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作者:由 煙雨探秘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7

夏朝有皇帝嗎

縱觀各個朝代,宦官干政是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從漢末的十常侍之亂到唐朝的甘露之變,宦官一直都在歷史的舞臺上“載歌載舞”。甚至在某一時期(如唐朝),宦官的權利大到可以執掌禁軍,可以操控皇帝的廢立,可以說是權勢熏天。

但要是論名氣,恐怕哪朝的宦官都比不過明朝,在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誕生了數位遺臭萬年的宦官,如:“九千歲魏忠賢”“立皇帝劉瑾”“帝師王振”等等,他們在當時權傾朝野,風頭無兩,甚至一度蓋過了皇帝,但是最終卻都下場悽慘,連一點風浪都沒有掀起,和唐朝的宦官有著天壤之別。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其實這其中的區別,待小編細細的為大家道來。

一、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

眾所周知宦官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權利,跟總是在皇帝身邊是有很大關係的,畢竟皇帝久居深宮,見到的大臣不多,信任一下從小玩到大的宦官很正常。

顯然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洪武十七年(1385),朱元璋在宮門邊立下了一塊牌子:“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並將之定為祖制,令子孫後代不可違之。至此明朝宦官的地位降至最低點。

但老朱的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他萬萬沒有料到,在他死後的幾十年,這塊牌子就會被視做無物,甚至後來被人搬走。關於這件事情還得從朱元璋的重孫子朱瞻基說起。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要說這明宣宗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好人,他為了普及文化,增加後宮的文化水平,特地開辦了學校(內書堂),教太監讀書,可他不會想到的是,這是這一舉動,為太監掃除了進入政壇的最後一個障礙。

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要雖然太監不是流氓,但是明宣宗之前的太監一定是文盲。畢竟大家如果有文化就去考功名了。誰會進宮做太監(因戰爭被俘虜的除外)。

但現在時代變了,太監從沒有文化變成了擁有小學文化的人(進宮教太監讀書的人也就小學水平),雖然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是最起碼認字了,可以看得懂奏摺上的“小螞蟻”了。這也為後來的太監專權打下了基礎。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二、陛下需要公公

後世的很多人認為,明宣宗朱瞻基的這一做法是錯誤的。正是他的這一做法給明朝帶來了禍患。是後世宦官干政的主要因素。但實際上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奧秘。

明宣宗朱瞻基作為一代明君,雖然為人憨厚,可並不傻,他自然能想清楚這其中的利害。教太監文化會導致太監干政這事他心知肚明,但是他依然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制衡文官集團。

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太監都是反派角色。他們臉色灰白,沒有鬍子(這個倒是真的),說話嗲聲嗲氣,帶著一臉壞笑。而大臣則是剛正不阿,一生正氣,說話洪亮。即使面對太監的折磨也不卑不亢,直到慘被殺害。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人們的目光大多隻聚焦在幾個忠臣身上,但卻忽略了大臣們的可怕之處。中國封建時代一直以來的矛盾是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矛盾就變成了皇帝與大臣的矛盾。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很多人認為做皇帝是很自由的,想花錢就花錢,想娶誰就娶誰,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但並不是這樣。

在明朝,大臣是擁有很大的權利的,他們不僅替皇帝管理天下,還要管皇帝的私事,像什麼立皇后啊(成化皇帝),早立太子啊(萬曆皇帝),甚至連皇帝在那個后妃那睡覺都要管(正德皇帝)。實在是太平洋警察——管的寬。

但儘管如此,皇帝還不能把大臣們怎麼樣。大臣們有學識,有謀略,有同學,門生,老師。從數年的寒窗苦讀中走出來,又在朝堂的爾虞我詐中倖存,他們成幫結派,拉幫結夥的威脅著皇權,但皇帝還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因為皇帝那所謂的權利在大臣眼中算是一文不值。他們罵皇帝,諷刺皇帝,甚至氣死皇帝(明仁宗朱高熾),但這都是為了所謂的江山社稷,皇帝又能把他們怎樣呢?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罰他們俸祿?明朝官員不靠俸祿賺錢、給他們貶官?他們求之不得,這樣他們就名留青史了、殺了他們?那公務就得皇帝自己幹了。畢竟誰都不是朱元璋,能從早上批奏摺半夜,並且還能連幹七天。

這個時候,太監的粉墨登場就很有必要了。

三、 當個太監不容易

自明成祖朱棣建立內閣起,大臣們就掌握了票擬的權力,可以處理國家政事,並且還可以將皇帝的奏摺退回。皇帝為了兼職這種情況,設立了四局、八司、十二監,其中司禮監和御馬監權利最大。

先說一下司禮監,他是掌管皇帝的奏摺文書的,相當於皇帝的貼身秘書,其作用不言而喻。由於明朝時期奏摺太多,皇帝自己批不完,便讓司禮監的人將奏摺抄下來,然後讓司禮監執筆太監代為批示。於是當皇帝懶政的時候,司禮監執筆太監就有了很大的權利,他們可以帶皇帝批示和發表意見,可以說是權勢熏天。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但執筆太監還不是官最大的,官最大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他可以說是奏摺成型的最後一道程式,因此權利最大,這份奏摺到底行不行可以說都是他說了算,只要他不給你蓋章,那麼這份奏摺就是一張廢紙。事實上在歷史中,司禮監掌印太監出的名人也最多,如魏忠賢,劉瑾,王振等都做過司禮監掌印太監。

另一個權勢部門是御馬監,雖然這個部門的職責是管理馬匹,但是他還管理著御用兵符,可謂是位高權重,像張永,谷大用等都是御馬監的“才俊”。

相信從小編的介紹中大家可以看出,明朝的太監權利雖大,但是卻還是皇帝授予的,可以說明朝的太監只是皇帝的代言人,如果皇帝不信任太監,也是可以將權力握在手裡。(嘉靖帝在位四十餘年沒有知名太監)。

"立皇帝","九千歲",權勢滔天的明朝宦官,最後為何輕易垮臺

正因為如此,權傾天下的“立皇帝”劉瑾被朱厚照用一張紙條就能輕易解決,黨羽滿朝的“九千歲”魏忠賢連剛上位的崇禎皇帝都鬥不過。因為他們的權利,正是來自於皇帝本人。

參考資料:《明史》、《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