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元朝的腐敗,最終葬送了蒙古人,明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作者:由 墨雲家居生活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6-26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誰遷到北京

前言

在其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國能夠數得出的像忽必烈那樣卓越非凡的君主並不多。透過他強大的人格力量,他政治家的才幹,他深邃淵博的智慧,以及他的統治的穩固和仁善,這個蒙古人躋身於歷代以來中國最偉大皇帝的行列。他的孫子鐵穆耳也是一位精力充沛、認真負責的統治者,但在這兩位皇帝之後,元王朝就迅速墮落了。元朝的王子們沉陷於放蕩淫逸之中,缺乏意志力,只能透過喇嘛教徒的宗教來救贖他們的罪惡,這讓儒家士大夫對他們又有了新的不滿。

最糟糕的是,他們自己之間從未停止過爭吵,短短几年時間裡,就毀掉了在忽必烈時期讓馬可·波羅讚歎不已的堂皇的行政外表。

這一世系的最後一位皇帝妥帖睦爾,他只喜歡跟孌童或吐蕃喇嘛們打成一片,任由混亂無序演變為無政府狀態。

皇室家族的墮落,鼓勵了漢人愛國者奮起反抗外族統治。起義由秘密社團組織,尤其是白蓮教,這個教派預言太平盛世的到來,宣揚彌勒佛(佛教裡的彌賽亞)的降臨。像1912年的革命一樣(它也號召人民推翻外族王朝),這場運動也是從長江下游及廣東地區開始的。它發端於1351年,1355年以後,起義蔓延到了整個南方——越過了從前的南宋帝國。

起義伴隨著駭人聽聞的混亂,因為這場運動由為數眾多的首領所領導,他們半是愛國者半是強盜,在他們起兵反抗蒙古人的同時,自己人之間也打得不可開交。

其餘的五花八門的冒險家,因為他們當中最聰明的一位而黯然失色,此人就是明朝的創立者朱元璋。他是安徽省一個貧窮農民的兒子,17歲那年一場瘟疫奪去了全家人的生命。為了活命,他進了一座寺廟,但他的佛教道行顯然很淺,因為當反抗蒙古人的普遍起義在南方爆發的時候——這一年他25歲——他就脫下了袈裟,拿起了武器,在長江下游地區領導了一次起義。

儘管他起初只不過是個普通頭目,手下的嘍跟別的造反者也並無不同,但由於他的政治頭腦以及他對平民百姓的仁慈,從而在他們當中鶴立雞群;他很明智地爭取民眾,而不是壓迫他們。

無論什麼時候打下一座城鎮,他都禁止士兵們劫掠,結果,當地百姓都把他當做一位解放者,向他歡呼致敬,感謝他讓他們獲得自由,不僅僅是從蒙古人的手裡,而且也是從其他起義首領的手裡。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並讓它成了自己的都城,成了一個重建秩序、平定動亂的政府的所在地。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位普通漁民的兒子,控制著湖北、湖南和江西。

元朝的腐敗,最終葬送了蒙古人,明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1363年,朱元璋打敗了對手,取了他的性命,佔了他的地盤。1367和1368年,他佔領了廣東地區,這樣就擁有了整個華南。

接下來,他揮師北京。這是一次勝利的進軍,因為蒙古人的愚蠢而讓這位解放者的任務變得輕而易舉。他們沒有聯合起來抵抗起義,而是繼續互相爭吵,並因此讓軍隊四分五裂。1368年9月10日的夜裡,怯懦的妥帖睦爾逃出了北京城,躲到蒙古去了,朱元璋進入了這座都城。把北京從蒙古人手中解放出來之後,朱元璋擁兵稱帝,成了明朝的創立者。在經過13年的奮鬥拼殺之後,這個從叫花子開始起步、脫下袈裟的和尚,終於在40歲時,成了國家的解放者和漢唐遺產的繼承者。

這位幸運的冒險家,已經比宋朝的開國者們強多了,他們從沒有成功地把蠻族人趕出北京城,而他卻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它。

因此,他在向前尋找榜樣的時候,乾脆跳過了宋代,直接追溯到了唐朝——最後一個統治全部中國領土的本族王朝。1373年,他頒佈了一部基於唐律的行政法規。然而,他並沒有把首都搬到北方,而是繼續住在南京城。他本人作為長江下游地區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率領一支由南方人組成的大軍趕跑了外族統治者,首先組建的也是一個南方人的政府。

此外,還要記住,整個華北地區在韃靼人的手裡已經有242年,而北京城則被他們控制了432年。

在這漫長的幾百年裡,北方各省已經被蠻族的因素所滲透。而正是華南,從1126年至1279年,一直充當著中國獨立的庇護所,新的民族解放運動也正是從那裡開始的。因此,南方代表了真正的中國,明王朝的勝利建立也正是在南方。這位新皇帝,依然是一位足夠精明的政治家,不可能讓南方人長期佔優勢。為了在南北之間的鴻溝上架設橋樑(兩個半世紀的政治分離使得這道鴻溝越來越寬),並著眼於中國的精神和政治的重新統一,1380年,朱元璋作出決定,不僅讓南方的官員管理北方,而且還讓來自北方的人參與南方的管理。

元朝的腐敗,最終葬送了蒙古人,明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出於同樣的原因,1370年,他就曾毫不猶豫地禁止了白蓮教和白雲教等秘密社團,即便他們對推翻蒙古人的統治作出過很大的貢獻;時代已經變了,更何況,這些秘密社團先前就站錯了隊,聲稱他們支援新皇帝的競爭對手。這位明王朝的奠基人,試圖在各個領域實現價值的迴歸,試圖彌合蒙古人的統治與女真人的統治之間的裂縫,並把中國跟遙遠的過去接續起來。毫無疑問,他以極大的熱情致力於這項不同尋常的傳統主義者的事業,這更多地是因為他本人從前一直是個微不足道的人物。1

379年,他改造了科舉考試製度,重建了貴族的爵銜。

他還隆重地舉行了祭孔儀式,皇帝獲得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援,他們在蒙元統治時期一直是反對佛教徒教權主義的核心力量。

與此同時,這位前和尚也從未忘記他的同門教友。他甚至繼續讓佛教僧徒環繞自己的左右,毫不留情地懲治試圖在這些方面勸諫自己的儒士。有一次,他甚至因此而處死了一位大法官。這一事件是徵兆性的,因為隨著歲數越來越大(他活到了70歲),皇帝變得越來越容不得諫諍,逐漸丟掉了他廣受歡迎的和善性格,這曾經對他的成功大有幫助。他變得習慣性地猜疑,曾經處死了18位權貴以及他們所有的家人。作為一次陰謀(或真或假)的結果,他在南京處死了15萬人。

這位如今成了天子的前冒險家,希望在他死之前重新建立起絕對的專制。

朱元璋實際上的繼任者是第三任皇帝,也就是他的四子,其統治時期使用的年號是“永樂”,我們應該稱他為“永樂皇帝”。這位好戰的皇帝對自己的角色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觀念。從前的忽必烈打算為蒙古人締造一箇中華帝國,而如今的永樂皇帝卻試圖為中原贏得忽必烈的子孫們的蒙古遺產。大可汗忽必烈透過從黃河向東京灣推進,從而讓整個中原領土俯首歸順,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子。永樂皇帝打算征服蒙古,扮演大可汗的角色。正是抱著這一目的,1421年,皇帝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元朝的腐敗,最終葬送了蒙古人,明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正是他,擬訂了建造皇城(這形成了現代北京的中心)的宏大計劃,以及更詳細的修造“紫禁城”的計劃。

是他構思了一系列的宮殿、大理石階、大殿、花園,以及配得上最偉大的中國傳統的全景;他擴大了湖泊,修造了假山,在花園裡栽植了來自老家長江流域的花卉和灌木。所有這一切,在18世紀被清朝的皇帝們恢復和完善了,但到處都帶有明永樂皇帝的標記。正是永樂皇帝,最早在北京南城牆附近修建了天壇和先農壇。遷都北京本身就是在宣告一項政策。

其他任何一個純粹的漢人王朝都不曾想到選擇這裡做首都。

北京城的歷史角色僅僅是從韃靼人那裡開始的。公元10世紀,契丹人把這裡建成了他們的都城之一;12世紀的女真人,以及1260年的忽必烈,都仿效了契丹人的做法。來自北方的征服者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北京坐落於中世紀中原的邊緣之外,是主要的邊陲重鎮之一。

結語

滿洲就坐落在山海關外,當時尚未得到開墾,穿過南口(當時和現在一樣),就是蒙古大草原了。

無論是在地理上還是歷史上,北京都是漢人—韃靼人妥協的結果;在那裡,漢人依然是在國內,韃靼人也還沒有出離自己的環境之外。永樂皇帝透過把朝廷從南京遷到蒙古的大門口,遷到忽必烈從前的首都,從而聲明瞭自己對忽必烈子孫們的遺產擁有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