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作者:由 寓書喻畫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2

如意吉祥有什麼含義

導語:夏圭,南宋四家之一,畫如其名,既有夏天潮溼的霧氣又帶著如圭玉一般的純淨之感。他與馬遠合稱“馬夏”,又因作畫時愛好半邊構圖而得名“夏半邊”。他的畫風既保留北宋院體畫精緻細膩的特徵,也有文人畫中詩情畫意的審美趣味。

宋室南渡前,宋人的藝術風格是豪放而又陽剛的。但,自靖康之變後人們飽受苦難,宗廟被毀,二聖蒙塵,宋人也從“

攻成

作樂,治定製樂”的美夢中驚醒。宋人悲憤萬分,愛國思潮濃烈,這樣的感情同樣體現在了藝術創作之中,社會的主旋律變成了激昂奮發。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宋建都臨安,因受江南柔美詩性的影響,復國無望的宋人遂滋生了“既來之則安之”偏安江南的情結,原先豪放之情漸弱。

此時,宮廷畫家夏圭筆下的“半邊”山水不再是荊、關的峭拔雄渾的高山大川;不再是郭熙大山堂堂的壯氣;更不再是董、巨畫中山巒連綿,洲汀掩隱,叢林密佈的大片江南,而是平淡簡練、筆墨淋漓的“邊角山水”。

這“半邊”山水是宮廷畫家夏圭心中的悲傷之情,是以小見大的哲學思想,是畫有盡而意無窮的筆墨趣味。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01

以簡勝繁的《溪山清遠圖》

夏圭善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淋漓蒼勁,墨氣襲人,

將景物遠置觀者身外,畫人物僅圈臉勾衣、點簇而成,樓閣隨手勾畫,筆簡而形具。

如果說,北宋山水畫是一種以雄渾、遼闊、崇高美為特徵的整體性全景山水,畫家們以一種敬畏的開闊的目光關注自然,如入“無我之境”。

那麼南宋山水畫就是一種以精巧的、詩意的、優美為特徵的意趣山水,畫家苦心孤詣追求詩意性的表達,他們沉浸於自身,沉浸於筆墨本身趣味性和技巧性,如入“有我之境”。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曹昭《格古要論》說:“夏圭山水,佈置、皴法與馬遠同,但其意尚蒼古而簡淡,喜用禿筆,樹葉間夾筆,樓閣不用界尺,信手畫成,突兀奇怪,氣韻尤高。”

夏圭雖被譽為“夏半邊”,但他的作品也有全景式構圖,如《溪山清遠圖》,描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山色空濛、水光瀲灩的清遠秀麗景色。

畫面重點集中描寫右下角的一些石塊和植被,用筆簡括,勾出景物的結構線,遠處的山只是勾出外形,其表現是隱逸在雨霧之中,使前後山石形成鮮明對比。整幅畫面讓人感覺平靜、幽深,營造出了一幅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原畫並無款印,也許受了“半邊”概念的制約,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後人題稱“溪山”。

夏圭的另一幅《江頭泊舟圖》,描繪的內容要比《溪山清遠圖》更豐富一些,前景是一塊石灘,用大斧劈皴表現其質感,樹的表現無論從姿態和葉形都具有動感,樹的前後關係明確,土坡只做簡單勾線與渲染,遠處的山形也只露頂尖。雖是用線簡單勾形,線下部也只用淡墨一抹,但山的全貌已經顯現。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02

雲深不知處的《煙岫林居圖》

夏圭在繼承前人筆墨的基礎上,擯棄了北宋時期的全景山水的構圖,變高遠全景為平遠小景;變高聳雄渾為精細雅緻;變以大觀小為以小見大;變整體刻畫為區域性特寫,形成了具有南宋特色的“邊角山水”。

當北宋畫家把全景山水發展到極致,南宋的山水畫家如要有所突破,就不能不在觀察方式和表現技法上另闢蹊徑,“邊角山水”正是由“遠觀其勢”向“近觀其質”轉換的關鍵。

其取景範圍濃縮,丘壑變化單純凝練,追求以少勝多、強化景的象徵寓意,畫面上只出現一個山尖銳、一個嶺頂,就能使人聯想到山的整體,給人以意味深長、境界完整的感覺,越是簡略,藝術趣味和感染力就越強。

作為南宋院體畫家的代表夏圭,更是把這這種圖式語言發展到了極致,他主張“脫落實相、參悟自然”,趨向筆簡意遠、以貌取神。相比馬遠畫中的富貴、矜持、高華,夏圭則是淡化了宮廷氣息,更多的是散淡、荒率的野趣。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煙岫林居圖》

此作原為圓形紈扇,近景為林木坡石,林間茅屋,山澗溪橋,行人彎腰策杖。遠處煙靄遠山,迷濛深幽。

此畫構圖非常獨特,畫面左下方佈滿,而右上方留出空白,體現出空白在畫面半邊經營位置中的特殊效果,鈐印章的位置在右下方的疏密之間,沒有佔用留出的大片空白,以達到開合分明,虛實相生,突出主體,盡畫外之意。

整幅畫面濃淡兼宜,疏密相間,正如“凡經營下筆,必合天地”之意。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松崖客話圖》

畫作左側繪懸崖虯松、河灘坡石,坡上兩人客話,右側寥寥數筆,平湖遠山、雲霧瀰漫、煙雨濛濛盡收眼底。

整幅畫面山石磅礴雄渾,樹木蒼渾勁挺,正有寬廣的氣勢之美,人物相互照應、各具姿態,又有細膩的風韻之美。景物簡約而章法

精練

,山崖奇險,賓主歷然。開合起伏,由近及遠,向背分明,有時高聳、有時平修,欹側照應。樹石雲靄,虛實相生。山水相接處、雲霧空靈處皆以大面積留白,不僅襯托出畫面的主體,同時也延續了畫面的意境。

從構圖上看,這幅畫應是邊角之景,空白處留得恰到好處,將天、人與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人物生動的“神韻”“情韻”,與山水的“壯氣”“靈氣” 相輔相成,畫面中的空白讓觀者身臨這神秘的意境之中。

南宋畫家夏圭,並不只繪“半邊”小景,也有清靜曠遠的湖光山色

《溪山清遠圖》區域性

結語:

當還我河山終成虛願後,南宋小朝廷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開始了選擇性篩選和遺忘。趙家子孫們,把他們老祖宗曾經遭受過的屈辱丟到了腦後,過起了既輝煌榮耀又苟且偷安的生活。是麻木不仁還是生存智慧?孰是孰非,眾說紛紜。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唯一能夠達成和解的,還是畫家們流傳下來的筆墨丹青,那才是經典的永不褪色,直到今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