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契訶夫《變色龍》:不要讓演技淹沒了良知

作者:由 雲自飄零水自閒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03

奧楚蔑洛夫什麼沒變

《變色龍》和《小公務員之死》都是契訶夫早期短篇小說中的名篇。

故事梗概

契訶夫《變色龍》:不要讓演技淹沒了良知

《變色龍》講述的故事不像《小公務員之死》那樣離奇,而是一場我們在生活中可能碰見並圍觀過的鬧劇——狗咬人。

故事是這樣的:寂靜空曠的集市廣場上,突然傳來一陣人喊狗叫,原來是首飾匠赫留金的手被狗咬了。木材店周圍迅速聚集了一群看熱鬧的人。正巧路過的警官奧楚蔑洛夫,在眾人的一番舉證之下,最終判決:人有過錯,狗無罪釋放。

與《小公務員之死》一樣,《變色龍》並沒有在結構上求精巧,仍然採用了順敘的敘事手法,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一目瞭然,但經過部分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大量的對話和適當的動作描寫是作者刻畫人物的主要方式。

小說可以分為警官出場、赫留金追狗、赫留金告狀、警官審案几個情節,審案過程是小說最精彩的部分。

精彩細節

契訶夫《變色龍》:不要讓演技淹沒了良知

對於警官奧楚蔑洛夫來說,判案的原則是以“人”為本,這個“人”卻不是受害人,而狗的主人,誰是狗的主人才是結案的關鍵。

在不知名的圍觀者、跟班警察發出的一系列猜測以及將軍家的廚師的最後認定下,肇事狗的身份在貧賤狗與富貴狗之間反轉了三次。

在這一次次的反轉過程中,奧楚蔑洛夫將其靈活機變,見風使舵,能屈能伸的高超演技發揮到了極致,的確稱得上是一隻人間的“變色龍”。

初聽了赫留金對狗的控訴,奧楚蔑洛夫並沒有進一步調查事情的起因,貌似正義凜然的言辭,實則是草菅狗命的輕率,目的是急於對狗的主人“罰了鉅款”。

聽到有人說“這可能是日加洛夫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用脫大衣的動作掩飾著自己的緊張,不動聲色地提出疑問:“只是有一點我不明白:它怎麼會咬你?”。原告赫留金還沒來得及解釋,便被認定是“耍賴出了名的!”。將軍家的狗哪裡會咬好人!

從警察口中得知“將軍家沒有這樣的狗”,奧楚蔑洛夫便篤定地說:“我就知道。將軍家的狗全都是名貴的純種犬,而這隻狗,鬼知道是什麼玩意兒!”。顯然,此時重點已經不在案情,而是貶低狗以抬高將軍。這委婉的巴結是媚上的心理在作祟。

人群中再次傳來聲音,“沒有錯,這就是將軍家的狗!”。剛剛說過“要將狗的主人繩之以法”的奧楚蔑洛夫頓覺渾身發冷,披上大衣。他冷酷地訓斥赫留金為“咎由自取”的“蠢貨”時,對狗的語氣卻充滿了溫情,稱它為“嬌嫩的寶貝”。

將軍家廚師證實了“我們壓根兒就沒有這樣的狗!”。奧楚緬洛夫終於鬆了口氣,迫不及待地要把這條“野狗”“斬了”,以求“萬事大吉”。可見,頻繁“變色”對於演技老道的警官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劇情再次反轉,將軍家的廚師慢條斯理地說出“這是將軍哥哥的狗”,讀到這裡,我總覺得廚師在調侃奧楚蔑洛夫,或許在將軍的廚師眼裡,下級警官不過是一條狗罷了。可奧楚蔑洛夫提到將軍的哥哥時,“整個面孔洋溢著感恩般的微笑”,這簡直就是好演員對臉部微表情的精妙把控,能為將軍哥哥的狗做一點事情在他而言也是一種榮光。

最終,奧楚緬洛夫將狗咬人定性為“機靈的”正當防衛行為,故事也就此結束。

讀完小說,我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奧楚蔑洛夫真是個好演員!

現實啟示

契訶夫《變色龍》:不要讓演技淹沒了良知

契訶夫是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誇張地描述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人和事,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大多數關於他的作品的賞析文章都認為,造就小說中人物性格的根源是當時的沙俄專制統治制度。固然,社會制度影響社會風氣,社會風氣又會影響人的行為。但我認為,他筆下那些人物形象還是具有一些能夠從歷史社會背景中剝離出來的普遍性。

就本文而言,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周圍也不缺少這樣的“變色龍”,或許每個人都具備一些“變色”的能力,不過是強弱之分罷了。

像奧楚蔑洛夫這類人,在當下,會被人們酸溜溜地評價為“會來事兒” “混的開”,有可能還會被貼上“情商高”的標籤。這類人具有表演型人格,他們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角色,能當爺爺,能做孫子,這一刻還頤指氣使,一轉身就卑躬屈膝。他們做事只有一個宗旨,一切以利用價值為導向。他們的一切表演只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極致的利己主義的表現。

人生就是一場戲,社會就是大舞臺,其實每個人都是演員。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去扮演我們內心不太喜歡的角色,或許還不得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演技,比如說虛意逢迎,違心拍馬。我們掩蓋自己的本色,為了能夠合群,融入職場生態圈,適當地表演是可以被人接受和理解的,但起碼的良知,做人的底線還是應該堅守。

變色龍改變面板的顏色以適應周圍環境,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捕獲獵物,是為了生存。人呢,當生存已經不再是問題的時候,為了多收三五斗,演戲也應該適可而止,不要入戲太深,讓演技淹沒了良知。

後記

作為一個高齡寫作初學者,準備以學習名作,寫讀後感為起點。歡迎大家批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