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作者:由 劉立夫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2-29

八佛是指哪幾個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朝的皇帝,除了唐玄宗、唐武宗外,基本上都信佛。當時首都長安的法門寺裡,建了一座護國真身塔,供奉釋迦牟尼佛的一節指骨舍利,很珍貴。中國現在有三顆珍貴的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顆在西安的法門寺,一顆在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還有一顆在北京的法源寺。法門寺的那顆,是佛的一顆無名指骨舍利;南京牛首山的那顆,是佛的頭蓋骨舍利;法源寺寺的那顆,是佛牙舍利。它們都是有明文記錄的。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朝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藏在地宮中,每30年才開放一次,人們相信舍利會帶來“歲豐人安”。唐朝有八個皇帝迎請過佛指舍利到宮中供養,唐憲宗就是其中之一。他隆重地迎請佛骨到皇宮,供養一些時間,再送到寺裡,讓百姓瞻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了一睹舍利,老百姓爭先恐後。但你信佛總得表示一下。於是,有錢的人儘量多出錢,這叫“財佈施”,有人把錢都捐了,“破產以趨佛”;沒有錢的人,“焚頂燒指”,用香火在頭頂、手臂上燙幾個香疤,甚至把某個手指燒掉,這個叫“身佈施”,確實有點殘酷。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韓愈對這事很反感。他冒著生命危險,寫了一封勸諫信,《諫迎佛骨表》。韓愈當時的身份是刑部侍郎,按理說這事不歸他管。但他不僅要管,而且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文章開頭是這樣的: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

他先就把佛教貶低,佛教是“夷狄之教”,非中華正統,這沒有錯。但他接下來的話就有點嚇人。他說,中國上古時代沒有佛教,帝王多是高壽,有了佛教以後呢,都是“亂亡相繼,運祚不長”。你看梁武帝特別信佛,做了48年的皇帝,活了80多歲,但最後不是在“侯景之亂”中餓死了嗎。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韓愈由此告訴唐憲宗: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拜佛不僅帶不來佛的保佑,反而得禍。韓愈說話太極端,文學家的都比較感情用事,缺乏理性,喜歡來點誇張,引人注目。人家皇帝迎請舍利宮中供養一下,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而已,哪有那麼嚴重!韓愈說信佛的皇帝要麼短命,要麼下場很慘。那唐憲宗即使是弱智,也看得出來,你這不是在詛咒他,要他早死嗎?老大很生氣,事情很嚴重,要殺頭的。唐憲宗還算開明,他把奏章給宰相大臣看了,當時的宰相是裴度,也很信佛,但裴度比較大度,他說韓愈確實不對,罪該萬死,但是,韓愈還是忠心耿耿的,他上面說了:

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鑑臨,臣不怨悔。

佛如果真的靈驗,要降災禍的話,那麼,就全部包在他的身上,與皇上無關。唐憲宗看到宰相大臣都在為韓愈說情,最後將他流放到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韓愈的政治前途差點就斷送了。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

但是,韓愈在潮州做了八個月的刺史,事情就有了轉機。原來韓愈這個人儘管說話耿直,但他在關鍵時候會轉彎。他在潮州趕緊給皇帝寫了一封很長檢討書,千言萬語,就是歸咎於自己政治上不成熟,不該惹皇上生氣,請皇上務必原諒,今後一定好好工作,不負皇上栽培。諸如此類。這封信在《新唐書》韓愈傳裡有記載。注意,《舊唐書》和《新唐書》裡都有韓愈傳,《舊唐書》簡略,《新唐書》詳細,區別很大。

客觀地說,韓愈的《諫迎佛骨表》主要是文學性的勸諫,說不上有什麼新思想。他對佛教的批判,最有代表性的,同時又有哲學高度的,還是《原道》。

韓愈:《諫迎佛骨表》,語不驚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