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貼扎技術的基礎理論與應用

作者:由 liangzhigang95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5-31

三角肌粗隆是何骨的結構

第七章 貼扎技術

貼扎技術的基礎理論與應用

知識目標

1.掌握貼扎技術基本操作與應用。

2.熟悉功能性貼扎的作用。

3.瞭解貼扎技術原理。

技能目標

能夠為各類患者提供功能性貼扎技術服務。

思政目標

1。 培養服務社會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和職業自豪感。

2。 具備 “ 醫者仁心 ” 的人文關懷精神,精益求精的 “ 工匠 ” 精神。

3。 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具備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康復操作

規程等職業規範。提高保護患者隱私和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

觀念。

第一節 概述

軟組織貼扎技術是指運用各種類

型貼布、繃帶等作用於人體體表

產生生物力學及生理學效應,以

達到保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運

動功能或其他特定治療目的的非

侵入性治療技術。

定義

分類

分為:治療性貼布貼扎和運動功能性貼布貼扎。

治療性貼布貼扎又稱為 “ 競技貼扎 ” 或 “ 硬貼布貼扎 ” 。是運用生

物力學原理,利用帶有黏性的非彈性繃帶來促進或抑制肌肉功能、

緩解組織勞損,從而糾正機體異常運動模式,解決患者肌肉骨骼系

統問題。

運動功能性貼布簡稱功能性貼扎,運動功能性貼布有類似人體面板

的彈性,可以改善區域性迴圈、促進淋巴迴流、消除軟組織腫脹及疼

痛,增加感覺輸入、放鬆或促進軟組織功能活動等。

運動功能性貼布貼扎與治療性貼布貼扎的特性對比

名稱 功能性貼扎 治療性貼布貼扎

機制疼痛 神經反饋為主,力學為輔可能區域性與

神經感覺抑制機制有關

力學為主,神經反饋為輔可能

與限制關關節活動和神經感覺

抑制有關

肌肉 無直接作用。透過感覺輸人改變異常

運動

透過力學機制限制肌肉對關節

的活動

肌張力 維持正常肌張力,透過神經反饋改善

異常肌張力

透過減少肌肉負荷改變肌張力

消除水腫 分散在區域性積聚的液體 限制液體流量

活動度 改善關節活動範圍 限制關節活動範圍

穩定性 起到動態穩定作用 起到靜態穩定作用

功能性貼扎貼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貼布尺寸多為每卷 5cmx5m 。貼布的結構為三層:第一層是近似皮

膚厚度及質量的棉布。第二層是中間的醫用亞克力膠層。第三層

由保護凝膠的背親紙(離型紙)組成。

功能性貼布的主要物理特性包括彈力、張力,應力、切力及黏著

力等:

彈力為貼布被拉伸後本身具有的彈性回縮力。

張力為貼布受到外力作用時,貼布本身具備的延展性。

應力為軟組織受到貼布的外力作用時產生的對抗力或軟組織單位

面積所受到的來自貼布的垂直力量。

切力為貼布單位面積的橫向力量。

功能性貼布有多種顏色,其材質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不會直接

影響貼扎效果。

功能性貼扎常用術語

擺位指貼扎開始前,貼扎區域被拉伸或縮短的相應肢體的主、被動擺放

位置。

錨是貼扎最先固定端。

基底、尾端是遠離固定端(錨)向外延伸的部分,包括基底及尾端。

延展方向指錨或貼紮起始部先固定後,尾端延續固定端貼扎的各個方向。

回縮方向指貼布尾端向錨彈性回縮的方向(可產生或不產生形變),一

般認為後貼扎部向先貼扎部回縮,即尾端向錨回縮。

拉力是貼扎中治療師拉伸貼布所用的力。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功能性貼布的核心理論是貼扎與人體之間的力學互

動與感覺輸入,擺位、拉力大小及方向往往是體現技術的關鍵。擺位及

拉力是產生良好效果的關鍵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一)患者知情同意

治療師貼扎前要向患者交代清楚此項治療的作用、

預期效果治療要求和治療反應,爭取配合。需要詢

問患者的面板過敏史,對極易產生面板過敏的人群

可採取 “ 測試貼 ” 的形式,徵得患者的同意後方可

開始貼扎。如果發生過敏,及時去除貼布,並諮詢

專科醫生,正確處理。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二)材料準備

根據治療目的,選取合適貼布,貼布寬度一般為

5cm ,也有其他寬度可選。還需準備面板清潔和消

毒用的酒精、碘酒等。使用未剪貼布需要準備專用

剪刀。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三)功能評定

在使用貼布前,必須對使用者進行功能評定,明確

使用貼布的目的。彙總醫學檢查客觀資料評估病情

的根源,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以達到促進機體

癒合或症狀改善的目的;運用康復醫學和運動學等

理論進行運動功能評估,制定治療方案來改善各種

原因引起的運動障礙。採用何種貼扎方法是以評估

後發現何種運動功能能礙為前提的,只有這樣,才

能貼扎出最佳的預期效果。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四)貼布的長度與形狀

貼紮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的運動評估,根據不同情

況及不同問題進行,至於貼布的尺寸及剪栽都是可

商榷的,不是固定的。為了防止貼布不被衣物摩擦

分離、貼布的所有邊角均需剪裁成圓弧形、降低貼

布脫落的可能性。貼布的兩端不能有張力(自然拉

力),約為兩橫指寬。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五)面板清潔

明確貼扎區域後,使用碘酒或醫用酒精進行區域性皮

膚清潔消毒,防止汗液、油脂及面板分泌物對貼布

黏性的影響。清潔後,領待酒精完全揮發、面板幹

燥後,才能正式開始貼扎。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六)擺位

貼扎時患者所取的體位是根據貼扎的主要目的和所

要解決的運動功能障礙而定的,治療者需要選擇最

適當的位置為患者貼扎。一般來說、如果貼扎是用

於減緩疼痛、減輕水腫和增加神經反饋的、治療區

域的面板必須得到充分的伸展。如果貼扎是用於姿

勢糾正的,治療區域的面板是處於中立位無伸展的。

此外,還需考慮患者不同臨床情況來調整貼扎時的

擺位。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七)貼扎

根據評估的結果,確定患者貼扎治療區域。貼扎順序的

先後根據常理,如是貼紮上頸部,一般選擇從髮際下開

始,由上往下貼扎,這樣可以避免貼布黏住頭髮。( 1 )

固定一端:將貼布在一端( 2~3cm )從襯紙揭開,再貼

紮在所需貼扎區域。這種貼扎一般用於穩定貼扎(也稱

為支援貼扎),從襯紙上揭下直接貼紮在面板上。這種

貼扎的拉力一般為自然拉力( 10% 拉力);( 2 )中間牽

拉:從貼布中撕開,向兩端均衡力量牽拉,一般用作減

壓貼扎。這種貼扎拉力一般不超過 50% 。

1。 貼扎部位與貼布順序、方向和形狀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七)貼扎

採用 3 種相對比較容易控制的拉力。( 1 )零拉力 : 從襯

紙上完全揭下,使貼布在貼扎前完全回縮至最短,再在

沒有任何拉力的情況下貼紮在面板上。主要用於貼扎區

域的兩端固定和水腫貼扎。( 2 )自然拉力 : 撕開貼布後

無明顯的牽拉,邊分離襯紙邊貼紮在面板上,一般為

10%~15% 的拉力。主要用於穩定貼扎。( 3 )減壓拉力 :

任何拉力在 30%~50% ,需要有一定的牽拉。主要用於減

壓貼扎。

過大的拉力會造成面板損害,表現為紅腫和水泡。拉力

要求的原則是 : 少優於多。

2。 貼布拉力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一)患者知情同意

治療師貼扎前要向患者交代清楚此項治療的作用、

預期效果治療要求和治療反應,爭取配合。需要詢

問患者的面板過敏史,對極易產生面板過敏的人群

可採取 “ 測試貼 ” 的形式,徵得患者的同意後方可

開始貼扎。如果發生過敏,及時去除貼布,並諮詢

專科醫生,正確處理。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八)黏性啟用

功能性貼布所採用的亞克力膠水的一個特性就是受

熱產生黏性。所以在貼扎後,須反覆摩擦貼布背面,

提高區域性貼布的溫度,使貼布的黏性啟用,更好地

貼合於貼扎區域表面,使貼布充分發揮其作用。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九)輔助劑使用

為了提高運動功能貼布的效果,延長貼扎時間或使

之容易去除,可以使用些適當的輔助劑配合貼扎。

常用的輔助劑包括面板表面鎮痛劑和嬰兒沐浴露等。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十)再評估

在完成貼扎並激活貼布後,須進行貼扎效果評估,

並觀察患者的反應。要詢問患者在運動過程中對貼

布的感受,貼布是否會影響、妨礙其本身應有的動

作。如果貼扎後沒有任何改善,需要考慮患者功能

障礙是否適合貼扎以及是否存在評估錯誤。

功能性貼扎操作流程

(十一)貼布去除

功能性貼布的有效作用時間一般為 48~72h 。貼布在

超過有效時間或有效性大為降低時,需及時去除,

以避免貼布對面板持續刺激。

三種揭除法( 1 )按皮法( 2 )滾圈法( 3 )輔助法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一)貼扎時間

一般持續貼扎 1~3 天,由於貼扎過久貼布會產生形

變、彈性下降,可導致作用減退。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二)洗澡與出汗對貼扎的影響

正規廠家的貼布均有較好的防水性,因而洗澡時,

若水溫不高、使用淋浴且時間較短,可用乾毛巾、

紙巾等吸乾貼布表面的水分,對正常使用並不產生

太大影響。但汗液屬於內生水,加上溫度上升,容

易導致凝膠變性和脫膠,故大量出汗後應及時更換

貼布。另外,不建議在使用貼布時泡澡或高溫淋浴

過久,也不建議用電吹風等過熱機器烘烤。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三)貼布過敏性問題

貼布的過敏性與貼扎部位、方法、貼扎時間及貼布

的凝膠種類有關。如果患者為過敏體質,建議貼扎

層次不宜過密,單次貼扎以 24h 或更短時間為宜,

且使用低敏系列的貼布,移除貼布時尤其要小心,

不要過快地暴力撕離。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四)毛髮過多影響貼扎

原則上在毛髮過密處貼扎時,應先剃除毛髮,否則

會影響貼布的附著,且會造成移除時不適。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五)貼布脫落的處理

若貼布尾端掀起,可將掀起部分剪掉,並將尾端裁

剪成圓弧形,重新與面板貼合。若是貼布的錨(固

定端)掀起,則貼布可能已失去了力學固定點,力

學作用會被一定程度地削弱,需要重新貼扎。

功能性貼扎常見問題

(六)影響貼扎療效的因素

影響貼扎療效的因素包括面板的狀態、皮下脂肪的

厚度、貼扎環境、貼扎後的活動等。

第二節 臨床應用

一、基本操作

(一)錨、基底與尾的操作

手持貼布從錨與基底的交界處將背親紙撕開(錨通常為 2~3 指

寬,或視貼扎區域大小適度改變),一手持貼布,一手將錨端

背親紙撕下,儘量不接觸膠面,先不施加拉力將錨端固定,貼

附牢靠;基底通常根據貼扎矯正目的的不同,可以施加不同大

小的拉力覆蓋主要治療區域,並在延展遠端預留部分尾部(也

為 2 指寬或適宜長度);尾部一般也不施加拉力,從而完成整

個貼扎操作。操作中注意貼布均勻受力,可用手指輕輕平按,

邊撕離背親紙邊貼扎,不要捏貼布一點操作。

一、基本操作

(二)裁剪

常見貼布的裁剪形狀包括 I 形、 Y 形、爪形、 X 形、燈籠形及菱

形貼布等。為更好地貼合身體,建議將各端貼布裁剪圓鈍,貼

布角修圓有利張力的均勻分佈,而尖銳的貼布角常易鬆動。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1。 肌肉貼扎 是將貼布按肌肉走行貼扎,主要目的是輔助增加

肌肉力量、促進肌肉穩定性或降低靜態肌張力,以緩解肌肉組

織損傷等症狀,減少疼痛,改善筋膜流動性。恢復軟組織彈性

及加快損傷恢復速度等。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2。 韌帶貼扎 是針對韌帶損傷與超負荷勞損,也可用於治療疼

痛。整體以極大乃至最大拉力貼於治療區域,此時不存在錨的

概念,同時關節處於伸展位並處於一定的張力狀態,預留的兩

端為尾,不施加拉力將其貼上。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3。 筋膜貼扎 筋膜貼扎技術,包括橫向、縱向及螺旋引導,同

時結合震盪貼扎或擺動貼扎。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4。 淋巴貼扎 多采用爪形貼布用自然拉力.在儘量牽拉面板擺

位的情況下將錨固定於近端,尾向遠端延展並貼扎,或者採用

經裁剪的較小的窄帶貼布(極小的 I 形貼布)全程螺旋纏繞貼

扎。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5。 水母形貼扎 表皮一真皮一筋膜貼扎技術,主要是自然拉力

的特殊裁剪的爪形貼布貼扎及筋膜解繞或鬆解引導貼扎,以起

到對區域性表皮、真皮及筋膜減壓的目的。部分應用時貼布常呈

特殊醒目的水母形狀,故又稱水母貼。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6。 漂流貼扎 漂流貼扎因其花式走向,以至於視覺衝擊力較強,

該貼扎技術的走位、力學特徵相對複雜,可給予較複合的感覺

輸入。一般可用一條或多條爪形貼布交叉、間序疊扎覆蓋治療

區域。也可用寬 2。5cm 的 I 形貼布剪成 2~4 小條,將錨無張力固

定後,採用自然拉力或接近上述筋膜縱向引導配合震盪等貼扎

方法,將多個尾部呈波浪式地在貼扎區域進行數個交叉。

一、基本操作

(三)貼扎形式

7。 空間貼扎 採用數條 I 形貼布形成類似米字形(或星形)貼

布,中間部分覆蓋痛點,整體採用最大拉力,頭兩條貼成直角,

後兩條取等角度交叉貼扎。目前代替 X 形貼布使用。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一)功能性貼扎的適應證

目前功能性貼布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該技術不僅能使物理治

療師、康復醫師、運動醫學專家、隊醫及健身教練等擁有一項

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且副作用較少、操作簡便,並能最大

限度地體現操作者的治療理念 ——“ 將治療師的手帶回家 ” ,

延伸、鞏固受眾在醫療機構的治療效果。主要適應證有:骨科

及運動損傷 、神經系統疾病、兒科疾病 、其他用於感冒、頭

痛、痛經,產前、產後支援及乳腺癌根治術後淋巴引流等。美

容塑身方面主要用於蝴蝶袖、豐胸塑形、瘦小腹及瘦腿等。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二)功能性貼扎的禁忌症

功能性貼布技術為無創外治療法,故沒有絕對禁忌證,可能的

相對禁忌證包括:不能避開的開放性傷口;貼扎部位毛髮過多,

且未剔除者(可改變膠面性質,影響力學特徵,撕除時傷及皮

膚);沒有癒合的瘢痕;面板相應疾患者,如急性神經性皮炎

或銀屑病等;貼扎前已有張力性水皰發生趨勢者;孕 3 月以內

孕婦的骶部;對貼布材質過敏者。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緩解區域性壓力、放鬆頸肩肌肉,改

善周圍迴圈,減緩頸部疼痛,改善頸部活動。

1。 頸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頸椎病患者的檢查分為主觀檢查

和客觀檢查,主觀檢查包括職業、生活習慣、既往

病史及疼痛的評定。客觀檢查包括視診、觸診、關

節活動度檢查、肌力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等。一些

敏感性、特異性檢查也可在臨床中應用。

1。 頸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肌肉貼扎:①放鬆半棘肌,做下頜內收、頸

屈曲擺位。採用 Y 形貼布,錨固定於髮際下方,兩尾沿脊

柱兩側以自然拉力分別延展至上胸椎兩側。②放鬆斜方肌,

為頭頸向對側側屈擺位。採用 Y 形貼布,錨固定於肩峰,

兩尾以自然拉力分別延展於枕骨隆突下及後背部;空間貼

扎:自然體位。採用 I 形貼布,從中撕開,中間一段以較

大拉力橫向貼於疼痛明顯處,各尾預留兩指左右的長度,

不施加拉力貼上。也可用多條 I 形貼布參照空間貼扎方法

成十字形或米字形貼於患處。

1。 頸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貼扎後患者疼痛和活動改善情況。

1。 頸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改善區域性迴圈,緩解疼痛,改善和

增加肩關節活動度

2 。 肩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詢問肩關節疼痛模式,觀察肩關

節外觀,觸診肩關節,確定活動受限。評估時根據

患者的活動度、肌力、 VAS 評分等來判斷患者的功能

障礙。

2 。 肩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肌肉貼扎:採用 Y 形貼布,將錨固定於三角肌

粗隆處。尾沿前、後肌腹延展,分別止於鎖骨及肩胛岡處。

前側部貼扎時取肩關節向後伸展擺位,後、外側貼扎時可

置於肩關節水平內收擺位;空間貼扎:採用 I 形貼布,中

間一段以較大拉力橫向固定於結節間溝,兩尾以自然拉力

延展。

2 。 肩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貼扎後患者疼痛和活動改善情況。

2 。 肩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減輕患者區域性疼痛,消除腫脹,放

松肌肉。

3。 肘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檢查時注意排除肘關節本身問題。

詳細的臨床問診、體格檢查常可幫助確診。患者過

度使用的病史。臨床檢查時可發現區域性有壓痛點。

3。 肘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空間貼扎:自然體位或腕關節略屈曲位。

採用 I 形貼布,在中間用較大拉力橫向貼扎於肱骨外

上髁區域性疼痛部位,兩尾不施加拉力。網球肘肌肉

貼扎:腕關節屈曲擺位。採用 I 形或 Y 形貼布,將錨

固定於腕關節遠端,尾向肱骨外上髁延展。高爾夫

肘肌肉貼扎:腕背伸擺位。採用 I 形貼布或 Y 形貼布,

將錨固定於腕關節腹側遠端,尾向肱骨內上髁延展。

3。 肘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貼扎後患者肘關節放鬆與活動激發時

的症狀改善。

3。 肘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減輕患者膝關節區域性疼痛,消除腫

脹,促進關節周圍肌肉平衡。運動支援和保護。

4。 膝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觀察步態,膝關節外觀,股內側

肌肉是否萎縮或膝關節腫脹,詢問膝關節活動時的

症狀,尤其是上下樓梯時膝部疼痛,疼痛發作的性

質,關節活動度檢查,浮髕試驗,髕骨傾斜試驗,

髕骨研磨或抗阻試驗,內、外翻應力試驗,前抽屜

試驗,交叉韌帶損傷測量等。

4。 膝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間貼扎:將 I 形貼布從中間撕開,中間

一段以最大張力固定於脛骨粗隆及膝內、外側,預

留兩尾二三指寬,以自然拉力延展,包覆於膝關節

內、外側上方。肌肉貼扎:以股四頭肌功能促進貼

扎為主。

4。 膝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貼扎後膝部疼痛改善情況,膝部屈伸

活動是否改善,貼扎後是否有緊繃感。

4。 膝部功能障礙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促進血液淋巴迴流,預防或消除肢

體腫脹,保護肢體,避免出現張力性水皰。

5。 肢體腫脹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對腫脹的評估方法很多,需結合

病史,常用的方法包括周徑測量、體積測量等,可

以將患肢體積與健肢比較,或患肢干預前後比較。

5。 肢體腫脹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淋巴貼扎:以脛腓骨骨折後腫脹為例,

可採用兩條爪形貼布,或裁剪成窄條的 l 形貼布,將

錨各自固定於小腿中上段後側,以自然拉力將尾分

別向內、外踝延展,呈網狀儘量覆蓋腫脹區域。

5。 肢體腫脹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包括有無區域性不適感,有無引起運動、

姿勢控制的改變等。貼扎遠期效果評估:包括腫脹

複發率、運動功能改善程度等。

5。 肢體腫脹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貼扎目的 促進軀幹控制,調節肌肉。改善感

覺輸入與姿勢控制。

6。 脊柱側凸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貼扎前評估 包括肩部是否對稱,肩胛骨高低

是否在一個平面上,脊柱外形,背部偏向哪側,是

否有疼痛。骨盆高低,下肢是否等長。測量 Cobb 角。

Adams 前傾試驗。也可做動態的評估,包括行走姿勢、

下肢步態情況、行走時脊柱情況等。影像學沒有椎

體旋轉,椎體楔形變,側凸角度可變。姿勢性脊柱

側凸最常見的是胸部 C 形彎曲。

6。 脊柱側凸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貼扎 肌肉貼扎:以胸右凸、腰左凸為例。患

者抱胸,脊柱前屆擺位。採用 I 形貼布,在脊柱側彎

凹側將錨同定於上部,尾以自然或中度拉力向下延

展。在脊柱側彎凸側將錨固定於下部,尾以自然拉

力或中度拉力向上延展。筋膜引導:採用 Y 形貼布,

格錨網定於脊柱側彎凹側,以自然或中度拉力向脊

柱側彎凸側延展。

6。 脊柱側凸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4 )再評估 觀察肩胛高低是否平衡,軀幹傾斜是

否好轉,雙側腰圍是否對稱,患者對貼布的適應性

等。貼扎遠期效果評估主要為 Cobb 角改善程度與姿

勢發育情況。

6。 脊柱側凸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感冒鼻塞 採用對半裁剪的 I 形貼布,貼布的

中間為錨,固定於鼻樑中間,兩尾以自然拉力延展

貼於鼻翼兩側或採用對半裁剪的 Y 形貼布,將錨固定

於鼻根部,尾以自然拉力向下延展貼於鼻翼兩側。

7。 常見症狀貼扎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牙齦腫痛 患者頭部轉向健側,張口,下頜略

上抬。採用數條爪形貼布,分別同定於患側頜下淋

巴結處,尾以自然拉力向面頰部延展。也可採取數

條爪形貼布,將錨固定於耳後淋巴結處,尾以自然

拉力沿面頰、頜下三角延展。

7。 常見症狀貼扎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3 )痛經 採用 I 形貼布,以最大的張力將貼布的

中間一段整塊貼於骶骨處(也可用米字形貼布空間

貼扎於腰骶區),預留的尾部 2~3 指寬,不施加拉力。

或者用一條 I 形貼布,將中間一段以最大的張力縱向

貼於恥骨以上,預留的尾部不施加拉力,再用另一

條 I 形貼布,中間一段以最大的張力橫向貼於恥骨以

上,預留的尾部不施加拉力。

7。 常見症狀貼扎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1 )蝴蝶袖 手臂上舉過頭,身體向對側旋轉。採

用爪形貼布,將錨固定於 T12 旁,尾以自然拉力沿背

闊肌走行,延展至肩胛骨。

8。 塑身

二、功能性貼扎的應用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貼扎

( 2 )腰腹塑身 採用 I 形或 Y 形貼布(自然拉力)。

上方貼布的錨固定於腹外斜肌肋段,尾沿側腰向下

腹中線延展。下方貼布的錨固定於 L4 棘突旁,尾端

延展方向同上條貼布。對側以同樣擺位後用同樣方

法貼上。

8。 塑身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