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科普向: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作者:由 1點數學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6-14

解析幾何的起源

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微積分”這個名稱的來源。

科普向: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牛頓

菜布尼茲

是微積分的奠基人。牛頓稱微積分為“流數術”(fluxions) ,這名稱後來逐漸被淘汰。萊布尼茲在著作中使用了“calculus differentialis” (差的計算)與“calculus summatorius“ (求和計算)的術語。拉丁文calculus 原來是石子的意思,古代歐洲人用石子來進行計算,正像我國用算籌一樣。後來“計算”、“演算”就叫做calculus。 而“差的計算”變成了專門的術語“微分學”(英文differential calculus,德文Differcntialrechnung)。 萊布尼茲的一位朋友

約翰.伯努利

主張把“求和計算”改為“求整計算”(calculus integralis),後來成為專門術語“積分學”(英文integral calculus,德文Integralrechnung)。這就是西方微分學、積分學名稱的來源。兩者合起來叫微積分,在英文裡簡稱為calculus。

科普向: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牛頓

科普向: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萊布尼茲

世界上第一本系統的微積分著作是

洛彼塔

(洛必達)

的《無窮小分析》(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1696)。 於是“無窮小分析”或簡稱“分析”又成為微積分的別名。不過“分析”或“數學分析”有時是在更廣的意義下來使用的。

1748年,

尤拉

的名著《無窮小分析引論》出版以後,“分析”的名稱更加通行。不過尤拉同時也使用微分學、積分學的名稱。

科普向:微積分名稱的來源

尤拉

我同第一本微積分學的漢譯本,是

李善蘭

偉烈亞力

(Alexander Wylie, 1815-1887)合譯的《代微積拾級》十八卷,1859年5月10日(清咸豐九年四月初八日)在上海墨海書館印行。原書是

羅密士

(Elias Loomis, 1811-1889,美國人)著的“Analytical Geometry and Calculus” (1850)。譯名的“代”指的是解析幾何(當時叫代數幾何) ,“微”指“微分”,“積” 指“積分”。“calculus”譯作 “微積”。

序中說:“我國康熙時,西國

來本之

(今譯萊布尼茲)、

奈端

(今譯牛頓) 二家又創微分、積分二術,……其理大要:凡線面體皆設為由小漸大,一剎那中所增之積即微分也。其全積即積分也。”這就是我國微積分名稱的起源。

漢徐嶽

《數術記遺》裡面有“不辨積微之為量,詎曉(怎能知道)百億於大千”的話。李善蘭也許就是借用這裡微積的字樣來翻譯“calculus”的。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