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對於負面情緒,究竟應當宣洩,還是應當覺察?

作者:由 神經症療愈站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3-07

臨在狀態是什麼意思

很多來我這裡進行諮詢的患者,都會抱怨自己之前在醫院精神科、心理諮詢室進行的心理諮詢毫無用處,甚至有患者說:“感覺只是找了一個價格高昂的陪聊,她講的大道理我都會講,甚至我比她口才還好”。

當前,絕大部分心理諮詢師對神經症(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恐懼症、失眠)還是採取精神分析(包括催眠)的治療方法——追溯童年、回溯創傷經歷、場景再現、自由聯想、阻抗、移情等等來使患者釋放、發洩情緒,從而起到暫時舒緩心境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會發現,在諮詢結束後不久,負面思維、負面情緒很快會再次來襲(並且很有可能更為猛烈),這時候的患者會感到更加束手無策。

因此,對於神經症患者進行心理諮詢,我最不贊成的就是精神分析療法。對神經症的治癒最為重要的是立足於當下,而並非透過深挖過去、反覆回憶的方式來釋放情緒,這樣的做法就如飲鴆止渴,可能會暫時起到一點鎮定情緒的作用,但是諮詢後負面情緒馬上就會再次爆發。這種所謂的“創傷修復”還是再重複強迫思維的迴圈,在本質上進一步撕扯開了焦慮、抑鬱、強迫的傷口。

事實上,負面情緒就如一股能量一般,若僅僅透過發洩的方式來進行疏導,不僅僅治標不治本,而且會加深強迫思維導致負面情緒的迴圈。因此,來我這裡進行諮詢的患者,我都會教給他們觀照、覺察情緒的方法,只有學會這個方法,才能讓情緒隨時隨刻來去自如,久而久之情緒的源頭也會得到改善。簡言之,透過對於情緒的旁觀、不評判,才能讓情緒自由流淌,自由產生與消散。

宣洩、釋放情緒,例如放聲大哭、大聲咆哮、呵斥、摔東西等等,只是讓我們積聚的負面情緒能量暫時得到疏散。但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依然還是在扮演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沒有從情緒的戲劇中走出來。宣洩情緒時,我們還是與思考性自我處於同一個維度之中,還在同一個水平面去認識、處理問題,無論做多少次,情緒總會沒完沒了的產生。這就像身處河水的下游,面對上流的排汙,僅僅只是淨化這下游一部分的水一樣,若排汙的根源沒有得到處理和淨化,那麼再多的表面工作也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像迷失在迷宮之中的人,無論如何橫衝直撞、探索出口,也不如上方去俯視整個迷宮的人看的清晰。我們對待情緒,需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新的維度、視角——覺察者、覺知者。當我們從情緒的戲劇中走出來,僅僅只是當一名觀眾而不是演員,與它拉開一定的距離時,我們的情緒才會逐漸消融。

觀照情緒的練習與覺察念頭的練習是一樣的,都需要不懈的堅持與努力。很多初學者容易犯以下幾個錯誤:

一、在覺察情緒之後還是很難保持臨在的狀態,很容易被拉回情緒之中。這時就需要以行動做為覺察的補充,進一步調動起自己的其他神經感官,將自己緊緊拉住、錨定在當下。ACT療法中的擴充套件、聯結也是很有益於幫助我們增強保持臨在的能力。

二、把覺察情緒當做了消除情緒的手段,試圖透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一蹴而就的效果。這裡我還是反覆強調,覺察僅僅是覺察,沒有其它的目的。若把覺察當做了控制的手段,那它勢必會失效。

三、在初級階段,就想去透過持久觀察的方式來練習。這點我是不太贊成的,入門練習者如不持戒,在持久觀察情緒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滋生更多情緒。因此,對於激烈的負面情緒不起心動念是一個需要逐漸達成的境界,初學者還是要多去用行動做為覺察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