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作者:由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8

晉國趙鞅公佈成文法時遭到誰的反對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鄭莊公擊敗王師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鄭國處於晉、楚等大國中間

東周初年,鄭國曾是名噪一時的小霸,其第三位君主鄭莊公甚至一度擊敗周桓王指揮的聯軍,並稱霸諸侯,從而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之說。但鄭莊公去世後,鄭國陷入了長期的內亂,國勢日衰,加之周邊秦、晉、楚等大國相顧崛起,鄭國地處中原的優越地理位置反而使自己成為各方逐鹿的焦點,局勢岌岌可危。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子產畫像

鄭國正處於危難之時多事之秋,迎來了一位良相——子產,他憑藉自己的優秀才幹使得國力得以恢復,政通人和,百姓富足,並巧妙周旋在晉、楚等國之間,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有據,求得了在夾縫之中長期生存的機會。鄭國人感念子產的恩德,作歌頌道:我有子孫,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植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子產治國

子產死後,因其執政40餘年一直廉潔奉公,家裡一貧如洗,死後竟連墓地和葬埋費用都沒有。百姓們紛紛解囊相助,在全國掀起了一個捐助熱潮,男人無錢物可捐,就把身上的玉佩解了下來;女子無錢物可捐,就把頭上戴的珠簪取了下來,很短時間就聚集了大批財物,還有不少的風水寶地可供挑選。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但子產的兒子謹遵父親遺命,對捐助之物分文不取,而是揹著父親的遺體前往鄭國都城南面的陘山,找了一處石坑安葬。這陘山雖然是秦嶺向東一脈終止處,但海拔高度也有330米,不過這沒有阻擋子產兒子的孝心及百姓們的熱情,他們硬是採用肩扛手抬的方式,用山上特有的紅石為子產壘墓,並將紅墓壘得十分高大壯觀。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陘山特產的紅石

後世的人們又在子產墓前修了一座子產廟,並將子產去世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定為陘山古會。每逢這一天,陘山周邊的長葛、新鄭、禹州3縣百姓紛紛到此登山,焚香祭祀,表達對子產的懷念之情。

葬於陘山的一代名相,舉國自願捐款為其辦理後事,其子卻分文不取

▲子產墓和子產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