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孔子與莊子,誰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誤解千年

作者:由 解憂文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6

老莊是思想家嗎

孔子與莊子,誰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誤解千年

孔子,莊子,都是中國著名思想家,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奠基者,論偉大性而言是不能林比的,況且莊子又為孔子後輩,不同時期的社會特性決定了他們不同的高度。然而其他的不能比較,境界這東西卻可以,畢竟境界是精神的廣闊度,可以用質來衡量。

孔子在官場上是一位十足的loser,雖然早年曾在魯國挑大樑,但後來周遊列國十四載都未受到重用,因為他所堅持的治國理想與當時的“霸道”政策背道而馳。不過孔子在教書育人上很有一套,最著名的當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強加給別人,這句話的境界很高,但是你看莊子說了啥呢?

孔子與莊子,誰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誤解千年

老莊都是政治型的思想家,在其位謀的是國家社稷、百姓福祉,尤其是莊子的“清靜無為”,主張遵從“天時、地性、人心”,為的就是萬物昇平;孔子是政客型的思想家,在其位謀的是自我的福利,能夠入仕高飛是最大的追求。

一句話,孔子是現實的聖人,而莊子是理想的仙。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莊子的話比它少一個字,但境界卻高出一層,此為“己所欲勿施於人”,即使是自己所喜好的,也不要強加給人。雖然莊子沒有將這個思想寫出來,但有一件事足以表明。

話說莊子周遊經過樑國時,便想順道去探望一下老朋友惠子,身為宰相的惠子卻認為莊子此行不懷好意,是為了取代他的位置,於是惠子千方百計阻止莊子進入梁國。莊子聽說這件事後,依舊從容不迫地去會面。

孔子與莊子,誰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誤解千年

見面後莊子講了一個故事:南方有鳥名為鵷雛,從南海飛往北海,途中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候有一隻貓頭鷹在吃一隻腐爛的老鼠,他害怕鵷雛搶奪自己的食物,便趕忙把老鼠藏匿起來,並欲趕走鵷雛:“嚇!”

緊接著莊子說出真意: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惠子聽後才知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自己所珍重的宰相,以為別人也同樣珍重,然而莊子實際上並不“所欲”,惠子其境遠不如莊子。

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己所欲勿施於人”,哪一個的境界更高呢?相比較而言,前者不難,難的是後者。

孔子與莊子,誰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誤解千年

一個不貪杯的人,必定不會去勸酒;一個仗義疏財的人,必定不會勸別人吝嗇。此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假若從“己所欲”出發,就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了:我嗜酒如命,便想要大家都陪我喝;我是個吝嗇鬼,便將別人也看做守財奴。這是人之天性使然,無法避免。

所以說在這方面,莊子或許比孔子的境界更高一些,一國之相又如何,錦衣玉食又如何,只要思想堅定,就不會有過錯。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則莊子的寓言故事:“南海之帝為與,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