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這是一份揍娃指南:如何理性、科學的打孩子?

作者:由 Vivi媽科學育兒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2-23

懷一個月的孩子怎麼打

當媽後,你有多少個

想揍娃的瞬間

“在商場撒潑打滾的要玩具,好好說不聽,還把包裝拆了”

“陪娃寫作業,玩橡皮擦、削鉛筆啥花樣都有,一個小時才寫了幾個字,衣架在手裡都快捏變形了”

“把我的口紅當蠟筆,塗的滿牆都是,還把我SK2面霜全挖出來了,血壓一下子飆升”

“早起送幼兒園,讓他吃飯他在那玩吃的,磨蹭的好不容易吃完可以出門,又跟我說媽媽我想拉粑粑,日常逼瘋老母親”

……

這是一份揍娃指南:如何理性、科學的打孩子?

專家說孩子不能打,但親身經歷過爸媽會發現,這太難了吧!孩子熊的很,咋忍得住?vivi媽覺得:

暴力解決不可取

,不顧娃的生理心理蠻打都該被制止。真忍不住時,爸媽必須先搞清楚這些事情。

這是一份揍娃指南:如何理性、科學的打孩子?

先想清楚,為什麼揍娃?

揍娃前,爸媽先想清楚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打孩子?

>>>宣洩自己的情緒?不可以!

如果是因為娃“犯錯”讓你生氣,或者你自己遇事不順,

用揍娃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那麼請你先自我冷靜,不行揍自己去,

別把孩子當出氣筒

>>>為了強化懲罰,建立規則

如果是出於對孩子犯錯的嚴重性,事先用過

罰站、沒收零食

等方式

沒效果

,自己理性思考後決定強化懲罰(揍娃)。

ps:打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受傷,而是讓孩子

有心理震懾

,即使不疼也能對這個懲罰有顧慮。

這是一份揍娃指南:如何理性、科學的打孩子?

什麼事可以打,什麼事不該打

對家長來說,心裡一定要拎清的是:

什麼事可以打娃?

>>>不該打:屬於成長正常行為

大人眼裡孩子的“不正常”行為,實際上是兒童成長髮育階段的正常表現,需要的是

耐心引導

,教娃懂得社會規則,而不是動手。

就說2歲的孩子,啥事都要和你對著幹,整天就說“不”,在大人眼裡,這熊孩子無理取鬧,但實際上,孩子處在

自我意識萌發階段,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期”。

還有

2~4歲的秩序敏感期,4~5歲撒謊期

等,都是孩子特定階段的正常表現。

遇到這些情況,先默唸“

正常情況,親生的親生的

”,再換位思考從孩子角度出發,有利於更好的溝通和陪伴。

>>>該“打”:觸及底線,多次教導無效

而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會帶來

安全隱患或是嚴重後果

的,再一次次溝通引導無效後,想強化懲罰讓孩子記住。

就拿vivi媽來說,

我的底線是安全第一

,平時也是多次教育,如果vivian還沒聽進去,比如有人敲門直接去開了門,拿了陌生人的食物等,我可能真的忍不住。

這是一份揍娃指南:如何理性、科學的打孩子?

決定揍娃時,注意這幾點

打孩子是下下策

,如果真忍不了,vivi媽建議爸媽們

揍娃前

記住幾點:

1. 懲罰及時性

孩子剛犯錯懲罰,比較能讓孩子把錯誤行為和懲罰聯絡在一起。拒絕秋後算賬,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娃

記憶系統不牢固

,這樣的懲罰就變成無理由的捱揍了。

2. 控制好情緒

先收拾好自己情緒,如果失控的大吼大叫,對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傷害,比起知道錯了,孩子只是害怕去順從,也給孩子壞榜樣。

3. 控制好力度

別打骨骼、關節等部位,最常打的屁股也要慎重,尤其是男孩,因為蛋蛋離屁股很近,之前就有因為打屁股傷到孩子睪丸的新聞。

比較安全的部位是

手心兒

,打了能疼一小會兒,也能起到效果。

4. 選擇好場地

要顧及到孩子自尊心,

別在公共場合動手

,做錯事不代表孩子就能不被尊重,

即使是懲罰及時性,也可以回家再說,而不是直接就動手

5. 及時反思

孩子的錯誤行為,有時折射的是父母的缺失,要想想是自己忽視讓孩子有不被愛的感覺。比如:

孩子不斷製造破壞刷存在感,可能是為了引起爸媽的注意;

有了二寶後,大寶開始哭鬧,行為退化甚至動手打二寶;

事後及時和孩子

溝通和擁抱

,讓娃知道,爸爸媽媽只是針對你犯錯才懲罰你,不是不愛你。

最後,vivi媽想說,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不論是打還是罰,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使用這個方法前,自己心裡要有度,別忽視平時和孩子的互動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