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作者:由 牙克石融媒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5

黑龍江土豆幾月份收穫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金風送爽慶豐收,春華秋實結碩果。九月馬鈴薯收穫季,莫拐農場農林站的地塊成為焦點,引得不少馬鈴薯種植戶前來圍觀,兩斤多的大土豆比比皆是,讓人愛不釋手。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家住黑龍江省訥河市的劉老漢今年58歲,每年秋季都外出務工來到呼倫貝爾撿土豆,產量這麼高、個頭這麼大的土豆他還是頭一次見,老人家為農墾的種地水平豎起了稱讚的大拇指。

農場農林站今年大田種植馬鈴薯470畝,品種為荷蘭,畝產達到7千斤以上,創造了本場歷史新高,成為周邊地區的高產典範。此外,還種植了大西洋、興佳、荷蘭3個品種,合計158畝,產量也十分可觀。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產量高,效益好,農林站今年在馬鈴薯種植上著實下了一番苦工,並且得到農場政策、技術、措施的有力支撐。他們選用了優良品種,嚴抓藥劑拌種的規程,實現了良種與良法的結合。在地塊選擇上,馬鈴薯全部種植在水澆地上,大田利用水利設施噴灌,創新採取了“鋪設滴灌+中耕一次成型”、“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新型技術的應用達到了省時、省力、高效。為了延長生長期,比照往年提前一週進行播種,並且使用悶耕、耮草的方法,不用化學滅草,避免了用藥抑制作物生長,兩項措施疊加,馬鈴薯足足多長了半個月。

農場指導農林站科學衡量高投入、高產出的關係,確保了底肥充足、苗期兩遍追肥到位。在夏秋季節雨水頻繁、晚疫病高發的不利因素下,既採取“靶向用藥”,又應用殺菌劑、保護劑雙管齊下,有效防治真菌,保護了豐收果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莫拐農場場長、高階農藝師劉友山說:“根據莫拐農場的規模、地理條件,適宜發展高效農業,因此積極探索和引進以馬鈴薯、甜菜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打破以往老三樣的種植模式,將畝效益從幾百元向千元目標努力,將高質量發展目標切合進生產經營實際。”

今年,為鼓舞幹群士氣,激發創業動能,莫拐農場逐步推行直屬單位的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定額補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農林站作為直屬單位,在嶄新機制下,信心滿滿、動力十足,在馬鈴薯種植上打開了經濟增長的突破口。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梳理高效農業的主攻方向,農林站負責人帶領著26名職工,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大豐收時刻,他以保守的態度,算了這樣一筆賬,馬鈴薯畝產7千斤,以商品薯佔5千斤、小土豆佔2千斤計算,按照市場行情,畝總收入是3900元,去除畝成本2000元,畝純收入為1900元。良好的經濟效益勢必會帶動職工收入的增加,談到這時,農場職工滿滿的笑容掛在臉上。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豐收節日迎喜訊,馬鈴薯畝產7000斤

莫拐農場透過馬鈴薯高產,使高效農業的步伐堅實有力,今後,將在尋求合作、抓住訂單的基礎上,以現代化的農田水利設施、模式化的栽培技術、標準化的生產管理為保障,相繼增加馬鈴薯種植面積,以高效農業的成果強場富民。

文字:王明明 王晶

圖片:王明明

監審:張麗

編輯:戴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