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作者:由 一燈山人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2-26

科學的人生觀是什麼意思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 ,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且粗閱一下古代兩種通行版本關於這章的註釋:

1。王弼 注《道德經》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下篇,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然則學求益所能,而進其智者也,若將無慾而足,何求於益。不知而中,何求於進。夫燕雀有匹,鳩鴿有仇,寒鄉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則憂。故續鳧之足,何異截鶴之頸,畏譽而進,何異畏刑。唯阿美惡,相去若何?故人之所畏,吾亦異焉,未敢恃之以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嘆與俗相返之遠也。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眾人迷於美進,惑於榮利,欲進心競,故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也。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言我廓然,無形之可名,無兆之可舉,如嬰兒之未能孩也。儽儽兮,若無所歸。若無所宅。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眾人無不有懷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餘也。我獨廓然,無為無慾,若遺失之也。我愚人之心也哉!絕愚之人,心無所別析,意無所美惡,猶然其情不可睹,我頹然若此也。沌沌兮,無所別析,不可為名。俗人昭昭,耀其光也。我獨昏昏。俗人察察,分別別析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情不可睹。飂兮若無止。無所繫縶。眾人皆有以,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而我獨頑似鄙。無所欲為,悶悶昏昏,若無所識,故曰,頑且鄙也。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棄生民之本,貴末飾之華,故曰,我獨欲異於人。

2。河上公 注《道德經》異俗第二十

絕學絕學不真,不合道文。無憂。除浮華則無憂患。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同為應對,而相去幾何。疾時君賤質而貴文。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善者稱譽,惡者諫爭,能相去何如。疾時君惡忠直用邪佞。人之所畏,人謂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絕學之君。不可不畏。近令色,殺賢人。

荒兮其未央哉。言世俗之人荒亂,欲進學為文,未央止也。眾人熙熙,熙熙,淫放多情慾。如享太牢,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如春登臺。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臺觀之,意志淫淫然。我獨怕兮其未兆,我獨怕兮安靜,無情慾形兆。如嬰兒之未孩,如小兄未能答偶人時。乘乘兮若無所歸。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也。眾人皆有餘,眾人皆有餘財以為奢,餘智以為詐。而我獨若遺,我獨若遺棄,似於不足也。我愚人之心也哉,不與俗人相為,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純純兮。無所分別。眾人昭昭,明且達也。我獨若昏;如闇昧也。眾人察察,急且疾也。我獨悶悶。悶悶,無所截割。忽兮若海,我獨忽忽兮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窮極。漂兮若無所止。我獨漂漂若飛若揚,無所止也,志意在神域。眾人皆有以,以有為也。而我獨頑我獨無為。似鄙。鄙似若不逮也。我獨異於人,與人異。而貴食母。食,用也。母,道也。唯我獨貴用道。

王本所注,以《道德經》後面的章句註解前面的章句,邏輯上有待斟酌。河本所注,原文個別地方的字已經被改動,當屬瑕疵,其他不論。

一、絕學無憂。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學 甲骨文(上圖)字形似屋子外一雙手擺佈算籌和刻畫字元的樣子。作動詞,造字本義: 透過反覆模仿和操作以獲得經驗、知識、技能 。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物件, 表示在屋子裡教孩子們學寫字和算術。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變後楷書寫作“學”。漢字簡化後寫作“學”。

作名詞,引申為傳授知識的地方、教孩子算數、習字的校舍。掌握的知識、分門別類的有系統的知識、古代官名、知識,經驗,技能、系統性的研究、知識體系。作動詞,引申指效法、迷信、盲從、鑽研知識、讀書等義。《廣雅 。 釋宮》: 學,官也。《廣雅》:學,識也。《尚書大傳》: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憂 上圖一,楚文=心(心思)+尤(手上不正常的增生的突出物,多餘的突出物),(上圖二,秦文=自+心+尤),字形像心中不安寧,顧慮叢生。作動詞,造字本義:擔心自身突出的問題,顧慮多。

作動詞,引申為思慮重重、步履沉重、發愁、多思多慮、放心不下。作名詞,引申指愁慮的事、父母之喪等義。《說文》:憂,愁也。

這段的直接表達是:

斷絕盲目的為學,就不會產生憂患。

具體的表達為:

反對一味地學習別人和模仿別人,即反對盲目的信仰,就不會犯錯誤而導致困惑憂慮。《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如同《莊子》中“邯鄲學步”和“東施效顰”式的機械模仿別人而適得其反。努力向別人學習,應該肯定,但是他依樣畫葫蘆的生搬硬套並不可取,不但沒學到別人的精髓,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丟了。所以說,盲目的信仰必然喪失自我,最終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斷送發展的機遇。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闡明瞭如果一味地去求學去模仿而不實踐,那麼學得越多,困惑必然越多,內憂外患也必然隨之而來。求學要有限度,學以致用,憂愁和煩惱才會越來越少。

所以,必須反對“邯鄲學步”和“東施效顰”式地向別人學習,不可照抄照搬,必須反對盲目的信仰,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共性中保持個性。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表達即:

反對迷信,反對盲目信仰,避免犯主觀主義錯誤,樹立科學的合於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

二、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阿甲骨文缺(上圖),金文=阜(高地上迎風飄動的旗幟)+可(古代樂器竽奏出樂聲,引申為相合,統一,肯定。),字形似旗幟迎合竽樂聲順風飄動。作動詞,造字本義:迎合對方,配合對方。又引申為叫好、讚歎、討好 、迎合、偏袒,讀作 ē。

作助詞,用在名詞前面,表示喜歡、崇敬、讚歎、欣賞語氣 ;也指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暱的意味 ,讀作ā。

作動詞,引申為登上山巔而興嘆ē

作名詞,引申為崇山峻嶺、茂密深山 。也引申指山的凹凸處、彎曲處 。作形容詞,引申為彎曲的,富於曲線的等義處讀作 ē。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何 甲骨文(上圖)字形似一個人肩扛長戈站立,古代“戈”為豎立的長柄重武器,代表著威武自信,但此字中的“戈”平放在肩上而且變小朝向背後,表示失去自信,威風掃地,心中極不踏實,顯示出迷茫疑惑。造字本義:心中發出疑問,不敢肯定,信心全無。此字在第十三章中已經分析,僅作補充。

這段的直接表達是:

恭敬與奉承,相差有多少?善良與惡毒,又有多少區別?人,唯阿不分,善惡不分,是可怕的,不可不怕!

具體的表達為:

肯定與否定,相差有多少?為善與為惡,又有多少區別?人,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是很可怕的,不可不怕!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表達即:

樹立唯物的辯證的合於道的“是非觀”與“善惡觀”是做人的必要條件,也是有覺悟的領導者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的唯一選擇。

三、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 ,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荒 甲骨文缺(上圖一)金文=艸(野草)+山(山的變形,上圖二,山野)+川(“川”字中劃兩橫,表示河水斷流了,山下沒有水流了。),字形似山上長滿了野草,山下河水斷流的。造字本義:山上雜草叢生山下河水乾調導致人跡罕至。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將篆文的“艸”寫成“卄”。山聲,隸變後楷書寫作“荒”。

作形容詞,引申為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無人氣的、未開化的,也引申指野蠻的、無理的、不加控制的。又引申指人煙稀少或沒有人煙。還引申指年景不好,收成少或沒有收成,進而引申指物品嚴重缺乏,享樂過度、放縱,迷亂、偏僻、不合情理的、不正確的、不夠用的、不實在的。作名詞引申指野地、未開墾之地、邊遠地區、災難。作動詞,引申為擴大、包有、廢棄、冷落等義。《說文》: 荒,蕪也,一曰草荒地也。《廣雅 。 釋詁一》:荒,遠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未

未,甲骨文在“木”的樹梢上部再加一重枝椏,“枝椏重疊”,表示枝葉茂盛。指枝葉正茂,還沒結果,樹木將由夏入秋,由繁茂轉入蕭條,表示秋天將到還沒有到,樹葉還沒有落,還看不清前方,從而引申出即將進入否定過程的狀態。。也表示森林裡樹連樹,枝葉相重疊,讓人看不前方。

《易經》六十四卦。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闡明瞭事物是運動的,是一個發展的運動過程,是一個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運動過程。

造字本義:樹木枝葉茂盛。

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未”。

作動詞,

引申為不、不曾、沒有。作名詞,引申為地支的第八位,屬羊,五行屬土。用於記時,指下午一點至三點。作助詞,放在句末,表示疑問等義。《說文·未部》: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

《玉篇 。 未部》:未,六月建也。《小爾雅 。 廣詁》:未,無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3。央 甲骨文(上圖)字形似人夾在方形木枷中間,作名詞,造字本義:中心,中間,正當中。金文和小篆都直接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隸變後楷書寫作“央”。

作名詞,引申為災禍。作動詞,引申為前程或性命快要完結、盡、完了。也引申為衰求、懇求、請求,另引申指長久等義。《說文·冂部》:央,中央也。從大在冂之內。大,人也。央原則相同。一曰久也。張家山漢墓竹簡《蓋廬》:害之有央。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4。哉 甲骨文缺(上圖),金文=十(十位,十杆)+戈(戈,古代長柄兵器,也代表士兵在陣地上作戰殺敵。),字形表示十位士兵手持長戈共同圍殲一個敵人。有的金文莊“十”下加箭頭形,指問下面所加的小“囗”,“口”小處下居內,表示勢單力薄處於危險的不利態勢。作動詞,造字本義:敵人被十位勇士殺得不斷哀嚎求饒。

作動詞,引申為遭受圍殲剿滅,哀嚎求饒。作語氣助詞,用在感嘆、疑問句,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於“嗎,也表感嘆,相當於“啊”。《說文》:言之間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3。熙 甲骨文缺(上圖)金文=(寬下巴,表示美好,開心,)+巳(已月,四月,進入夏季,天氣逐漸炎熱,陽氣巳旺,陰氣巳藏,蛇類也紛紛外出活動。萬物像人們成群結隊趕集一樣開心頻繁出入),字形表示巳月天氣炎熱,萬物成群結隊來來回回,一派興盛繁榮景象。後加“火”字底,強調熱鬧。造字本義:萬物繁榮昌盛,熱鬧非凡。

作名詞引申指人來人往、喧鬧紛雜的樣子。作動詞,引申指興盛、興起,又引申指玩示、和樂、和悅、開心、光明、炎熱、熱鬧等義。《說文·火部》:熙,燥也。從火。《說文》:廣也。《玉篇》:長也。又《集韻》:美也。又《類篇》:樂也。《揚子·方言》:紛怡,喜也。湘潭之閒曰紛怡,或曰巸巳。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4。享 甲骨文(上圖)

字形像祖祠中之大室。上像屋宇,下像地基。

“享”的古字原寫作“亯”,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祭祀祖先的宗祠。“亯”本義指向祖先進獻食物,後泛指貢獻。金文承之甲骨文,

金文的形體稍有變化,

戰國文字承之金文,

秦文稍有變形且在下部加“子”,突出子孫後繼有人且孝順。

篆文承之金文。

在遠古時代的最高禮儀中有一種祭祀活動稱“享祀”,。享,在室內以熟食為主敬獻供奉於几上,讓祖先受用。在祖宗之廟舉行儀式,愐懷先祖,教育後代子孫勤勉節儉,繼承立業。西周饗燕禮儀有種最高禮‘享’,周天子設酒食,諸侯脫鞋升堂立,不坐不飲食。這種最高的禮儀僅是虛設,以教導恭敬節儉。

作動詞,引申為擁有或受用。再引申為宴享,指給客人提供食物,

也引申指把祭品獻給祖先。另引申為適應等義。

“享”、“亨”、“烹”在上古三字同源。由“祖先受用貢品”,進而引申出“享”。由祖先受用貢品後必定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萬事順利,進而引申出“亨”讀hēng,表示亨通。由貢品為成熟的果品和肉品,故引申出燒、煮等義,讀pēng,此寫作“烹”。《爾雅》:享,孝也。享,獻也。《詩經》:享於祖考,以享以祀,以孝以享,是用孝享。《廣韻·平聲·庚韻》:亨,煮也。俗作“烹”。《說文·亯部》:“亯,獻也。從高省,曰:象進孰(熟)物形。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5。牢 甲骨文(上圖)=宀(圍欄)+牛(牛,牲畜。),像牛被關在圍欄裡。作名詞,造字本義:圈養牛羊牲畜的圍欄。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在牛欄門口加一橫,表示將牛鎖在牛欄裡。

因為“牢”是關各種牲畜的地方,所以古代供祭祀的豬、牛、羊也稱“牢”,還引申為關押犯人的監獄。又引申出堅固、牢固、結實、紮實、穩妥可靠。作形容詞,引申為堅固的,耐衝撞的。作副詞,引申為深刻有效地等義。《說文·牛部》:“牢,閒。養牛馬圈也。從牛,冬省。取其四周匝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6。登 甲骨文(上圖)=手(兩手捧著)+豆(豆,高腳的盛器)+腳(雙腳,居上,表示一步一步向上走),“豆”中加一橫,表示器皿盛滿糧食。作動詞,造字本義:手捧裝滿豐收的糧食的盛器,走上祭臺敬獻祖先。有的甲骨文省去雙手。金文、籀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

作動詞,引申指穀物成熟、豐收,又引申為完成、實現,也引申指進、升、自下而上、走上、爬上、上、升、踩、踏、踐踏、腳向下用力,還引申為記錄、記載,方言,穿。作副詞,引申為立刻等義。《爾雅》:登,陞也。《說文》:登,上車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7。春 甲骨文(上圖)=日(太陽,溫暖的陽光使地溫上升)+艸(小草,嫩草)+屯(像草木鑽出地面之形,初生。),字形似寒冷的冬天已結束,小草在溫暖的季節開始發芽生長。作名詞,造字本義:陽光明媚,冰雪融化,小草初生的季節。(四季中的第一季,一般是農曆的正月到三月,稱為春季。)屯兼表聲。小篆基本上同於金文,只是“屯”的曲筆朝右拐。隸變後楷書寫作“春”。

作名詞,引l71指春色、喜色,也指年月、人的年歲,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或歷史著作。又引申為兩性相求的慾望。作名詞,還引申為生機等義。《說文·艸部》:“萅,推也。從艸,從日。艸(草),春時生也。屯聲。《易·雜卦》:屯見而不失其居。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8。臺 甲骨文缺(上圖一)金文=厶(倒寫的“子”,表示還未出生,在母親的肚子裡)+口,(母親的產口)。字形似子女尚在母親的子宮裡。作名詞,造字本義:在母親子宮裡成長而尚未出生的子女。本義消失後篆文再加“月”(肉)另造“胎” 代替。

合併字“臺” 臺(上圖二),甲骨文=止(腳,站立)+一(平地)+屋(房屋,處下,為屋頂),字形似可供立足的房屋的高處,造字本義:高平的建築物。金文與篆文有變化,但基本義未變。

作名詞,引申為像臺的東西、器物的座子、桌子、案子、星名(古代比喻三公)、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有利於操作或表演的高大櫃子、臺灣省的簡稱、作形容詞,引申為同胞的,親密的,敬重的。 作副詞,引申為給面子地。作量詞,引申為架、座、部。《廣雅 。 釋詁一》: 臺,侍也。《說文》:臺,觀四方而高者。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9。泊 甲骨文(上圖二)字形似左右一條水形曲線和一葉“白”字形小舟,字形表示水城岸邊停靠著一葉無人小舟。作動詞,造字本義:停船靠岸,讀作bó。金文(上圖一)、戰國字形有變化,但基本義未變,隸化後成現在的楷書“泊”。

作動詞,引申指止息、停留。也引申為人居無定所、到處流浪。還引申指靜默無為。“泊”又讀作pō,引申指湖澤。作形容詞,引申為安靜、淡。無依無靠等義。《韻會》:止也。舟附岸曰泊。《說文解字》:淺水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0。兆 甲骨文缺(上圖),秦文字形似左右兩塊龜甲,中間一條人形曲線隔開以示時間區別。字形表示占驗吉凶時灼燒前和灼燒後龜甲所呈現的裂紋。作名詞,造字本義:事物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

作動詞,預先顯示,也指開始。作名詞,引申指預兆、兆頭、預示,古代指祭壇或墓地的界域。作數詞,泛指較大的數,一指一百萬、一指萬億、一指億億,又泛指多等義。《說文解字》:灼龜坼也。從卜。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1。孩甲骨文缺(上圖一),金文=子(小孩)+亥(亥,秦文上圖二,上為“二”,為陰,為坤,為地,為不平,為不穩;下為在爬行的嬰兒。),字形似正在爬行時期的嬰兒。造字本義:還未學會站立的嬰兒。

作名詞,引申指幼童(1——3歲時期),後泛指子女。也引申為幼輩、屬員或僕役的自稱等義。《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2。儽 甲骨文缺(上圖),篆文=人+纍(簡化為累,累,篆文上“畾”,為堆積、為繁重的田間勞作,有的篆文將“畾”簡化成“田”,下“糸”,為結繩記事、為織布、連續成串,引指連及、連續、重疊、堆積。表示總計,也表示在外耕種回來後還要操持織布的家務活,引申為相連綴而甚得其條理和總計,又表示為男耕女織的勞動十分辛苦等義),字形似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的勞作,十分辛苦的樣子。造字本義:辛苦,神形疲憊不堪。讀作léi。《說文》垂貌。一曰懶懈也。《廣雅·釋詁二》:儽,勞也。作名詞,引申為頹喪的樣子,作動詞,引申為捆縛。作形容詞,引中為頹喪、疲憊等義。《說文解字》: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3。餘 甲骨文缺(上圖二),本 字為“餘”, 餘,甲骨文字形像樹木支撐的房屋之形,上為尖圓屋頂,下為才,為房柱和橫樑,造字本義:單柱、無壁的尖頂茅屋,一種最簡易的建築,用於存放一般農資、雜物。本義為雜房,但該字本義早已消失,後世多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早期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晚期金文在(房柱)兩側加(支撐物)。篆文承續晚期金文字形。合併字“餘” 餘,篆文=食(吃)+餘(閒置),“餘”又作“餘”的簡化字,意為多餘。作形容詞,造字本義:吃不完,食物充足,過剩、閒置。

作形容詞,引申為食物充足而過剩丶剩留的、多出的、閒置的、空置的、佔次要地位的、次的等義。《說文 。 食部》:餘,饒也。從食,餘聲。《爾雅·釋詁下》:餘,我也。《說文·八部》:餘,語之舒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4。愚 甲骨文缺(上圖一)愚,金文=禺(上圖二,古代指一種長尾猿。長尾,赤目,表示頭腦像猴子一樣簡單)+心(思維,意識,智力。),造字本義:呆頭呆腦,思維不敏捷,智力低下。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作代詞,引申指謙辭,用於自稱。作動詞,引申為欺弄不知情者、欺騙、耍。作形容詞,引申為無知的、無悟性的、傻、笨。作副詞,引申為無知地、不理智地等義。《山海經·南山經》:(招搖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晉·郭璞·注:“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說文》:愚,戇也。《說文》:愚,戇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5。沌 甲骨文缺(上圖一),篆文=水+屯(,甲骨文像一顆種子,上有嫩莖,下有細根 ,在根部加一撇,表示種籽紮根,草木鑽出地面之形,為草木初生。本義:種籽萌芽紮根,新生力量在艱難中前進。引申為敦厚朴實、聚集、駐守等義),字形似泉水剛流出來。讀作dùn,作形容詞,造字本義:泉水清淨純潔,沒有一點雜質。

作形容詞,引申為矇昧無知的、敦厚朴實的、天真幼稚的,又引申指水勢洶湧的。《正韻》: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易·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易》: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6。俗 甲骨文缺(上圖),金文=人(人類社會)+谷(山谷的地城風氣),字形似在山谷形成的社會風氣,造字本義:習俗,即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的總和。

作形容詞,引申指大眾的、普遍的、一般的,還引申指庸俗的、缺乏修養的、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作名詞,引申為凡世間。引申指便宜,不值錢等義。《說文·人部》:“俗,習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7。昭 甲骨文缺(上圖),

昭,金文=日(光明,陰亮)+召(召,上圖二,刀居上居內,尖銳,強硬。口大處下,放低姿態去請,字形似強行的去請,官方的強請。),字形象相請於陽光下,造字本義:公開相請。有的金文有的省去“日”。篆文在金文字形基礎上省去“人”。

作名詞,引申為明亮的樣子。作形容詞,引巾指陽光明亮,又引申指顯著、彰明、明顯。作使動詞,引申為使其明顯、統領某個區域、明白事理等義。《說文·日部》:昭,日明也。《說文·口部》:召,呼也。從口,刀聲。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察 甲骨文缺(上圖),秦文=宀(房屋)+祭(祭祖),字形似在祖先的宗祠祭祖。作動詞,造字本義:祭祖時仔細看,認真看。

作動詞,引申指看清楚、明白,又引申指調查、考察。又引申指辨別、區分、調查研究、實地觀察調查丶細緻深刻地觀察、分辨等義。《說文》:察,複審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19。悶 甲骨文缺(上圖),篆文=門(門,關著門,關閉)+(心,心思,情緒),作動詞,造字本義:心情煩躁,不舒暢。也指情緒無法交流、釋放而不快。

作形容詞,引申為情緒無法交流、釋放而不快 、低沉的,晦澀的 ,讀mèn。作動詞,引申為封閉,使不通氣 等義,讀mēn。《說文》:悶,懣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0。澹 甲骨文缺(上圖),篆文=

水(大水域)+詹(zhān,多,細分,也指多言,還指容納不同的意見。),字形似水面寬廣波光粼粼的樣子,造字本義:寬廣深遂的水域,水波盪漾,。

作名詞,引申為恬靜、安然的樣子,又指水波紆緩的樣子,也引申為恬靜而寡慾、清淡不濃烈、謙虛處下等義。《說文》:澹,水搖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1。海 甲骨文缺(上圖),金文=水(河流)+每(上圖二,母的變形,甲骨文字形為上生,為產育,下為女,本義為“婦女生育”。有的甲骨文將“生” 淡化,同時將“女” 寫成“母”,強化生育主題。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強化了“生” 的形象;有的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淡化了“生”的形象。

“母”的象形字與“始”的象形字一樣,體現事物的“共性”,寓意著運動的終點或返回終點亦即“起點”,體現了事物共同的本質和本源。

篆文承續金文字形。)。“海”的字形表示為眾河流的母親,作名詞,造字本義:地球上最大又最深的彙集百川的水域。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作名詞,引申為靠近大陸與大洋連線的水域、用於湖泊名稱、容量大的器皿、大面積的成片事物、巨大的物質流能量流資訊流的彙集區。作形容詞,後來引申為西洋的(古代指從外國來的),又引申為極多、沒有節制的、巨大的、稱對方大度包容的,還引申為漫無目標的。作副詞,引申為極大地、無目標地、無節制地等義。《說文》: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2。飂 甲骨文缺(上圖一),篆文=風(上圖三,空氣向前流動的現象)+翏(翏,讀liāo,上圖二,鳥羽新生成而振翅高飛的樣子,又為古代族長插在頭上系羽毛,引指遠遠襲來的風聲。)

作名詞,引申為風聲,高風,風疾速的樣子、很快的樣子、向前向上運動的樣子,作形容詞,引申為迅疾等義。也作一姓氏,讀liāo。又作一古國名,在今中國河南省唐河縣南。瀆liù。《正韻》:高風貌。《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莊子》:翏翏,謂長風之聲,此引申之意。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3。止 甲骨文(上圖)像腳趾頭張開的腳掌形狀,以三趾代五趾。作名詞,造字本義:本義是足。有的甲骨文簡化為線描。金文變形較大,淡化腳掌形象,突出三趾叉開的形狀。篆文承續金文字形。當“止”的“腳趾”本義消失後,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作名詞,引申為腳趾、腳,又引申指地基、處所、人的舉止、容止。作動詞,引申為至、臨,還引申為停止、靜止義,進而引申為停留、逗留、居住,又引申為禁止、去除、停住不動、攔阻、使停住。作副詞,只、只是、僅僅等義。《說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廣韻 。 止韻》:止,足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4。頑 甲骨文缺(上圖一),篆文=元(元,初始,矇昧,天真無知而任性,充滿遊戲感。)+頁(頁(上圖二)甲骨文像一個側身跪坐的人,引指頭腦),表示思想放鬆、不嚴肅,以遊戲態度面對一切。造字本義:很難劈開的木頭疙瘩,喻為混沌未開化原始的頭腦。

作形容詞,引申為愚鈍、不容易變化或動搖,淘氣、胡鬧,也引申為堅硬、愚妄無知、性情頑劣、暴戾,又引申為喜歡嬉戲,淘氣。作形容詞,引申為不可理喻的,固執的,難以征服的等義。《說文解字》:頑,㮯頭也。從頁、元聲。《廣雅》:頑,愚也。《說文·頁部》:“頁,頭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5。似 甲骨文缺(上圖),金文=人+以(

甲骨文將胎兒透過臍帶與母體連寫,表示嬰兒與母體的血緣關係極近,極相像,亦即嬰兒承傳母親的基因。

),字形為母子桐像,造字本義:像。

作介詞,用於比較,表示程度更甚。作助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動詞後面,表示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相當於“如…一般”。作動詞,引申為給予、送給、繼承,又引申為相類、好像(表示不確定)等義。《說文》:似,象也。《廣雅》:似,類也。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6。鄙 甲骨文(上圖一)啚,上圖二甲骨文似石頭砌成的簡易茅屋,引指鄉下或邊遠地區。,鄙(上圖一)篆文=啚+邑(邑,表示聚居地,村落),字形似石屋組成的山村。作名詞,造字本義:邊遠的山村。篆文加“邑”(村落),加強“村落”的含義。隸書將篆文的“邑”寫成雙耳旁。

作形容詞,引申為未開化的、缺乏教養的、粗俗的、淳樸的、敦厚的,也用作謙辭。作名詞,引申為墾荒耕種的農村邊邑。、邊遠的地方。作動詞,引申指輕蔑、輕視、看不起等義。《說文·邑部》:鄙,五酇為鄙。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道德經》唯物辯證法系列:第二十章“絕學無憂”的哲學本義

27。食 甲骨文(上圖一)=口(口朝下,所吃之物的方向)+皿(上圖二,裝滿飯菜的有腳的皿器),字形似皿器裡裝滿了可吃之物。作動詞,造字本義:吃飯,進餐。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將“皿”字訛變為“艮”字,後形成現代的“食”字。

作動詞,引申指吃、享受,又引申為虧損。作名詞,引申指飯食、糧食、吃的東西,又引申為日食、月食,讀shí。引申為對人的供養和對動物的飼養、哏養,東西給人吃等義,讀sì,後來也寫作“飼”。《說文·食部》:食,一米也。《易 。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這段的直接表達是:

像拓荒大自然一樣,學習是無止境的。

世人熙熙攘攘,皆以獲取權位為學習的根本目的,如享受王公貴族的特權,又如榮登將相重臣的高位。而我卻淡泊權位,不讓爭奪權位的私慾發展成為學習的宗旨。如同嬰兒般的純正無貪慾,童心未泯,一件接著一件幹(不爭權奪位),一副不幹完不想回家休息的樣子。

世人都在努力積蓄更多的財富,而我卻似乎願意放下已有的財富。我這就像一個又愚又笨的傻瓜蛋。宛如一股股初出的清流,世人都想人生風風光光,而我卻願人生平平淡淡。世人都高談闊論,而我卻謹言慎行。謙虛處下,胸懷寬廣,宛如大海一般。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宛如疾風一般。

世人都默守陳規,唯獨我頑皮追問似純樸的山民。而我唯一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我無比遵循大自然規律。

具體的表達為:

像拓荒大自然一樣,學習是無止境的,是無邊無際而沒有盡頭的行為。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也正是從唯物主義的哲學角度論述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掌握無限的知識,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也用知識的無限性進一步體現了大自然是無限的。

世人熙熙攘攘,皆為名來,皆為利往,皆以獲取權位為學習的根本目的,如享受王公貴族的特權,又如榮登將相重臣的高位( “太牢”,是自古以來的第一祭祀等級。《周禮·膳夫》雲,王日一舉太牢。《禮記王制第五》: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這裡的“太牢”暗喻為王公貴族。“春臺”,一指春日登眺覽勝之處。後亦指飯桌。原指古代禮部的別稱。在本章中為“禮部的別稱”,為“禮部”,暗喻為將相重臣。 )。而我卻淡泊名利,淡泊權位,不讓爭奪權位的私慾發展成為學習的唯一宗旨。如同嬰兒般的純正無貪慾,童心未泯,一件接著一件幹(不爭權奪位),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重複,一副不幹完不達目的不想回家休息的樣子。

世人都在努力積蓄更多的財富,多多益善,而我卻似乎願意放下過多的財富。我這種行為看上去就是一個又愚又笨的傻瓜蛋。正如一股股初出的清流,世人都渴望人生風風光光,而我卻甘願人生平平淡淡。世人都高談闊論,一到精明無比的樣子,而我卻謹言慎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謙虛處下,胸懷寬廣,宛如大海一般,水天一色。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宛如疾風一般,言行一致。

世人都默守陳規,習以為常,唯獨我追根究底,見素抱樸。《楚辭·漁父》中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其大意相近,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而我唯一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我無比遵循大自然規律,無比重視事物發展的本質所在,即共性包含著個性,個性體現著共性。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表達即:

世界是物質的是無限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事物的運動規律也是多種多樣的,而人的生命和主觀認識是有限的。簡單的說,世界是客觀的無限的,而人對世界的主觀性認識卻是有限的。堅持客觀地認識世界,克服主觀主義、盲目性、片面性和絕對化,按客觀規律辦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有覺悟的領導者,必須樹立唯物的辯證的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鄭裕波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