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作者:由 樂遊開眼界伴你天下行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30

什麼是江右民系

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連綿起伏的丘陵中,曾經存在著一個桃花源式的社會。現在,它的遺蹟尚在許多史籍裡、譜牒裡,在許多學者的論著裡,在天下陳姓的記憶或傳說裡,而在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能夠看到的,不過一堵殘牆,幾座古墓,若干遺蹟。我們來此探訪,憑著對該村的印象,我幾乎不能想象在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景觀。

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新修的宗祠內陳列著義門陳的歷史,在此我從中搜羅來的幾個小故事,告知大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樂遊開眼界伴你天下行

故事一:擊鼓傳餐。江州義門陳的始祖為陳旺,系南北朝時南朝皇帝陳霸先的後人。公元832年,陳旺因官置產定居義門後,以儒家的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整個家族一同勞作,財產共有,過著。“室無私財,廚無別饌”的氏族公社生活。擊鼓傳餐就是其實行聚族合炊的需要,每到開飯的鐘點,便有人在打鼓山上擊鼓傳令,發出用膳的訊號,全族在各處勞作的三千多人就從四面八方趕到村中的饋食堂用餐。至於用餐時的場景,據《宋史》記載:每席必群坐廣堂,不能“隨其所有”,而要“佈置周全”,啟蒙兒童坐一席,女童七歲以上和七歲以下分坐一席,婆母新媳坐一席,六十歲以上老人同席,青壯男子同席,“以序而自行”,“數代而行之”。並區分不同物件,“因人而佐食”,病人、老人、孕婦和乳孃可享用不同的伙食。餐桌上的繁文縟節,分明體現了義門陳力求“合德同風”的良苦用心。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義門陳的始祖為陳旺雕像。

故事二:百犬同牢。不知是重義尚德的環境氛圍教化影響了牲畜,還是饋食堂中那長幼有序的廣席為牲畜所效仿,村中畜犬百餘,同飯一牢。餵狗用的石槽長二丈餘,寬二尺多,直留存到解放初期,後因修水庫,人們將石槽砸斷扔到水庫壩底下墊基。而現義門小學對面小山坡的竹林裡,便是“百犬同牢” 的遺址。 牢門曾有聯稱:“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據稱,這個“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還載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故事首先發生在宋昭宗慶曆年間,說有條腳拐、眼瞎的老母犬,每晚守在門樓之上,伴長夜,防匪人,盡其義也,可能因疲累、傷痛吧,到了進食的時候,它仍臥在柴扉旁。老犬不至,百犬也就不食了。後來,宋朝皇帝昭宗聽說後,十分驚奇,派人做了一百個米粑送往義門試驗。來人將米粑放進食槽後,群犬相邀而至,卻嗅著粑香而不急於開吃。但見其中一條白犬叼起兩隻米粑顧自走了,來人疑竇頓生,便尾隨而去。原來在一間柴房旁,躺著一條拐腿的黃犬,白犬是給黃犬送飯去了。直到那黃犬也得到了食物,眾犬才心安理得地共進美餐。皇上聞知,聖心大悅,那是自然。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景觀。

故事三:三歲孩兒不識母。義門陳的家法規定,凡四十五歲以下的婦女皆稱為。“蠶婦”,必須到都蠶院勞動,都蠶院其實是專門養蠶織布的家庭紡織廠。在都蠶院附近,建有千秋院,是蠶婦們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為方便哺乳,還建了育嬰堂。令人驚奇的是,在這裡,不論是否親生,只要嬰孩飢餓啼哭,蠶婦們都會解懷捧乳,主動餵養,晚上也是輪流看管。因此,有詩讚道: “堂前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丈夫不聽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景觀。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大致也可以窺見古時候義門陳十分獨特的生活形態。在這裡,全族為一家,財產共有,聚族合炊,其樂融融,烏托邦的社會理想競成了發生在封建社會的神奇現實。義門陳的最高統治者是家長,在其領導下,家族內部奉行禮義為先,孝道治家,人們根據明確的分工,各司其事,正如北宋兵部尚書胡旦的《義門記》所述那樣:“立主事以專家政,置庫司以掌家財,立莊首以督賦租,勘司以序男女,書屋以教童蒙,書院以待學者,道院以業焚修,巫室以備祈禱,醫士以供藥石,德安廨宇以奉公門”,管理井然有序,各種公益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氏,這裡曾為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社會

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景觀。

義門陳氏,亦稱為江右陳氏、江州陳氏。是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裡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