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作者:由 曬歷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26

北魏世祖逝世,劉宋乘機北伐錯在哪裡?

宋武帝劉裕建立的南朝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政權,也是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中國祚最長(60年)、疆域最大

、國力最強盛的朝代。劉裕代晉建宋,也拉開了南北朝對峙的序幕。

劉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繼承並拓展其父劉裕制定的一系列富民興國政策,創造了長達近30年的盛世——“元嘉之治”。史載

“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

——國內一派欣欣向榮、太平盛世景象。

但這樣一幅國泰民安的盛世之治,卻因為一場由宋文帝劉義隆發起的“復仇之戰”而終結,一場戰爭將劉宋王朝推進了民不聊生的泥潭,劉宋自此由盛轉衰,國力大損,內訌不斷,皇位更迭頻繁,內憂外患中被權臣蕭道成抓住機會,篡宋建齊,劉宋王朝滅亡。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這場影響劉宋王朝命運轉折的復仇之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元嘉北伐。

一次主動發起的北伐戰爭,為何反將自身推向了衰亡之路?讓我們拔開歷史的迷霧,探尋究竟。

1

.起因:一個紙上談兵的錯誤決策

南北朝對峙局面形成後,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勵精圖治,國力快速恢復。但天不假年,一代雄主劉裕在位不到三年,就於422年病逝。其子宋少帝劉義符即位後,嬉戲無度,昏庸怠政。一直對南朝虎視眈眈的北魏,趁機發兵,於423年攻佔了劉宋的洛陽、虎牢、滑臺等河南之地,致使劉宋北部防線南移。

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顧命大臣廢掉劉義符後,擁立劉裕第三子劉義隆即位,是為宋文帝。

宋文帝是位治世能君,在位期間,革弊政,勸農桑,減賦稅,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創造了劉宋王朝30年盛世——元嘉之治。

雖然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但好大喜功的劉義隆始終有一塊心病:少帝時期被北魏趁火打劫搶佔的河南之地,一直沒有收復。

收復河南之地對劉義隆來說具有多重意義:一是能保持老爹劉裕打下的江山完整無缺;二是劉宋的北部防線能向北拓展,增強邊境緩衝地帶;三是藉機報第一次北伐失敗之仇,建功揚名,進一步樹立自己的威望——畢竟,他的皇位來路不正,能把先帝丟掉的土地奪回來,無疑是對自己代兄執政合理化的有力證明。

為此,即位不久,宋文帝在清除了擅殺其兄、前少帝劉義符的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權臣後,就於公元430年發動了對北魏的第一次北伐。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由於宋文帝用人不善,主將到彥之指揮不當,北魏軍採取雨季主動撤離、冬季大舉反功的策略,大敗劉宋10萬大軍,第一次北伐無果而終。

雖然首次北伐完全落敗,但宋文帝並不甘心。此後20年間,他勵精圖治,恢復國力,圖謀再舉。

公元450年四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10萬大軍,以狩獵為名,南侵劉宋汝南郡,劉宋將士奮力迎戰,死守重鎮懸瓠,北魏圍城42天無法攻破,無奈撤兵。

擊退魏兵後,宋文帝雄心再發,很快就召叢集臣,商議藉機反攻,北伐收取河南失地。

此時的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燾的治理下,對外開疆拓土,已經征服了柔然、北燕、北涼、胡夏等國,統一了北方,國力強盛,兵強馬壯。

因此,對宋文帝的北伐建議,沈慶之、劉康祖、蕭思話等大將以及太子劉劭大多數朝臣都都極力勸阻。只有王玄謨、徐湛之、江湛、袁淑等少數文臣,為迎合宋文帝取得寵信,支援北伐。

特別是彭城太守王玄謨,雖無帶兵經驗,卻喜歡紙上談兵,揣知文帝心思,屢次鼓動宋文帝北伐。

“帝欲經略中原,群臣爭獻策以迎合取寵。彭城太守王玄謨尤好進言,帝謂侍臣曰:‘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須意。’”(《資治通鑑》)——

聽聽王玄謨所說的話,讓人有一種像霍去病徵伐匈奴、封狼居胥山的感覺!

御史中丞袁淑也極力迎合文帝:“皇上收復故土,應當前往泰山封禪。我等臣子遇到這千載難逢的機遇,願意呈上封禪書!”文帝聽了大為高興。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沈慶之等繼續勸阻說:“我們是步兵,他們是騎兵,形勢上對我們不利。目前我們的軍隊也不如從前,強行出兵恐怕只會自取其辱!”北伐心切的宋文帝根本聽不進去,就讓徐湛之、江湛等人與沈慶之辯論。沈慶之說:“耕種要向農夫請教,織布要向織女請教。出征作戰和一群紙上談兵的白面書生謀劃,有什麼用呢!”

最後,宋文帝力排眾議,決定北伐。

2

.勝負:一場宋魏綜合勢力的較量

450年七月,宋文帝正式下詔北伐,調集大兵約20萬,兵分三路北伐出擊。

但不久,由於東路主力先鋒王玄謨剛愎自用,錯過攻取滑臺良機,滑臺三個月沒有攻下,十月份黃河結冰後,北魏援軍開始渡河反攻,拓跋燾親率大軍40萬,號稱百萬,分兵多路,逼近宋軍。

王玄謨驚惶失措,棄軍逃跑。主將敗逃,宋軍大亂,魏軍乘勢進攻,大敗宋軍。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魏軍繼續乘勝南下,一直進逼至建康對岸的瓜步山,與劉宋都城隔長江相望。京城一片恐慌,將王公以下的貴族子弟全部徵集入伍,沿江防守。宋文帝登上城牆,憂心忡忡地說:“很少有人同意北伐計劃,如今士兵厭戰,百姓勞苦,滿城怨恨,都是我的錯!”

魏軍雖然攻至長江,但意識到此時攻滅劉宋並不現實,實現了飲馬長江的目標後,將宋文帝羞辱一番,撤兵北歸。

劉宋發起的第二次北伐至此失敗,而且結束了自元嘉以來的30年盛世,

“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資治通鑑》)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劉義隆勵精圖治30年,一手打造的元嘉之治因為一場北伐走向衰落,未免令人嘆息。

但戰爭是兩國綜合勢力的較量,從當時宋魏兩國的形勢看,這次北伐失敗並不意外,從綜合國力、作戰能力、指揮水平等多方面分析比較,北魏皆強於劉宋——

綜合國力。

劉宋承接東晉,建國時間短,家底薄,東晉末年頻頻平定叛亂,朝廷開支巨大。劉裕、劉義隆父子三十餘年精心治理,表面上看百姓生活富足安定,不過是與晉末亂世相比,其國庫並不寬裕。

本次北伐前,為了籌措資金,朝廷不得不下令從宗室王公、政府官員甚至普通百姓借錢來用。

“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下至富民,各獻金帛、雜物以助國用。”“有司又奏軍用不充,揚、南徐、

兗、江四州富民家貲滿五十萬,僧尼滿二十萬,並四分借一,事息即還。”

(《資治通鑑》)——

連僧尼都得借錢供朝廷北伐軍需。

而北魏此時已經建國70餘年,統一北方後,由遊牧民族轉向自耕農經濟,農牧業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他們在對外作戰中,主要以搶掠當地糧食、牲畜為口糧。連年征戰,勝多敗少,掠奪了大量人口、財物。充足的糧食、資金為北魏作戰提供了物質基礎。

另外,冷兵器時代,人口和兵源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據相關資料記載,拓跋燾時期,北魏人口約3000萬,而劉宋第二次北伐前,全國人口約2000萬,不足北魏人口的七成。北伐前,劉宋朝廷因為兵力不足,臨時發動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百姓每戶按三個壯丁出一人、五個壯丁出兩人的比例徵召兵源。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作戰能力。

本次北伐前,劉宋只在20年前進行過一次北伐。其後再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戰爭,朝廷治理內政,百姓安居樂業,幾十年不動兵戈,將士缺乏作戰經驗,普遍厭戰,導致戰鬥力差。同時,劉宋兵力以步兵為主,與騎兵作戰,劣勢更大。北伐前,大將沈慶之就曾上諫:

“我步彼騎,其勢不敵。”(《資治通鑑》)

反觀北魏,主要以騎兵為主,幾十年來徵柔然、平胡夏,伐北燕、攻北涼,連年征戰,將士戰鬥經驗豐富,作戰能力較強。北魏還善於在戰爭中大量擄掠外族人口,充實兵源,並在戰場上令外族士兵充當先鋒,鮮卑騎兵押後督陣,如前鋒戰士畏戰,鮮卑騎兵即以座騎踩踏,逼其猛攻。

指揮能力。

宋文帝是守成之君,雖然開闢元嘉之治,但軍事能力較差,每次作戰前,都是嚴格按照提前定好的作戰計劃,由他本人在後方下達指令,將領沒有隨機應變的權利。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往往貽誤戰機。

“上每命將出師,常授以成律,交戰日時,亦待中詔,是以將帥趑趄,莫敢自決。”(《資治通鑑》)

相比之下,北魏拓跋燾不僅身經百戰,是個傑出的軍事家,而且親上戰場,隨時根據戰情調整作戰策略,掌控作戰主動權。本次對戰中,拓跋燾先是大兵圍攻劉宋彭城、盱眙等城鎮,見宋軍防守嚴密,一時難以攻取,立即改變戰術,分兵圍而不攻,然後率兵直接南下,直抵長江口岸,威脅劉宋都城,給劉宋帶來極大恐慌。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另外,宋文帝無人可用、用人不善也直接導致了北伐的失敗。北伐前,劉宋第一戰將檀道濟遭殺害,到彥之、王促德等老將去世,導致大將匱乏。沈慶之、劉康祖等大將因反對北伐而不受重用,反而重用沒有統兵經驗的王玄謨為主將。本次北伐,正是王玄謨的自以為是,貽誤了攻城戰機,被北魏打了反擊戰。

3

.影響:劉宋由盛而衰走向衰亡之路

一場志在收復失土的復仇戰,不但沒有收復寸土,反而被北魏大舉反擊,給劉宋朝廷帶來了深遠影響。

民不聊生,由盛轉衰。

魏軍北歸途中,為報復劉宋軍隊的抵抗,大肆搶奪人口財物、焚燬房屋,所到之處,劫掠一空,給劉宋百姓幾乎帶來了滅頂之災。

史載:“燾凡破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殺略不可稱計,而其士馬死傷過半,國人並尤之”。(《宋書》)“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

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資治通鑑》)——

魏軍經過之地,青壯年遭屠殺,魏軍甚至用長槍挑著嬰兒跳舞作樂。燒殺搶掠,焚燬房屋,連春天燕子歸來都沒有房子築巢了。蕭條之象,可見一斑。持續30年的“元嘉之治”至此轉衰。

劉宋北伐:一場復仇之戰,毀掉30年盛世

骨肉相殘,走向衰亡。

這次北伐,還給劉宋朝廷埋下矛盾隱患,開啟了劉宋王朝皇室互相殘殺、濫殺朝臣的惡劣先例。

拓跋燾兵臨長江後,宋文帝、江夏王劉義恭、武陵王劉駿和太子劉劭等人,擔心曾因謀反被貶職的彭城王劉義康藉機叛亂,就上表文帝,將劉義康殺害。

戰爭結束後,太子劉劭等人又上表請求追究王玄謨、徐湛之、江湛等人的責任,但宋文帝卻說:“北伐是我的意思,他們只是沒有反對而已。最後只是將王玄謨、蕭斌等臨陣逃跑的大將免職,其他人並未追究。

劉劭從此與徐湛之、江湛等結下怨恨,並對文帝心懷不滿。後來,劉劭夥同其弟劉濬等人巫蠱宋文帝,事洩後,宋文帝欲廢掉太子,劉劭就召集親信,乘其不備,將宋文帝以及徐湛之、江湛等殺死,並嫁禍徐湛之、江湛,然後即位稱帝。

武陵王劉駿隨即起兵討伐劉劭,並獲得各方軍鎮的支援,兩個月後劉駿攻進京城,誅殺劉劭及劉濬,自己即皇帝位,是為劉宋孝武帝。孝武帝末年,擔心太子劉子業皇位受到威脅,又大殺宗室。此後,劉宋皇室宗親就在互相殘殺、內鬥中不但更替,直至479年末帝劉準被迫禪位於權臣蕭道成。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宋書》《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