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作者:由 黃海閒人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10

一般壘墳多少錢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問碑景區大門

南京市江寧區的湯山鎮,素以其溫泉聞名於世。而馬未都在一個談巴黎方尖碑的節目裡說,去南京,在看過中山陵、歷史博物館後,有時間,務必去這個鎮西北方向的陽山看看,那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方碑。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書法家孫曉雲書寫的“陽山問碑”

去過陽山的人也許記得,在剛進“陽山碑材”景區正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下第一碑”幾個大字,然後就是江蘇著名書法家孫曉雲,手書的“陽山問碑”。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簡介

所謂的陽山碑材,指的是三塊巨石,這三塊巨石上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這麼大的工程,皇家的檔案史料裡也沒有任何記載 ,其“身世之謎”確實是個問題。

1

這三塊巨石是什麼?

這個問題現在已形成共識,有了答案,但是 ,曾經一度是個謎,許多人為此做了不少的調查論證。

民間傳說是歷史考證的依據。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墳頭村方向

陽山旁有個墳頭村,據當地老人講,這個村在從前叫雙龍村,後來因採那三塊巨石 ,三千多工人棄葬於此,便逐步叫成墳頭村,並一直沿用至今。這些採石工人,大多是囚犯,一天不鑿三鬥三升的石屑,就多會被活活打死,打死後就隨便堆埋在這附近。當然,也有累死的,病死的,被石頭砸死的……數月下來,墳冢遍地,墳頭村就這樣得名了。

墳頭村名字的來歷,說明這三個巨石是人工採鑿而成,而且組織如此巨大、勞民傷財的工程,在古代唯有皇家。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之碑座

從已有類似文物的典型特徵,來對比、推斷並得出結論,也是歷史考證的依據。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之碑帽

考古學家透過研究明朝嘉慶年間一座皇家陵寢石碑發現,這類石碑一般由碑座、碑身和碑帽構成。再仔細勘察這三塊巨石,分別已具備明代石碑三部分構成的雛形。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之碑身

古代的文人、官員的詩文、筆記更是歷史考證的依據。

明永樂年間首輔胡廣,是朱棣很倚重的官員。他在其《陽山遊記》裡說,朱棣命他和另外兩位學士實地考察,有“皇帝因建碑孝陵,斫石于都城東北之陽山,……”的文字記載。永樂年間的另一能吏梁潛,曾經參與《太祖實錄》修編,他的《泊庵集》中也有明成祖為孝陵建碑的記載。清代詩人袁枚的《洪武大石碑歌》,進一步證實了有關陽山碑材的民間傳說。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袁枚、胡廣與陽山有關的詩文簡介

至此,這三塊巨石的身份已可以確定: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準備為其父洪武皇帝陵寢,建造巨碑的碑材。

2

為什麼要建此巨碑?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天下第一碑

“大書功德,以告萬世”說。明成祖是個“有詩和遠方”的皇帝,他之所以慘絕倫人 ,奪得侄兒朱允炆的皇帝寶座,不僅僅是權力的誘惑,還因為他認為他會比侄兒幹得好。在繼承和創新的問題,他首先考慮的是朱家統治天下,其天意、天理和政治倫理的合理性。從這種意義上說 歌頌其父,就是昭告大明王朝存在的合理性,更何況人家的父親有亮點歌頌,值得歌頌。而那時候,沒有現在條件,拍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編輯發行一套宣傳專著,編導一臺大戲……,輕而易舉就可以讓一個人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只有以驚天動地的舉措,諸如建巨碑等,才能彰顯讓千秋萬代記住一個人的決心。梁潛的《神龜賦》序裡就有記載,說:“永樂二年十月,皇上思惟太祖高皇帝成功盛德,將紀功孝陵,以告萬世。”袁枚的《洪武大帝石碑歌》就更直抒胸臆了:“大書功德告祖宗,壓倒唐漢驚羲農。”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問碑”背面碑文

“正體統,表孝心”說。靖難之變,先皇帝朱允炆無故消失,如何才能擋得住悠悠之口?這的確可能曾經是朱棣,一度傷腦筋的問題。侄兒如果的確是他殺害,身在那個年代的朱棣,心裡一定內疚、羞愧、害怕,惶惶不可終日,即使侄兒是被逼出走,他也會因違背了先皇遺願,而心感不安。自己過不了這道坎還在其次,天下人怎麼看他,是他能否做太平皇帝的根本。所以朱四爺想借立天下第一碑,安慰九泉之下的皇父,告訴天下人,我是天下最有孝心的兒子,也屬正常的行為。不正常的是,響動過大,乃至到荒唐的程度,最後搞出了一個世界著名的爛尾工程。

“表忠心,拍馬屁”說。那些皇帝身邊的人,為了使皇帝開心 ,自然會在“高大上”上下功夫,至於花多少銀子、死多少人,就無須多慮了,反正天下是他皇帝的家,沒有辦不成的事。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大世界吉尼斯證書

究竟哪一種說法更靠譜?我是沒有標準答案,我相信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你如果獨享真理,真理就會嘲笑你了。但是,我相信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成因,都是由許多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疊加而成。

3

為什麼成了爛尾工程?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未運走的大致原因

歷史選擇了陽山,因為其特殊地質條件,一個王朝看中了它的石材,準備以這個山的巨石,打造體冠天下的皇陵石碑。

歷史又放棄了陽山,明朝永樂大帝主持的建造巨型石碑工程,在開始十個月後,就莫名其妙停了下來,附作三千多冤魂的三塊巨型碑材,被永遠地閒置在那山窪裡,成了明朝歷史上第一大爛尾工程紀念碑。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陽山碑材景區正門

是朱棣皇位穩固,大權在握,沒有了以前的顧忌?是大明王朝國力下降,財政難以支援這個耗資巨大的工程?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朱棣已清楚地知道這三塊巨石,無法運到20多公里之外的明孝陵。要知道,將構成陽山石材的碑座、碑額、碑身三部分按碑式壘起,總高度78米,總重31167噸,確為舉世罕見,碩大無朋。當年的能工巧匠們,想在冬天,以挖井、澆水、結冰的方法,把三塊巨無霸的石頭,運送到目的地,並組裝起來,即使在今天,也是天方夜譚。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碑身與山體構成“一線天”

所以,聰明的大明王朝,就把半拉子工程的責任推給了老天爺,以附近的村名編了個順口溜:“東流到西流,鎖石鎖墳頭;東也留,西也留,神仙也搖頭;若要碑搬家,除非山也走”。“東流”、“西流”、“鎖石”,都是陽山附近的村名。

當然,也有可能是大明王朝藉助當地的民謠,玩了個就驢下坡的把戲,把其中還有部分和山體連著的三塊巨石,順理成章地拋在原地。

陽山問碑,該問些什麼?

碑身與碑帽側影

這樣,歷史又厚待了陽山,讓陽山碑材成了人們磕問皇權更替、歷史成敗的實操現場。同樣,歷史也厚待了朱棣,他也算是個明智的皇帝,知錯就改,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勵精圖治富國安邦。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為歷史所稱道的“永樂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