透過資料分析發現,要想賣掉2000萬的產品,至少要打出5萬個電話,其中銷售電話的轉化率大概是10%,客單價平均是4000。這意味著我們知道了如何才能完成目標,也就知道了該怎麼去考核員工:關鍵績效指標就是電話數量、轉化率和客單價。

所以我們說,KPI重要不重要呢?什麼時候不重要呢?在創業階段顯得沒有那麼重要,原因是當時還不知道怎麼把結果指標翻譯成行為指標。

那什麼時候重要呢?公司開始長大,開始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終於找到了關鍵行為指標。從創業到成熟就是一個指標翻譯的過程,你的公司逐漸變成一個可以管理的公司,一個不會有“Surprise”的公司。

那麼關於KPI,你說是張小龍說得對呢,還是馬雲說得對?如果你既能夠找到張小龍觀點的案例,也能找到馬雲觀點的道理,關於KPI的認知在你心中就更全面了。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理論,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也沒有能夠讓一家公司獲得成功的完美的管理方法論。

你接觸到任何一個新的觀點,任何一個企業家或者管理學者跟你講的道理,當你覺得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時候,同時要記得立刻去做兩件事兒:第一件事是找到它的反面觀點,第二件事是要找到一個能支撐其反面觀點的案例或者原因。

讓這兩方面的觀點同時在你心中紮根,你才會擁有全面的認知,能夠真正認識這個多元世界。這個認識多元世界的方法論,我們稱之為“

多元認知模型

”。

※ ※ ※

劉潤:多元認知模型,認識複雜系統的方法論

本文由耿亮協助整理,歡迎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