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作者:由 艾易德建彰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5-03

西是幾畫多少筆畫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西周中晚期的青銅器也比前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由於西周中晚期的銅器中可供作為分期斷代的標準器不多、,所以一般籠統地把這一時期稱為“開放期”。建國以後,大批商周青銅器不斷出土,特別是陝西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從銘文的內容上看,不少銅器可以準確地確定為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和宣王時期的東西。正因為不少銅器銘文上記載著周王的名號和十分可靠的紀年,可以把大量銅器中出現的重要人物聯絡起來,使西周中晚期供斷代分期的標準銅器數量大為增多。這樣,不僅可以把西周前期的青銅器區別清楚,就是西周中晚期之間的界線也可以劃分出來,從而把對西周歷史的研究建立在更為科學的基礎上。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1 西周中期的青銅器,表現了新舊交替過渡時期的特點。

西周中期的青銅器既保留了西周前期的某些作風,也出現了不少新的因素,表現了新舊交替過渡時期的特點。西周前期為人們所常見的酒器,如尊、爵、卣、觶、觚、觥、方彝等逐漸消失。

新出現的器形有、(fu符)、區杯、飲壺以及編鐘等。不少器物的形制也發生了變化,例如鼎的柱足不見,獸蹄形足十分普遍,足根部也變得發達。鼎的腹部變淺,下腹外侈,剖面呈倒梯形。到了孝王、夷王時期,出現了圜底蹄足;立體鳥獸尊向寫實方向發展,形象栩栩如生,生動逼真;這個時期的花紋主要流行竊曲紋、瓦紋、重環紋、環帶紋、鱗紋等幾何圖形構成的圖案,與西周前期以神秘,恐怖的動物形象構成的紋飾不同。

此外,這個時期還有垂冠分尾的長鳥紋、大鳥紋和變形夔紋。夔紋或作成垂冠回首狀,或作分尾,這在穆王、恭王時是非常典型的一種紋飾;西周中期,銅器上的文字也較前期發生了變化,筆道的波磔不顯,長篇鉅制較為常見。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2 西周晚期的銅器比西周前期更有十分明顯的變化。

這時常見的飲食器以鼎、鬲、盅、簋為主,其次是豗、證、豆、新出現了盆。酒器以盉、尊、鳥獸尊、弢、壺為主。水器中新出現了餅(png瓶)等。樂器中鈕鍾和鎛(bu博)為新出現的器物;在器型方面,逐漸趨向於定型化。

例如鼎足,全都做成了兩端粗、中間細的半筒狀馬蹄形,鼎耳大多直立在口沿上,也有的做成附耳。簋全都是鼓腹有蓋,有的在圈足之下另加三個足。

這時青銅生產工具發現較以前為多。武器也有所改進,銅戈的“援”部變短,胡、內都加長了,多數為二穿或三穿,便於把戈頭固定在柲上;西周晚期銅器的花紋主要以環帶紋、重環紋、垂鱗紋、瓦紋、變形夔紋等紋飾盛行。這個時期銅器上的長篇銘文較為常見,文字變得形體長方、筆劃均勻,日見嫻熟。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3西周中晚期青銅器的變化,反映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

西周中晚期青銅器的變化,是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反映。西周王朝“工賈(gu古)食官”,青銅鑄造業和其他各種手工業一樣,都是在國家的嚴格控制之下。

西周前期,正是奴隸制的鼎盛期,“百工”管理之下的青銅鑄造業主要是為王室和各級貴族服務的。“唯器與名不可假人”,因此作為權力和周禮象徵的青銅彝器顯得十分莊嚴厚重、詭秘含蓄。

西周中期以後,王室衰微,奴隸制內部逐漸產生了新的封建主義因素,一些管理工奴的工官一面偷工減料對上司敷衍塞責,一面用工奴的剩餘勞動做成低階物品,以換取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土地或糧食。例如,這個時期的鼎足雖然看起來顯得敦實厚重,但往往裡面填加泥土作蕊。

此外,這時也出現了供玩賞用的“弄器”和青銅“明器”。不少銅器的形制、大小都完全一樣,很明顯是出自一範,說明這時青銅器生產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4 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的表明,開始出現地主階級誕生的萌芽。

工官榨取工奴剩餘勞動為自己生產(諸如青銅器等)工藝品,是和農官榨取農業勞動者剩餘勞動為自己開墾私田是同時進行的。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他們之間大作交易,互通有無。工官、農官愈來愈富裕起來,逐漸變為新的工商業貴族與地主階級。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裘衛,正是一個為周王朝管理皮衣生產的“司裘”之類小官,從恭王三年到五年這短短的幾年期間,租取了17田的土地,在九年又得到了林謬裡的大片山林,成為一個農業貴族。就是因為他近水樓臺,利用為官之便,化公為私,擁有了大量的珍貴玉器、豪華的車子和馬匹、精美的裘衣和毛皮等財富,從而可以進行租田典地活動。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5 周原窖藏青銅器的考古發現

陝西省岐山縣和扶風縣交界之處的周原遺址,是歷年周代青銅器大批出土的重要地點之一。

說來話長,西漢時期這裡就曾出土過一件銅鼎,上面的古怪文字誰也不能認讀。西漢皇帝請來了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張敞,才弄明白了這是西周時代的“尸臣鼎”。可以說,張敞是我國最早對青銅器進行研究的學者,其事見於《漢書郊祀志》的記載。

清代中葉以來,這裡又不斷髮現周代青銅重器,其中如著名的武王時的標準器“大豐簋”(又名“天亡簋”,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康王時代的“大盂鼎”和“小盂鼎”(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宦王時代的“毛公鼎”(原器現藏臺灣省)等,早已蜚(fei飛)聲中外,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特別有意義的是,在周原遺址範圍內多次發現銅器窖藏。所謂窖藏,就是把成十上百件的銅器有意識地埋藏在人工挖好的坑窖之內。窖藏一般都沒有經過後世的擾動,為你們儲存了當時的原狀,。這些窖藏一般每處多為一家貴族的禮器,器物成組成套,有的還有使用痕跡。銘文也互有聯絡,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6 歷年來,發現了幾批很有歷史價值的青銅器群。

建國以前,發現的有1890年任家村的膳夫克青銅器群、1933年發現的康家村函皇父青銅器群、1942年任家村發現的膳夫梁其青銅器群等。

特別是1949年以來,由於黨和國家對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視,窖藏銅器群又屢有發現。如1960年齊家村發現的青銅器群、1974年強家村發現的青銅器群、1975年董家村發現的三處窖藏中的銅器群、1976年白家村發現的窖藏青銅器群等。

一批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青銅器,如著名的裘衛四器、“訓畫”以及“史牆盤”等等,就是從周原窖藏中出土的。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7 周原窖藏青銅器發現,史牆盤詳細記載了西周歷史。

周原遺址之所以歷代不斷有周代銅器出土,這是由歷史上的周原在周王朝的特殊地位決定的。周人從古公亶父時代起,就定居在這裡,建立了國都岐邑。雖然文王時都城遷豐,武王時居鎬,但周民族發祥地的岐邑一帶,作為周王朝政治中心的地位卻一直也未被削弱過。

這裡埋葬著先王的陵墓併為他們建有莊嚴的宗廟,許多貴族死後也歸葬在這裡。一些貴族,在這裡有封地或世代就在這裡居住。如周公、召公的采地就在這裡。

“史牆盤”也說史牆的祖先投奔武王后,“舍寓於周”,就被安排在此地住下。因此西周貴族們把剝削來的大量財富和紀功自伐、祭祀祖先的珍貴銅器存放在自己的祖籍,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8周原窖藏青銅器提供了斷代標準銅器,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

周原窖藏出土的大批青銅器,不僅使我們得到了許多斷代標準銅器,而且為我們研究西周社會歷史提供了許多珍貴資料。已如前述,岐山董家村出土的一批銅器中,裘衛諸器不僅記載了西周中期以後土地制度發生的重大變化,“衛盉”還為我們提供了極為少見的西周物價資料。

另一件“訓畫”,是研究西周法律的重要文獻;扶風莊白村窖藏103件銅器中著名的“史牆盤”,不僅再現了文、武、成、康、昭、穆諸王的歷史,還為我們研究周初與微國的關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如此等等。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饒有興味的是,周原銅器窖藏中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從時代上看,包括了西周早期到晚期的各個不同朝代器物,其中尤以西周晚期為多,但不見王室東遷以後之物。窖藏銅器發掘出來以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不少成組成套,但掩埋時放置零亂,使人有匆忙、慌亂之感。

據學者們研究,這是因為周室東遷時,周王朝一些重臣存放在家中和宗廟裡的財物、彝器來不及全部帶走,只得把一部分銅器倉皇埋入地下窖藏起來。雖然貴族們忍痛割愛,掩埋倉卒,但有的窖藏裡還是撒上了防腐的木灰,以防銅器的損壞。說明他們還幻想著有朝一日捲土重來,再從窖中取走這些財寶。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

09周原青銅器窖藏,是埋葬西周王朝的墳墓,東遷以後一蹶不振。

但是,周王朝東遷以後,岐周一帶是秦、戎交戰的戰場,岐邑變成了一片廢墟。由於東周以後,王室式微,東逃的貴族們再也沒有機會回來開窖。

年代久遠物故人亡。這些窖藏被掩埋了二千七八百年以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被我們的考古學者發掘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說,周原不斷髮現的青銅器窖藏,正是埋葬西周王朝的墳墓。周王朝東遷以後,並沒有帶來轉運的機會,王朝日漸衰落,諸侯方國不斷崛起,後來出現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各個異彩紛呈,把周王朝搞得更加暗淡不堪。一個腐朽沒落的王朝即將走進人類歷史的垃圾堆,預示新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即將到來。您說是不是呢?

考古發現的周原窖藏青銅器,"史牆盤"實錄西周王朝的滄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