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作者:由 子蘇說歷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23

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都是誰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以封建專制主義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封建社會中,皇帝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整個國家所有權力的擁有者。

從秦朝開始,皇帝真正作為一個手握大權的中央集權者,

在之後的所有朝代中,皇帝基本上都想要將權力握在自己手中,但在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中,並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當皇帝做不到中央集權的時候,

一般就會出現位高權重的大臣與皇帝形成彼此的制衡

,到了清朝時期,除了大臣之外,還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職位,那就是攝政王。攝政王這個詞出現在很多古代小說中,但其實攝政王是隻有清朝才出現的官職,而整個清朝也只有兩個人擔任過。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01

中央集權

縱觀中國的古代史,真正能做到如秦始皇一般掌握全國所有權利的皇帝,實在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皇帝都因為一些政治原因而不得不將權力分散給底下的大臣

,這就造成了許多政治宮變,而這也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的一種爭鬥。

其實只要登上帝位的,沒有哪一個皇帝不想真正掌握權力,但想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難如登天,

畢竟一個皇朝的延續肯定是皇帝與大臣共同努力的結果

,如果真的不將權力下放的話,那麼大臣的工作也實在難以開展,但權力下放的太多又會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所以帝王之術是很重要的,制衡與用人之道用得好的話,就會讓皇帝變成如秦始皇那樣的明君,用

不好就會讓皇帝變成傀儡皇帝,造成主弱臣強,從而讓整個國家都陷入混亂。不過在歷史中,除了大臣之外,

還有另一個角色也充當了這樣的身份,那就是皇帝本人的宗親。

這類人被稱為是攝政王,他們並不擁有皇帝的身份地位,

但他們能夠代替皇帝暫時把控朝政

,這種情況就是在皇帝尚且年幼的情況下,就比如清朝的福臨、康熙以及晚期的溥儀等等,這些皇帝登基時,年紀實在太小,根本不可能處理政務,所以就需要一個能壓得住群臣的人暫時把控朝廷,等待皇帝成長起來。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不過,權力的誘惑是很大的,

很少有人能在做上攝政王之後還全身而退

,畢竟攝政王與皇帝之間天然對立的,一旦攝政王的勢力過大,那麼皇帝就名不副實了,但當皇帝成長起來之後,很少有人真的心甘情願地將權力歸還,這個時候兩方必然有爭鬥發生,就必然會有傷亡。

所以,歷史上的攝政王下場很好的幾乎沒有,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兩位攝政王就如同上面所說的一樣,

這兩位攝政王出現的時間非常巧,一位是在清朝早期,一位是在末期

,正好貫穿了整個清朝歷史。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02

睿親王多爾袞

首先要說的就是清朝早期的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其實說起多爾袞,大家更熟悉的是他與孝莊太后大玉兒之間的恩怨情仇,不過這些都是藝術作品的加工,在歷史上這兩人之間是沒有任何私情的,

真正的歷史上的多爾袞稱得上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英雄

,如果不是出生太晚的話,當初這個皇帝還真的不一定輪到誰來做。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他成長得極為出色,不僅在武力上能夠壓住尊崇強者的滿洲部落,在心機手段上也是絲毫不輸的,

所以努爾哈赤對這個兒子是非常滿意的

,只不過努爾哈赤去世得太早,最終還是由皇太極登上了帝位。

不過皇太極也並沒有活多久,皇太極去世後只留下了年僅六歲的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這個時候就是上面所說的主弱臣強的情況了

,畢竟他的叔叔多爾袞實在太過出色,而且在軍中和大臣中也非常得人心。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如果當時多爾袞有什麼異心的話,福臨根本無法反抗的,也正是因為當時福臨年紀實在太小,所以大臣們才會商議出一個攝政王來,

而這個攝政王的人選理所當然的是睿親王多爾袞

,多爾袞在擔任攝政王期間表現的也十分出色,所以當福臨成長起來之後,才會對多爾袞如此忌憚。

畢竟攝政王把持朝政多年,他所栽培的勢力已經很龐大了,福臨如果再不反抗,這之後他肯定就會變成一個傀儡皇帝,可以說在福臨還未長成之前,

多爾袞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是整個清朝真正意義上的掌權人。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正因如此,

在福臨掌權之後,才會迫不及待的除去多爾袞鞏固皇權

,而多爾袞最終死於狩獵中的一場意外,這個死因讓許多人都很不相信,畢竟多爾袞是一個征戰沙場多年的人,怎麼可能因為狩獵時的一個小小意外就死去。

其中實在是陰謀滿滿,不過現在也已經沒有絲毫證據了,真相已經不重要,畢竟多爾袞已經死去,最終的勝者是順治帝,可以說這位攝政王生前是非常風光的,

但他也如上面所說,非常遭皇帝的忌憚,所以他的下場也不是很好

,不過我們要說的第二位攝政王,他的結局就算得上是圓滿了。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03

醇親王載灃

這第二位攝政王就是清朝末期的醇親王載灃

,說起載灃,他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事蹟,但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眾所周知,清朝末期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在慈禧太后的手中,皇帝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改變國家的能力了,溥儀自然也是如此。

其實本來按照慈禧太后的性情來說,不可能將自己的權利分給一位攝政王,但當時慈禧太后已經命不久矣,而整個清朝也已經搖搖欲墜,

所以她才會在臨終之際選擇將醇親王載灃封為攝政王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畢竟他是溥儀的親生父親,在朝中還是能幫到皇帝的,而載灃這個人只能說非常會明哲保身,他即便是皇帝的親生父親,即便身處攝政王的高位,也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載灃自然是有一些政治手段的,

但他的這些手段能力已經不足以挽救當時病入膏肓的大清朝了

所以載灃在任期間也沒有做出什麼特別出色的事蹟,是按照舊例治理著國家,但同時,載灃儘管擔任著攝政王,

但他並不像其他清朝大臣一樣那麼迂腐

,他是能夠接受世界上其他思想的,他也看出來了大清朝氣數已盡。

清朝一個特殊的官職,權力比皇帝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任職過

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後,載灃就當機立斷,非常乾脆地放棄了手中的權力

,從中全身而退了,這之後的載灃生活也算得上是平穩,所以載灃在攝政王這個群體中已經算得上是結局非常圓滿的了。

04

結語

從古至今,權利一直都是人人趨之若鶩的東西,畢竟在封建社會中,權力就意味著高人一等,意味著能夠為自己,為家族獲得更多的利益,

攝政王的出現,就是權力鬥爭的體現

,而在封建社會中,這些權力鬥爭其實最終的目的都只是為了中央集權,為了皇權穩固的政治需要罷了。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