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作者:由 一璋居士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2-15

自坐是什麼意思

平衡師生之間的關係並不比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容易。

《登堂入室》正如電影名字的含義,講述了文學由淺至深,慢慢達到高超水平的程度。透過一箇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刻畫出世人無法逃脫主觀淪陷的現實。今天具體跟大家分析一下劇中有意思的細節。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1。

為什麼坐在後排的同學在學生時代可能是學渣,步入社會有些卻成為佼佼者?

電影中只是簡單的提到了這個問題,因為本片的主角克勞德坐在教室的後排,他是老師吉爾曼眼中唯一一個擁有寫作天賦的學生。吉爾曼與妻子珍娜的結論是,坐在後排的學生可以看到班級中所有人,而所有人都無法看到他。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這就涉及到縱觀全域性的問題。坐在後排,特別是最後面單獨“雅座”的學生,往往被老師看成害群之馬。事情都有兩面性,“害群之馬”這個詞雖然是貶義,但很多人沒有看到“害群之馬”特點,那就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一個調皮的學生完全沒有能力影響周圍的同學,老師完全沒有必要將他調到後排,並且專門設計一個“雅座”。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坐在最後也能夠培養情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情商的重要性已經在人們心中超過了智商。對情商有一種理解,說情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能力。很多時候表現在解決衝突上,而坐在後排,可以清楚的看到課堂上發生的每一次衝突。

衝突並不單指吵架,學生頂撞老師是少數現象,但意見不合多有發生。例如老師提問,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或者回答錯誤,這都是衝突的一種表現。如果學生不知如何回答,證明學生根本不願意接受提問,沒有誰願意站以來向全班表明自己知識的匱乏。不管老師的用意如何,衝突從提問開始就發生了。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學生面對提問表現出的焦慮、緊張、沮喪或者憤怒,坐在後排的同學感受的明明白白,講臺上的老師與被提問的學生就變成了電影或者舞臺劇上的角色。如果被提問的同學表現出緊張,那麼後排的同學可以瞭解到老師面對緊張會做出的舉動,同時也瞭解了被提問同學產生緊張情緒的誘因。雖然後排的學生在主觀上沒有意識到情商的增長,但最好的教育方式不就是潛移默化嗎?

有了影響力,情商潛移默化被提高,加上打破規則的特點,社會競爭力還是有的。

2。

為什麼在國內,即使老師錯了,家長也願意讓學生道歉?

影片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吉爾曼因為讓一個學生在講臺上朗誦自己的作文,被認為是羞辱學生,不僅受到了校方的批評,還遭到了家長的威脅。我念書的時候是90年代,那時的老師體罰學生太正常了,我爸就常常主動致電老師:“揍就是了,使勁揍,平時我也沒空管他,他就是你兒子,打死了算我的。”雖然老師最多就是打個手心、擰個耳朵,當時確實對老師的懼怕勝過了父母。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電影的背景是法國社會,中西方思想差異大,國內雖然已經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但是傳統思想中的尊師重道依然占主導地位。國內家長跟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聽老師的話”,不管平時怎麼提倡師生之間平等,在老師與學生心裡身份一直都涇渭分明。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在這種思想左右之下,對老師提意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試想一個自認為身份比較高的人,即使虛心納諫,也不願意聽到學生的指責。家長教育孩子不要質疑老師,也是為孩子著想。比起私塾先生,老師已經平和了很多,但誰也無法保證所有的老師都是開明的。學生處於心理塑造階段,任何傷害都可能留下終身陰影。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其實平衡師生之間的關係並不比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容易(真不敢相信我說出了這麼正式的話)。完全服從老師的指揮,或許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但有時也會限制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將學生與老師完全平等,又會出現學生藐視老師的情況,畢竟中小學生多為未成年人,法律中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行為處事有時都犯嘀咕,怎麼能要求孩子們明辨對錯是非呢?

為什麼獨自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些混的好?《登堂入室》

影片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下期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