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王莽篡漢以後為什麼會那麼快失敗?

作者:由 歷史多知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4-05

王莽為什麼會失敗

西漢中後期開始,皇帝即位時大多尚在幼年,根本無法親自處理軍政大事這件事情要找始作俑者那就是漢武帝他要不逼死太子漢朝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因此需要母后孃家的親戚,也就是外戚從旁輔佐,實際上由外戚集團實際掌握國家權力。皇帝長大以後,外戚集團不肯輕易交權,因此皇帝大多依靠身邊的近侍,也就是宦官集團從外戚手中奪取權力,如此迴圈往復,週而復始。

王莽是西漢元帝劉奭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兒,屬於外戚集團。漢元帝死後,王政君之子劉驁繼位,也就是漢成帝。由於王政君的弟弟,也就是王莽的父親王曼早亡,在王政君的運作下,王莽繼承了其父的爵位,受封為大司馬。

王莽篡漢以後為什麼會那麼快失敗?

漢成帝45歲時病故,侄子劉欣即位,也就是那個為後世留下了成語“斷袖之癖”的漢哀帝。此時的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因此頗得民心。漢哀帝與王氏集團的鬥爭日趨激烈化,終於有一天,一位叫解光的官員彈劾王莽的伯父王根(當時的著名權臣)不遵朝廷法度,漢哀帝藉機下詔將王根貶出京城,並且將王氏集團抬舉的官吏全部罷官削爵。王莽對此懷恨在心,後來有一天,高昌侯、貴族董宏以《春秋》“母以子貴”之義請尊哀帝生母丁姬為帝太后。此議一出,王莽帶頭煽動群臣抗旨不遵,丞相孔光、左將軍師丹等人皆在其列,堅決反對哀帝的這一做法。哀帝迫於壓力,將董宏免為庶人。不久,未央宮舉行宴會,內者令為傅昭儀設帷幄,坐於王政君旁。王莽呵斥道:“定陶太后不過是一個藩妾而已,怎能與至尊並坐!”遂撤去其座。此時王莽已經不知不覺當中,成為一個能左右朝政的人物了。但在漢哀帝的打擊下,王氏仍難免衰落的命運,過了兩年,漢哀帝還是尊傅昭儀為帝太太后,丁姬為帝太后,王莽本人則被貶逐新野,王氏勢力跌落谷底。到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漢哀帝念王政君年事已高,才將王莽與平阿侯王仁召還京師,侍奉王政君。

王莽篡漢以後為什麼會那麼快失敗?

公元前1年,哀帝以25歲的壯年死去,王政君藉機召王莽入宮,從大司馬、哀帝的戀人兼親信董賢手中奪取了兵權,迫其自殺,並藉機逼死漢成帝的皇后,也就是那個“體輕能為掌上舞”的絕世美女趙飛燕,以及哀帝的皇后傅氏,還趁機平了傅昭儀和丁氏的墳墓,將墓室挖開,掠走大量金銀財寶,棄屍荒野。王氏隨後立中山王劉衎為帝,是為漢平帝。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王莽為了繼續獲取民心,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卹。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立長女王嬿為平帝的皇后(即孝平皇后,後來改封為黃皇室主);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

公元6年,漢平帝以15歲的年齡故去,還未完全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當然沒法留下後代,於是,在王莽的主持下,漢宣帝劉詢的後人、廣戚侯劉顯的兒子,三歲幼童劉嬰被立為皇太子,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改元“居攝”。此時,王莽已經權傾天下,成為實際上的漢朝最高統治者,距離“假皇帝”成真已只是時間問題了。

王莽篡漢以後為什麼會那麼快失敗?

公元8年,王莽陸續平定了各地反對他的許多勢力,藉著各地紛紛進獻勸他稱帝的所謂“符命”,他改元“初始”。當年臘月初一,王莽廢孺子嬰為定安公,從王政君處強奪玉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建元“始建國”,西漢滅亡,新朝建立。他即位以後,打著恢復“周禮”的旗號,對國家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王莽改制”。其核心內容有如下幾點:

一是改革中央及地方官制,修改大量地名,禁止奴隸買賣。

二是實行了王田、私屬制、五均、賒貸、六筦(管)和幣制改革。尤其是幣制改革,廢除了以往通行的五銖錢和刀幣,計有五物(金、銀、龜、貝、銅)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貝貨、布貨),共二十八種貨幣,並規定“一家盜鑄,五家連坐”。

三是對無業遊民強制勞動,下開後世“兩勞”制度的先例;允許士民向政府貸款,開創了發放政府公貸的先例。同時還實行了我國最早的政府收購民間商品制度,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購買,反之則由政府賣出,防止物價上漲。

除此之外,王莽還奉行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壓迫政策,將西域諸國的王降格為侯,強令其稱臣納貢,並大肆興兵,奪取其原有領地;在教育、祭祀、法律、音樂、漏刻、建築、曆法、度量衡、車輛製作的方面也有革新措施。

王莽的這些做法,嚴重脫離了社會實際,既觸動了豪強地主、富商大賈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給廣大下層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干擾,進一步激化了西漢後期以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使他成為社會各個集團、各個階層反抗的主要物件,成為眾矢之的,造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如綠林、赤眉起義等。地皇四年(23年)昆陽之戰,王莽主力幾乎被消滅殆盡,敲響了新莽政權滅亡的喪鐘;十月初一,西漢皇室末裔劉玄所建的更始軍攻入長安城。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漸臺,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退至漸臺。將士全部戰死。商人杜吳殺了王莽後還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綬帶,校尉公賓就見了,忙問是從誰身上拿到的,得知屍體還在後,立即衝進室內砍下王莽的頭,王莽屍體立即被爭奪計程車兵肢解。幾天後,王莽的頭被掛在南陽宛縣市上。王莽終年70歲,而他的改制也隨著新朝的滅亡和他本人的死去而畫上了句號。公元25年,漢朝皇族劉秀在洛陽稱帝,重建漢朝,改元建武,史稱東漢,這就是漢光武帝。

而他的新朝之所以很快衰退滅亡,主要原因同樣有三個。

王莽登基後,馬上組建了最高領導機構,重用自己的嫡系之人及一些溜鬚拍馬之人。能把牛皮吹上天的哀章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不學無術,胡作非為之人把持朝中大權,導致上下沆瀣一氣,腐敗昏庸,百姓苦不堪言。

王莽建立新朝後立馬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是實行“王田”,二是改革“幣制”,三是實行“五均”,四是特殊“賒貸”,五是鼓勵“生產”。總的來說,王莽五管齊下,政策制定得看上去都很美,很完美,好像都是在為國為民著想,但正如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一樣,王莽的東西看似很新,符合他新國的新氣象,但施行起來卻不是這樣。

王莽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達官顯貴們的實力。既然新法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不會不管。聯手抵抗成為必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在推行王莽的新政時,便實行了“折扣定律”。他們變相地把新政裡的好處全部攬到自己的懷抱中,有的被偷樑換柱,有的被另法炮製,有的被折枝減葉,有的被添油加醋,有的被……總之,當種種潛規則,種種性賄賂,種種官二代摻和後,全部都變了樣。比如說賒款時,本來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實行起來卻是“高貸高還”、“不貸拉倒”。,因此,王莽新政出臺後,不但使百姓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還成功打造了一批富得流油的富翁來:比如說洛陽的薛王仲、張長叔和臨淄的毛偉等人。

就在王莽新政失敗、民心受蒙的時候,天災接連不斷,天下連年大旱,青黃不接,蝗蟲遮天。把本來就不多的莊稼糟蹋得慘不忍睹。

經過這幾件一折騰,天下已是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局面,最後走投無路的百姓只好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並最終推翻了王莽的新政。

王太后是王莽的靠山,也是他手中的“王牌”。但隨著王太后的專政,這張王牌無疑又成了他通往最高權力道路上的“羈絆”。王莽是聰明人,他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吃、奪權大計更得一步一步來這個道理。對太皇太后手中的大權,王莽沒有選擇“強奪”,而是選擇了“巧取”。王莽先是讓群臣請求王太后,以輔政幼主有功,封他為“安漢公”。不久,又設計說服王太后把他的女兒立為漢平帝的皇后。為獨攬大權,王莽又指使爪牙上疏,說太后至尊,不宜操勞過度,一些小事就不必躬親了。這樣,太皇太后一高興,就規定以後唯有封侯賜爵一事須奏聞於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決。就這樣,王莽無形中就架空了王太后。

王莽篡漢以後為什麼會那麼快失敗?

再次,王莽出手狠。

王莽掌權後,乘機大肆培植親信,清除異己,把“不類已”的朝中大臣都清理出朝中。在短短數月之內,他就以快刀斬亂麻的態勢肅清了他眼中的不安定分子,並且培養了以王舜、王邑、甄豐、甄邯、平晏、劉歆、孫建七人組成的親信集團。七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用《漢書》裡的說法,王莽以“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後來,他以“椒酒”毒死漢平帝,當起了朝中“攝皇帝”,正式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之旅。隨後王政君也拿他沒辦法了,

可以說王太后養虎為患,漢朝一天天衰落就和自然規律相符的。漢朝漢武帝的統治已經達到了頂峰,他的滅亡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