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作者:由 搜狐焦點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28

買新房公攤面積怎麼算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公攤面積一直以來都是令購房人頭疼的東西,前幾天青島一小區

“110平的房子到手僅61平”

的話題衝上了熱搜,更是將大家對公攤面積的不滿情緒推向了頂峰。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對於剛需購房人來講,

辛辛苦苦掏空所有積蓄買的房子,到手面積“縮水”不少

是真的心痛!

現如今市場上的公攤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既然公攤“人人喊打”,可為啥還不取消呢?

姐跟大家細嘮嘮: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公攤面積都包括啥?

在2001年施行的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中,明確提到公攤面積包括: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等,以及

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等。

公攤面積應如何計算?

一般來講,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

總公攤面積

=總建築面積-總套內面積;

總套內面積

=各套內面積*總套數;

公攤係數

=總公攤面積/總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

=公攤係數*各套內面積

其中,

對於公攤係數大小根據不同的房型也有規定

:7層一下的住宅住宅公攤率為

7-12%

;7-11層住宅公攤率為

10%-16%

;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

14%-24%

;別墅類的公攤率為

1%-8%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近年來,在公攤面積上做文章的騷操作層出不窮:

2004年,北京一小區業主集體與開發商就公攤面積打官司,事後報告顯示,該

小區公攤面積共多出8000餘平米

。按照該樓盤當年每平米1。2萬元計,

開發商總共多賺了將近1億元

2010年的山東高密樓盤“貴賓首府”

得房率只有48%

,被稱為“史上最牛”的公攤面積——

買了85平的房子,到手居然只有40多平

2012年交房的濟南誠基、萬豪等一系列商鋪,

公攤能達到70%以上

。以至於需要

六個鋪面合成一個才能正常使用

有業主

買了146平米的房子,實際使用面積僅為78平米

。官方迴應表示確有此事,原因在於住宅

牆體增厚

,佔用了公攤面積。

且不少樓盤會

將公攤區域作為廣告位出租

,但業主得不到半分收益,成為

“只公攤成本,不公攤收益”

的冤大頭。

既然都有規定,但為啥還是有不少魔幻公攤事件呢?

因為真正在買房時,雖然公攤比例有規定,可

監管並不完善

公攤面積的大小往往是開發商說了算。

同時,業主也

很難對過道、管道井、電梯、樓梯、牆體的面積進行精準測量

,就只能乖乖掏出錢包。即使交房時肉眼能看出存在貓膩,業主也

沒法證明少掉的面積不是公攤

,購房人無處說理。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既然引得購房人如此不滿,這一制度

是否可以取消了?

前幾天,內蒙古住建廳對於公攤面積問題在答覆自治區政協委員王鳳華提案的時候表態

將取消“公攤面積”的建議上報住建部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圖源:焦點財經

這一回應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大家都不禁好奇:公攤要開始取消了?

但而後內蒙古住建廳房產市場處負責人又表示,“網站上登的

只是一個上報住建部的建議

,部分媒體有過度解讀之嫌”。

目前,公攤面積導致矛盾的根源在於監管不規範、計算不透明,那麼

不論未來公攤取消與否,解決問題也應從讓它透明化開始。

一方面,

公攤面積由來已久,以建築面積作為商品房銷售的計價依據施行了很多年,並且已有法律法規確認。

公攤面積的概念最早起源於香港,由於整棟售賣制不適用於普通人購買,地產大亨霍英東在其買下的香檳大廈首次打破整棟或者整層出售的慣例,以戶為單位賣給大眾買家。

將樓梯間、大廳、過道、花園這些公共區域的建築成本分攤給每戶業主來承擔

,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公攤面積。

後來,由於我國人口密度大,等大陸發展商品房經濟後,也

借鑑了香港的公攤面積

概念,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想要改變現有情況必須先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明確公攤面積、套內面積的標準與計價方式,兼顧購房者、存量房業主與開發商的多方利益。

另一方面,很多人說,公攤面積取消之後,開發商會有兩種“應對”方法:

一是

擺爛

,縮小公共面積,除了必要的設施之外啥都不建;

二是以

提高單價來承擔成本

,把公攤的價格勻進房價,美鳴其曰“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取不取消都一樣。

由此可見,要杜絕如房價上漲、公共區域縮水等侵害購房人權益的行為,我們

還需要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讓標準落地,把公攤面積這筆賬的方方面面都算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公攤面積的誕生地——香港早就取消了這一制度:

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公攤面積

亂象叢生

,小區中的會所、游泳池、網球場、地下車庫、空中花園等本就位列政府公佈的樓面面積豁免名單中的公共設施也被算入了公攤等情況。

香港的得房率一路下滑,從1972年的92%以上,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78%左右。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長實元朗四季豪園,業主收房後發現,得房率只有40%。經媒體曝光,全港譁然。

2013年,香港頒佈的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中明確規定新房只能用實用面積計價。違規操作者將被處以100-500萬港幣的罰款,或3-7年有期徒刑。

根據《新週刊》報道,2013年香港取消公攤之後,出現了“每平方英尺上漲了一千港元”的現象,香港一平方尺=0。0929平方米,換算過來,相當於

一平米漲了一萬多

但是根據香港私人住宅價格指數走勢圖顯示,2013年

取消公攤之後,房價指數並沒有上升

,而是經歷了一個平緩期,這可以說明,

取消公攤反而更有利於樓市企穩。

公攤面積縮水,這筆糊塗賬怎麼算清?

圖源:齊家網

取消公攤面積可能是未來的大趨勢

,但在近幾年很難有實質性推進的情況下,

使其透明化是真正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希望在未來,每個購房人都能“所購即所得”,不再為糊塗賬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