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作者:由 新文化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4-11

老舍的家鄉是濟南嗎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山東畫報出版社的馮克力先生和趙祥斌先生,都是我十分尊敬的出版人,尤其是馮克力老師主編了著名的《老照片》雜誌,潛心於老照片的徵集、研究與出版,我本人就是《老照片》的受惠者,這本讀物教會我們這一代人如何從影像中尋找歷史的價值。近期筆者收到由他們二位編輯,雍堅先生所著的《濟南城記》一書,此書還配了個副題——一個記者眼中的城市變遷;一開啟書“痛惜”的況味迎面撲來,字字讀來皆是血,這哪是什麼“濟南城記”,分明就是“拆濟南城記”,實話講實在太沉重了。

我第一次去濟南是 1995 年,那時候正在上學,管一個家在泰安的同學借了學生證買的半價火車票,我記得是 72 塊錢,這些上學時候乾的“薅社會主義羊毛”的事兒一直沒忘,當年我就是利用這個辦法去遠方開闊眼界的。結果那次去了泰山、濟南和青島,當時所以選擇這樣一條齊魯線路,是因為剛看完劉鶚的《老殘遊記》,這本書成了心中的一個“逼格”不低的導遊圖。所以從泰山上下來時,走到中天門,我並不是按著上山路返回,而是踅進了一條從後山下去的路,原因很簡單,這條路能看到“傲徠峰”和“扇子崖”,兩處景緻均是《老殘遊記》裡寫的,結果不但看到了它們,還在山腳下碰到了“馮玉祥墓”,馮是個反覆無常的人,“一生真偽復誰知?”我一點兒也不喜歡他。後來回味一下泰山,讓我覺得被忽略了的一處重要景緻是“經石峪”,在那只是一走而過,根本不知道那裡刻的是《金剛經》,哪怕是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幾句《金剛經》的要義仔細讀一讀呢,可當年的我於《金剛經》的知識儲備是零,所以只是飄然而過也是正常。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莫理循所拍的清末的濟南城

濟南之行也是受到《老殘遊記》的直接影響,大明湖、千佛山的劉鐵雲在書中多次提到,此外就是濟南這座城市“泉城”的地貌特徵,是我從未領略過的,就像我去“茶卡”,就是因為我之前沒見過鹽湖這樣的地貌特徵,所以當後來我站在茶卡,腳底下踩著厚厚的鹽蓋時,對鹽湖就有了切身的體認。還得說一句,我去茶卡的時候,除了我之外,鹽湖裡沒一個人,據說現在已是“網紅”景點,早就人多為患了。同樣去了濟南還是讓我對泉城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除了趵突泉噴湧的泉水外,行走間還有好多不知名的泉水處。往往是等上幾分鐘,一串泡泡就從下面冒上來,讓你知道這是一處活水。我記得好多濟南人,拿著塑膠桶在泉邊接水,他們說自來水不好喝,漂白粉味太重。這讓我們這樣天天喝自來水而對漂白粉早就無感的人瞬間被打臉,是啊,漂白粉什麼味啊?嘿嘿。當年在濟南遊蕩就感覺這裡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完全可以用家大業大來形容。這話怎麼說呢,從李清照紀念館出來,不遠就碰到了“萬竹園”,我記得非常清楚,在來濟南前央視剛剛狠批過“萬竹園”的大門被拆,“萬竹園”好像是始建於元代的一處建築,(萬竹園始建於元代,被拆除的“萬竹園”其實是張懷芝花園,是清末民初建築)甭管元代還是清代,反正一出手就拆一園子,這個敗家的行為那是相當有檔次的。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濟南老火車站

其實在之前的 1992 年,被寫入多種建築專業教科書,真真是“德國青年運動”典範的濟南老火車站在濟南市民和專家的強烈反對下被拆除。說那座火車站是中國最漂亮的一座火車站也不為過,那是一場文化劫難。這兩件事讓我感到濟南絕對是“家大業大”之地。但不過不要光把眼睛盯著別人,長春的老火車站也是 1992 年被炸成齏粉的,一個城市的古蹟舊址遭到大規模破壞往往始自老火車站被拆除,1992 年後,長春“滿鐵”與“偽滿”時期的各類性質和用途不同的建築被大規模地拆除,簡直可以用心驚肉跳來形容,而這其中,有太多的事件我都是親歷者。我這樣說的意圖是想告訴大家,這樣的做法絕非是濟南一地,可以說整個中國的古城改造基本都是失敗的,因為改到最終就是一個“拆”字了得。不許“大拆大建”,不許“大拆大建”,這樣的指令釋出過多少回了,可中國的古城就是一個接著一個地消失。

話說回《濟南城記》的作者雍堅先生,他是濟南文史研究和文獻收藏學者,《生活日報》“老濟南”專刊創始人,近幾年出版了多部專著,一看作者就是一個具有雄厚地方史積累,對城市文化古蹟有著深厚的情感,還有新聞口這個行業能深入參與和及時記錄城市改造的一個人。此外,作者還要有強大的釋懷和排遣能力的人,因為看著那些古蹟舊址“黃鐘譭棄”你一個人站在原地也沒什麼辦法,看著你最愛的東西被砸爛拆除,能搶救下來的微乎其微,更多地是做個文字與圖片的記錄者,它對一個人的心靈的摧殘是非常大的,那是很“傷氣”的一件事。後來,有一個階段我比較刻意和這個範疇保持距離了,就是為了健康原因,省文保單位也好、市文保單位也好哪個負責人我不認識,可多少老建築我去高喊著“刀下留人”最後還是被無情拆毀,而我是很長時間從裡面走不出的。

而雍堅先生內心比較強大,將近 400 頁的大作,把一個古老的濟南城怎樣變成“落了條平坦坦大街真乾淨”地記錄了個一清二楚,不得不佩服雍堅先生的專業,他能把情感和要做的事情拿捏得恰到好處。書剛拿到手粗略地泛讀時,出現了這樣一幕,在最後部分我看到的是左右貫通的一幅剪影式的照片,幾個工人掄著大錘在一座建築上勞作,因為是剪影看不清工人的任何細節,只能看清他們的輪廓,總之是一幅“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樣貌。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而這幅照片的圖說是這樣寫的——看著這幅剪影般的照片,如果我告訴你,這是濟南舊城改造的一幕,或許你會為城市建設者在黃昏下的勞作而感動。如果我告訴你,他們正在拆的是誕生過九轉大腸的魯菜名店九華樓,你又會作何感想 …… 這段文字看完我整個人呆在那裡足有兩分鐘,然後發了個微信給編輯趙祥斌,說:“看到最後一頁,心中一陣緊縮,從圖書編輯上講是太牛了,可從歷史文化上講,劫難啊。”過了一會兒,趙編輯回覆:“是啊,那天,新書分享活動現場,一位女士泣不成聲地說,她的家鄉本來山清水秀,被一通改造後面目全非,可是這一切他們作為世代而居的主人,卻沒有任何發言權。”看到麼,總的來說古城改造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於是我帶著非常沉重的心情把這本《濟南城記》讀完了,看後更覺本書是“良心之作”與“良心製作”的結合體。本書寫作的思路非常清晰,每一章前面部分是陳列事實——老街區地點何處、街區性質以及拆除時間,最耐讀的是每章最後部分的“餘之音”,這裡面有足夠專業的評價。對被毀的古城,雍堅先生說話也就不用客氣了,比如第一章,關於“泉城路”的“改造”裡,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番“幻景奇情”,那就是老字號藥店“宏濟堂”先是被拆,剩下的照壁孤零零地留在瓦礫中,但是宏濟堂當年是以改進阿膠生產工藝而發家的,於是現在的兩家阿膠生產企業都看上了這塊照壁,最後落到紛紛出手去搶的地步,如果說一家有著重要歷史資訊與建築價值的老藥店被拆是個悲劇的話,後面的事情就是鬧劇和滑稽劇,連莊嚴的沉痛感都被解構掉了。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濟南老字號藥店“宏濟堂”被拆除後所剩下的照壁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反智”的事情,既然一座博物館很好,那就好好保護它就完事了唄,不行,博物館可拆,但為了裡面的某幅畫有人會爭奪得不可開交 …… 把宏濟堂比喻成中藥店的博物館,一點也不為過,拆宏濟堂時店內的漢白玉陰陽浸藥池和雕花門窗等構件,被搬到了西號店內,據說店內漆黑的實木櫃臺,40 多人抬不動 …… 然而劫數不僅如此,同宏濟堂一樣,原來位於這條大街上的燕喜堂、亨得利、一大食物店、德馨齋、人民照相館、濟南樂器店等老字號統統遠去了。雍堅先生秉筆直書在“餘之音”裡寫到這是“一臺動‘砸’的手術” …… 不知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有著巨大的“否定既往”與“迷信未來”的特性,其實一樣事物在沒有出現大的功能性或系統性的故障前,就以小修小補保持它正常的運轉就挺好了,這些老字號、老建築它特麼的惹著誰了呢,就必須如此徹底除之而後快?

當年到濟南在大明湖遊蕩時,鐵公祠(還有一處曾鞏祠,大名“南豐祠”)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話說燕王朱棣從北京“靖難”起兵,打到濟南府,當時作為山東參政的鐵鉉多次挫敗燕軍,而且他非常機智,在燕軍準備重炮轟擊濟南城的時候,他竟然把朱元璋的排位立在了城門樓上,哈哈哈,燕軍當時就傻眼了,萬炮齊鳴的宏大敘事場面只能作罷。後來鐵鉉又智賺“永樂帝”,把他騙進甕城,放下“千斤閘”式的大鐵板,把個“永樂帝”差點拍死,這個差點真是最近最近的標量了,因為他的戰馬都被拍死了,鐵板再偏個一寸半寸的,朱棣就是肉泥一團了,還編什麼後來的《永樂大典》啊,他在亂軍中換了匹戰馬,奪路而逃,總算是保住了性命。於朱棣而言不管後來搞了多大的文治武功,但這個叫鐵鉉的人絕對是他終生都揮之不去的噩夢。鐵鉉所做的沒有任何問題,建文帝是按著法統以皇太孫即位的,這是天下皆知的事,鐵鉉作為一個被朱元璋器重的官員不保建文帝保誰呢?果然如我所說,朱棣後來再次興兵,面對鐵噩夢他碰都沒碰,老遠繞開濟南城去攻打南京了,攻下南京後自立為帝,再次發兵復取濟南的,而這次鐵鉉寡不敵眾,兵敗被俘。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可以說鐵鉉不僅書寫了一段濟南城的歷史,也在世代培養著濟南人的性格,但在《濟南城記》這個畫風就很不美好了,濟南的“七忠祠”就是以紀念鐵鉉為首的“靖難時代”七位忠臣良將的一處祠堂舊址,後來雖然成了民居,但大致風貌猶存。令人齒寒的是它在 2002 年被拆除,雍堅痛惜地寫到——拆遷前,在該院居民搬走後,為提醒有關部門加強對七忠祠碑刻的保護,筆者曾採寫《泉城路:有人高價收購七忠祠匾》一文,刊發在 2003 年 5 月 13 日的《生活日報》上。但該報道並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保護,兩天後,讓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七忠祠”石匾一夜之間被人撬走,自此不知下落。十幾天後,七忠祠也被當作普通民居給拆掉了。

接下來的一段話不枉一個記者、寫字人的本分——七忠祠被拆的這一年,距其奉祀者鐵鉉的死難之期 —— 明建文四年(1402)——正好是 600 週年!雖說“臥龍躍馬終黃土”,可濟南,委實不應以這種方式來“紀念”這樣一位誓死守城的忠勇之士——唉,好文采,也好悽然啊!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丁寶楨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丁寶楨故居

其後,我還看到了清末重臣丁寶楨故居被拆,這位辦書院、辦機械局、興修水利的洋務派大員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了,但由他所創的“宮保雞丁”總還吃過吧,這吃總還記得吧?至於各類濟南近代德式洋行、別墅被拆的更是不勝列舉。其中還有一個我潛意識裡最關心的地兒,老舍在濟南的故居還在否?因為太多的人最初就是透過他那篇著名散文《濟南的冬天》來了解濟南的,這一點雍堅先生當然是十分體恤,書中自然不會錯過的。老舍的故居是“南新街 58 號”,總的來說還算保住了,目下還沒拆。老舍先生一家在濟南住了 3 年,著名的《貓城記》《離婚》和《牛天賜傳》均創作於此,是個地地道道的黃金期呀!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1934 年,老舍在濟南時的“全家福”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

老舍故居現狀

老舍先生,您了地下有知,您跟濟南的故居還在,可是您筆下那個老濟南城它沒了 ……

新文化報專欄主筆 王逸人

「逸人言」《濟南城記》:老舍看到今天的濟南,會不會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