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作者:由 觀史行天下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9

周武王的下一代是誰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在中國社會,向來流傳著一句“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語,

反映出了道路條件的良好與否對於的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即便是生活的社會環境與我們相差甚遠的古人,在這一點上的認知也與現代人沒有什麼不同,對於道路給予了極高的重視。而在清朝時期,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在承接了以往歷朝歷代交通條件得到初步發展的情況下,在這一點上也有所進步,官路便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由於官路的存在,對於當時的社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清代官路的修建有其獨特的社會環境

1、古代政府對於官路的修建向來重視

正如開頭所說,中國古代政府對於交通道路的修建一直都持以相當重視的態度

,這一點是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所體現的。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他便以咸陽為中心,並且在“書同文車同軌”的基礎上,修建了在當時看來較為完善的交通網路,這也就是被後世稱呼的秦直道。同時,也正因為秦始皇時期的一系列整治措施,使得後世政府在修建官方道路時也有了參照和借鑑,無論是在修建標準、材料準備、尺寸大小乃至是具體的使用都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直到清朝時期,清朝本身雖然是由外族建立,其對於交通道路修建的重視程度卻並未減少,官路自然也變得相比之前完善許多。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2、清朝時期的商品經濟較為發達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文明,我國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一直持農業至上的態度,

商業則因為其特殊性質而被認為是下九流所為,這也是我國早期商業發展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但是的,商業雖然能夠被限制,但想要將其徹底消滅,卻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

商業本身在足夠繁榮後,能夠為政府提供的大量稅收,這也使得古代政府在很多時候也會選擇放開對於商業的一系列限制性政策

,最後反倒助推了商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宋朝時期,為了彌補因為“三冗”問題所引發的巨大財政危機,宋朝政府對於商業的發展更是提供了巨大動力,這也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繁榮的重要時期。

到了明清之後,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尤其是在經歷過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後,南方的某些工商業城市甚至出現了一定的資本主義萌芽。雖然想要從封建主義自然發展到資本主義仍然需要大量時間,但這也足以反映出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繁榮程度。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

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對於道路交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既包括陸上交通,水上交通同樣佔據重要地位

。再加上清朝政府本身也需要在面臨運送物資、押解犯人等情況下使用官路,清朝時期的官路由此得到了更多重視,整個管理體系也變得更加完善。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二、清代官路在清代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1、清代官路的構成較為複雜

在清朝前期,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自然是整個官路的中心

,同時延申到各個省份的省城以及當時邊疆地區的重要城市,這也是構成整個驛路系統最為基礎的幹線。而在幹線之上,則有著無數條到達地方城鎮的道路,它們被稱為支線,有時也被稱作“官馬支路”。

而在同一個省範圍之內的府、州、縣等行政單位之間,修建了大量鋪,即驛站,連線不同鋪之間的路便因此被稱為鋪路,它們也是構成清朝整個官路交通網路的重要支線。

對於鋪路的修建,南北地區因為自然環境的不同而顯現出一定區別,北方的鋪路基本全都是陸鋪,南方的鋪路則是水陸交雜。

另外,早在明朝時期,明朝政府就已經也修建了一套連通全國的交通網路,只是在稱呼上相比於清朝有所不同,當時是被稱作驛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的李自成最開始便是在驛站工作,後來被裁員生活不下去,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終將明王朝覆滅。而在清朝時期,在鋪路大量修建的同時,難免出現鋪路與驛路重合的情況,如在殺虎口、滸墅關等地便是既設定了驛,也設定了鋪。但是,相比於驛路,鋪路的覆蓋範圍還是要更甚一籌,比如在一些躲閃崎嶇的地方便就是隻有鋪路沒有驛路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鋪路其實是驛路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用以對前者進行補充,並共同構成了官路的交通體系。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官路雖然是由政府所修建和壟斷,但民眾在平時也同樣可以進行使用

,只是在官路上有官方人員時需要及時避讓。另外,官路作為政府財產,也不允許普通民眾私自侵佔。當然,普通民眾使用官路也並非是完全免費。清代政府在官路的幹線,也就是前往各大城市的必經之路上都設定了的稅口,如在京師地區崇文門、左、右、翼等關設定在通往北方的驛路的七顛之上;作為東三省前往北京的必經之地,山海關也受到了政府的嚴格監督。但是,這一點也並非絕對,

在某些地區為了稅收的方便,稅口也會設定在驛路以及鋪路上,這倒是方便了商人們的商業經營活動

2、官路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由於政府修建官路的目的主要是為政治和軍事服務,

這順便導致商人們也會行走官路,因為不僅在整個行程當中更為安全,所付出的經濟成本相對來說也要更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所建立,在騎射這一領域上較為擅長,因此對於官路的修建相比於水路來說,也要更青睞陸路一點。即便是在一些已經設定了陸鋪的地方,清朝政府還是會選擇同時設定水鋪,這也是清朝官路相比於前朝的不同之處。

也正是因為這些商賈的商業經營活動,沿著陸路也出現和崛起了一大批商業城市,

“江西之大庚嶺,尤為客商要路”、“廣信府鉛山縣之桐木關,界連閩省之崇關縣,為經商之大道”等描述便展現出了此時商業的繁榮。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由於官路的存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重要城鎮都被連通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商人們運送貨物的行動

。但是,官路卻也有個不可忽視的缺點,那就是路途較長。政府在修建官路的過程中,自然是以自己的利益考量重心,在修建之時對於時效性的要求並非全部。相比之下,商人們則往往為了爭取更快地將貨物運送到某地,選擇放棄官路,而是走一些崎嶇難行的小路,從而縮短整個運送時間。即便路途的舒適性會有所下降,但如果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那也算是值得了。另外,

隨著這些抄小路、走近道的人變多,原來的驛路也會因為哪裡更加繁華而發生相應的遷移。

前文已經說到,清朝政府會在官路的一些重要隘口和地區設定稅口,對過往的商人和旅客進行收稅

。但是對於民路,也就是由民間自發修建的道路,政府卻並未設定關口,這就導致當時的商人為了避稅也會放棄走官路,“商民自杭嘉湖置貨至常鎮、金凌等處,若由滸關繞道有六百餘里,由浙省湖州長興至烏溪港僅上四十里,商民畏大關之繞道而舍遠就近,多由烏溪支河小港,屆稅者難以數計。”同時,

正是由於缺乏足夠的監管,民路由此成為了走私販和人口販賣者的通行之路,

說是一條罪惡之路也不為過。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朝政府仍然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監管才能夠保障社會治安。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最後,對於商人們來說,

雖然官路的行走成本相對來說並不算高,但在官路的具體選擇上,他們卻在許多時候仍然要精打細算。

前文已經說到,由於清朝統治者本身的遊牧民族性質,使得清朝政府更加重視對於陸路的修建。但是,

相比於陸路來說,水路雖然在行進速度上有時會陷入劣勢,但無論是貨物運送量還是運送成本上,水路都是要優於陸路的

。也因此,除非是在某些逆水行舟、速度實在過慢的情況下,商人們還是更樂於選擇用水路運送貨物。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水陸聯運這一點上做的更好的民路便受到了來自商人們的青睞,這也是官路的一大限制之一。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

三、總結

總的來說,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在官路的建設上表現出了相比於以往歷朝歷代更為全面的特點

。在官路的大規模修建下,全國各地得到了更好的聯通,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也更加頻繁,這既是當朝統治者樂於見到的,也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由於某些客觀條件,導致

清朝時期的官路並未如想象中那般受到來自商人們的熱捧,民路反倒仍然在整個商品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甚至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犯罪的產生,這也是我們需要格外注意的點。

參考文獻:

《試論清代前期官制的幾個主要特徵》

《淺談清代前期的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