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作者:由 熱辣歷史趙老師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8-23

陳五銖怎麼辨別

曾經有一個人拿出一枚五銖錢問我,這是漢朝的錢幣吧,估計這一枚能值好幾千元吧,都2000年的歷史了。我估計這個人對歷史沒有研習過,我直接地告訴他,也就價值幾元錢,還是多說。他不解,怎麼會這樣呢?理由很簡單,這是我國曆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錢幣,在漢朝就流通長達300多年,試問人民幣才發行了多久?在考古發掘的時候,五銖錢都是一倉庫一倉庫的被出土,也就是說,今天遺存的五銖錢實在太多了,怎麼挖怎麼有,因為多,反而不值錢了。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五銖錢

五銖錢正式發行中原是從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了東漢末年,除了王莽統治時期的十幾年改用了大錢之外,五銖錢一直是一統天下的。五銖錢採用了圓形方孔的風格,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古代一種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五銖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五兩,也就是說,5枚五銖錢,才比一兩重一點點,所以五銖錢其實很輕。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漢武帝劉徹

五銖錢的誕生與當時幣制的混亂有關。在秦朝滅亡後,西漢初期使用的依然是秦制的半兩錢,由於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一些投機商還做出不足重量的半兩錢。這樣就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了一度的混亂。

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鑑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現象日益嚴重的現實,他進行了多次的幣制改革。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發行三銖錢,重如其文。但是由於三銖錢與四錢重的半兩錢等價使用,於是又導致盜鑄盛行,因此在四年後,漢武帝又頒佈政令,廢三銖錢,再次使用半兩錢。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半兩錢

到了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重新鑄造三銖錢並造皮幣和白金(銀)幣,還頒佈了盜鑄金錢者死罪令。但期間因為盜鑄被處死的人仍然很多。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他開始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是影響深遠的,即廢除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有統一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啟用。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前後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曆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被廢除的三銖錢

漢武帝元狩五年,政令中是允許各郡國也鑄造五銖錢的,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但因各地技術水平,經濟水平,使用材質差距很大,加上造幣官吏對鑄幣的瞭解程度與奉行態度也不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很多偷工減料不夠重量的現象出現,而且越鑄越輕,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兩、三銖錢覆轍的現象。

政府改鑄五銖錢,主要目的是樹立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但允許郡國鑄幣依然帶來了社會經濟的混亂。後來,漢武帝採納了公卿們的建議,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國的鑄幣權,改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統一貨幣發行。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漢書·食貨志對於當時年代貨幣的記錄

漢武帝時期的政府製造的五銖錢最有名的是上林三官五銖錢。該錢製作精美、工整、秀麗,重量準確。上林即上林苑,是政府鑄錢的場所,是漢初在原秦代舊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皇家園林,規模宏大,面積達300餘里,包括現今的西安、周至和戶縣。三官指鍾官、辨銅、均輸(技巧),統指政府鑄錢的機構。他們都在長安上林苑辦公。就是這種貨幣在漢朝流通了三百年。五銖錢的出現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盜鑄的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西漢的皇家園林,上林苑

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王莽曾頒佈一系列改變幣制的法令,禁五銖,行新錢。五銖錢在當時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因新幣等級過於龐雜,使用不便,結果導致了經濟的極大混亂,不久即宣告王莽幣制改革的失敗。

中國古代通行了700餘年的“硬貨貨幣”,“五銖錢”的由來與流通

改革失敗的王莽

東漢建開十六年,光武帝劉秀重新推行五銖錢制,這對社會經濟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這說明,五銖錢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五銖錢在後世還流通了很久,直到唐朝,通行了七百餘年的五銖錢才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開元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