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作者:由 師董會SDH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0

如何理解產品的價值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產品價值,來自認知

產品值多少錢,並不取決於賣家花了多大的心血與成本,而是在買家眼裡,“它值什麼價”。對買家需求的認知,決定了產品價值。

褪黑素和腦白金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一次重新定位、一個產品花名,一套眼花繚亂的廣告傳播,把腦白金捧上了神壇。這是塑造產品價值的經典案例。但是,塑造產品價值,只有這一種方式嗎?當然不是。

還是那句老話:“任何一個產品,只要你想,都可以重做一遍。”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舉個海南黃花梨的例子

大約20年前,有一家紅木傢俱廠商,主打中式古典明清風格,也聘請了行業內的著名雕刻大師作為賣點,但是規模遲遲沒有做起來。老闆找到我們,希望能透過新聞媒體的力量,對傢俱進行宣傳報道,開啟市場。

說實在的,當時的紅木傢俱市場,幾乎絕大多數的傢俱都是明清風格的,而且全部都是講究風格、文化、傳承,以大師為賣點。所以在最初接觸這家企業的時候,我們覺得他的產品非常一般,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亮點,因為他的套路,在行業裡的雷同點實在太高了。

不過,他的一句介紹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們的傢俱是海南黃花梨木的,這種材料非常非常少,全中國只有我們這裡有充足的備貨。”

在2002年,海南黃花梨還是一個完全不為人知的冷門木種,遠遠不像紫檀等木種出名。當時在座的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大多數人也沒有在意這個小細節。但是我好奇的繼續問了下去:“這種木材到底有多麼稀少呢?”

老闆跟我說:全國97%的海南黃花梨材料,都被他收集起來了,他有全國最多的海南黃花梨儲備。而且這種樹成材非常非常慢,少說也要幾十年,在短期內,可以說他是壟斷的。

我意識到這可能會是個突破點,於是向他求證:“那海南黃花梨,有哪些特點呢?珍貴嗎?”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他告訴我:海南黃花梨非常珍貴,不僅古代典籍裡有詳細的記載,同時海南黃花梨更是具有藥用保健價值。只是知名度不高,但木料絕對是上等的。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就猜到這是哪個廠家了。沒錯,這家傢俱廠,就是後來以海南黃花梨聞名全國的元亨利,這位老闆就是元亨利董事長楊波。

改變元亨利品牌命運的,不是營銷方式,也不是產品造型,而是一個新的產品定位:紅木收藏品。

我們給楊波的建議是:放棄傳承、文化、大師的常規市場概念,從“傢俱用品”的概念,轉向“傢俱收藏品”的概念,把客戶對紅木傢俱的價值認知,從“日用傢俱”轉化為“投資和收藏品”。

認知的邏輯變成了這樣——“普通傢俱是拿來用的,越用越不值錢;黃花梨傢俱是可以使用、收藏、投資的,越久越升值。”

這個轉換,恰恰來自於那一句關於海南黃花梨的介紹。海南黃花梨,具有投資收藏品的標誌:高價值!稀缺!難以再生!

意識到了這點,抓住和改造了認知,產品價值一下子就爆發了。

但光有自我認知不夠,還需要教育市場認知。海南黃花梨當時另一個大問題,在於如何開啟市場知名度。為此,我們首先安排了一系列新聞策劃: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標榜”。

楊波找到了一座由海南黃花梨製作的木榻,當時的產品市場定價是30萬元。(約2002~2003年,海南黃花梨還不為人知情況下的價格;現在估價應在2-4億元了)

然後,我們把這張床的售價改為88萬元,在約40多家媒體上,同步刊登了一系列新聞報道,進行聚焦炒作。諸如:《京城驚現88萬天價木床》、《天價木床:價格堪比別墅》……重點凸顯海南黃花梨的稀缺價值。在北京一套別墅價格也僅60-70萬,一張床均價幾千元的那個時代,這些新聞迅速吸引了社會焦點。88萬的那張床不僅很快就被富豪購走,而且楊波還接到了更多富豪的訂單。

“標榜”帶來的“天價”不僅僅帶來了獵奇心理,同時也真正把海南黃花梨傢俱,重塑成為了“收藏品”。

之後,需要建立“長期認知”。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我們推出了《為了一根梁,拆了一棟房》的報道,描寫了楊波在海南省花8萬元購買了一家民宅產權,拆下大房橫樑後,又“買梁還房”的故事。重點突出這根海南黃花梨大梁的珍貴,用類似“撿漏”的角度,展示了以海南黃花梨為目標的生動的“尋寶故事”。

幾輪新聞報道之後,整個紅木市場沸騰了。海南黃花梨的價格在短短不到3年的傳播後,身價飛漲,價格暴增數十倍。海南黃花梨一時之間成為收藏品中炙手可熱的新貴。

然而,策劃並沒有到此為止。

隨著海南黃花梨價格的飛漲,我們為收藏海南黃花梨的使用者提供了“收藏品的二級市場”——回購和拍賣。

元亨利推出了“加價回收”政策,在一定年限內,承諾每年提高舊產品的回收價格,前提是產品上有元亨利的獨家烙記。

一是讓大家更加清楚的記清楚品牌,同時增強對品牌的辨識和信任。

二是帶動海南黃花梨的“流通”,把收藏品推向投資品,讓所有已購者和未購者,都能清晰感受到海南黃花梨飛速上升的價值。

而且,這種回購的價格,是遠低於當時海南黃花梨上漲的價格的,即便真有人願意出售,回購後再次出售也有很大利潤。

三是讓所有人都感覺到,海南黃花梨的上漲,不是輿論,而是事實。

這一波從“輿論”向“事實”的認知強化,再次提高了海南黃花梨的市場價值認知。海南黃花梨的價格,比起最初,提高了近300-400倍!

元亨利也由此,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一躍成為當時紅木市場最為顯赫的貴族品牌。

怎麼樣?透過這個案例,是不是感受到了主題?“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為什麼說手機不是行動電話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這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因為沒抓住智慧手機,被蘋果逆襲的例子。

在講例子之前,我想請問你:你知道行動電話和手機的區別嗎?

有些朋友會笑話我:這倆不是一個東西麼?其實,真的不是一個東西!

產品價值: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行動電話,字面理解,它是用來通話、通訊的通訊工具。而手機,更傾向於“可以拿在手裡的機器”。

當喬布斯把他的Mac機塞進了這個“手裡的機器”後,手機就超越了通訊工具的概念。從APP(Application:手機軟體)的概念誕生的那一刻起,手機,就擺脫了“通訊工具”的侷限,開始成長為“智慧終端”。

對手機的認知革命,改變了手機的產品價值。喬布斯的蘋果,也成為了果粉的“信仰”。(我不想擠兌庫克,但我覺得庫克頂多是“優秀”,而不像喬布斯是“偉大”。)

產品價值,取決於我們如何去定義它。就像今天,“手機”真的是“手機”嗎?不一定。

今天,很多人購買華為的P系列拍照手機,並不是因為他們需要一臺新的手機(例如我)。而是因為他們需要一個便攜的、優質的拍照裝置,用來記錄重要的時刻。

一些手機,已經被定義成為“可以精美拍照、AI美顏、秒發朋友圈的相機”。

如果這些手機順著這些思路繼續研發,在AI美顏、攝錄編輯、AI剪輯方面做的更多,它們的市場還會更大。

你願意打破思維的框架,一起研究一下“如何重新認知產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