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作者:由 鏡鑑青年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1-03

歷史上馮太后是誰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1.被群毆情聖元稹

李純是個聰明人。

六歲的時候,就獲得神童稱號,頒發這個稱號的,是當時的皇帝唐德宗李適。

公元785年的一天,唐德宗李適看到一個不速之客歪歪扭扭的向自己襲來,定睛一看,是他六歲的大孫子李純。

李適心頭一暖,放下手中公務,伸手把孩子抱起來,放於膝上,明知故問:你是誰啊,怎麼坐在我懷裡?(汝誰子,在吾懷)。

這是一句極普通的逗弄,帝王之家和平常百姓,雖然生活方式有著天壤之別,但在爺爺逗弄孫子的技巧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接下來,孫子的回答,卻著實稱得上是前無古人。

小孫子把小臉仰起來,用烏溜溜的大眼睛盯著九五至尊,伸出一隻肉乎乎的手指頭指著自己的鼻子,奶聲奶氣的說:我是第三天子啊!

在場的人頓時都震驚了。

震驚於這個回答的出其不意,卻又滴水不漏。天子,表明自己皇長孫的身份,小小年紀自我認知很準確,深知自己日後的榮耀與責任。但單單說天子,又有犯忌之嫌,畢竟當朝天子他爺爺還活著呢,但是加上“第三”,就不一樣了,爺爺第一,父親第二,自己第三,尊卑有序,時間有別,還附帶體現出深深的孝道。

這個回答十分符合想當年最火的高考作文題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震驚之餘的唐德宗從此深深迷戀上自己這個神童孫子。

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也就是公元805年,這個昔日的第三天子終於成了第一天子,是為唐憲宗。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事實證明,這個爺爺眼中的神童,確實沒辜負李適的期望,即位後,唐憲宗李純奮發有為,一門心思幹工作,發揚祖制搞創新,曾被藩鎮割據搞的焦頭爛額的大唐帝國煥發生機,出現了“唐室中興”。

但是就這麼個聰明能幹的好皇帝,一旦做起法官來,便被人罵成智商為零。

罵他的,是當朝左拾遺白居易。

事情源於皇帝對一場朝廷命官打架鬥毆的判決。

判決如下:稹年少輕樹威,失憲臣體,貶江陵士曹參軍。

大意是元稹你堂堂一御史,卻打架鬥毆,不成體統,降職貶出京外。

這個判決一下,左拾遺白居易頓時眼前一黑,徹夜難眠,他覺得皇帝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怎麼能這麼判決呢?

白居易之所以關注這個鬥毆事件,是因為打架的雙方是元稹和宦官仇士良,仇士良是自己憎惡的死太監,而元稹是自己的心頭肉。

單從這個判決看,處罰的只有元稹一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元稹仗著自己年輕力壯,把柔弱的太監仇士良打的生活不能自理呢。

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鬥毆發生的那天,御史元稹正在進京途中,住進官方招待所(驛站),這個招待所只有一間上房,經理按規定安排給了元稹。

但不一會,內給事仇士良到了,要求住進上房,元稹不肯讓,辯駁說按照當時規矩,御史和中使應以到達先後來定誰住上房。

仇士良聽完,覺得元稹說的十分有道理,便不再辯駁,因為他想到了更簡單的解決辦法,他轉頭看了一圈自己的侍衛,手一揮,眾人一擁而上,直接將元稹從上房打到後花園。

這件事,元稹是受害者,自己佔理不說,還被打成豬頭,怎麼看,都不應該受到處罰。

白居易想到此,便打算直接給皇帝上書,他拿起筆,腦海中又浮現好基友元稹臉上那道深深的傷疤,那是被群毆的時候,一個太監直接拿馬鞭抽到臉上留下的,好基友那張不再英俊的臉,讓白居易非常心疼,執筆的手有些微微發抖。(以馬鞭擊稹傷面)

所以他的上書寫的怨氣十足:宦官先動手並且恐嚇侮辱朝廷命官,現在宦官有罪不處理,元稹無過卻先貶官,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這樣會有損陛下的名聲。

如果口語表達,就是:這種判決真是活久見,皇帝你不怕被天下人噴死嗎?

這封充滿火藥味的上書送上去後,白居易等待著一個結果,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皇帝幡然省悟,重新判決,一種是皇帝勃然大怒,處罰白居易大不敬。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白居易最終等到的,是第三種答案:石沉大海。

沒有回覆是最大的蔑視,你白居易的意見不重要,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元稹領了判決,灰頭土臉的離京而去,從此開啟了長達十年痛苦失意的貶謫生涯。

這麼黑白分明的簡單案子,唐憲宗為什麼要判的如此離奇呢?答案藏在第二個故事裡,第二個故事,是漢朝的一樁更離奇的冤案。

2.被誇卻自盡的太后

漢哀帝建平元年,中山國馮太后被告謀反,這個罪名是封建時代最恐怖的罪名之一,一旦認定,不僅當事人要受極刑,還要株連家人。

但是馮太后絲毫不慌,不僅不慌,反而有些想笑。

舉報她的,是當朝最出名的太醫張由,這名太醫在不久前被皇帝派來給自己的孫子中山王看病,屬於中央派人下鄉送關懷,但是這名太醫看病沒幾天突然離開,跑回京城長安告了自己一狀,罪名是謀反,具體表現是發現馮太后用術詛咒皇帝。

中央非常重視,立馬派專案組進駐查案,專案組擺出的陣仗非常大,先將馮太后身邊的親戚僕人抓了一百多,展開連夜審訊。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馮太后並沒有被嚇到,雖然目前只是個藩王太后,但以前是前任大漢皇帝劉奭的老婆,什麼場面沒見過,再者,詛咒謀反本就是子虛烏有,也不怕查,唯一讓她疑惑的,是這個太醫。

自從來到中山國替孫子治病,馮太后就對太醫以禮相待,太醫也盡職盡責,但突然跑回長安誣告自己,馮太后想不出動機,一旦誣告,太醫和馮太后就必須死一個,查到證據,馮太后玩完,查不出,太醫玩完。太醫為什麼非要壓上性命去誣告?去玩一場你死我活的遊戲?難道他有神經病?

馮太后雖然想不通,但是她確實誤打誤撞的猜到了事實,雖然這是個誰也不敢相信的事實,這個太醫,確實是有神經病。

張由來到中山國後,有一天突然神經病發作,徑自坐車回到了長安,但神經病的勁一過去,清醒過來,非常害怕,因為擅離職守,沒完成皇帝交派的任務,是要蹲大牢乃至掉腦袋的,為了給跑回長安找個理由,才編出了馮太后詛咒皇帝謀反的瞎話。

(由素有狂易病,病發怒去,由恐,因誣言中山太后祝詛上及太后。)

已經到了這一步,張由是不可能承認自己有精神病的,竟然生死賭局已經開啟,那就看馮太后頂不頂的住訊問了。

中央查案組發起進攻,抓了更多的人,用上了更多的酷刑,但是毫無所獲。只能集中力量攻破馮太后這個當事人,力圖讓她親自承認。

但是對馮太后,打不得罵不得,只能談話聊天,簡稱化療。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但是主審官御史丁玄,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是每次訊問馮太后,都被罵的狗血淋頭,我當大漢國母那會,你還穿開襠褲玩泥巴呢,現在逼我承認我沒做過的事情,你小子還沒睡醒吧?

萬般無奈之下,丁玄向中央報告了自己的無能,請求增援,中央很快就派了一個副官來輔助他審案,這個副官叫史立,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並不是一個厲害角色,但是就他訊問時多的一句嘴,讓整個案子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義正言辭底氣十足的馮太后,突然自殺。

史立在訊問時到底說了什麼狠話,能讓馮太后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呢?

其實話並不狠,相反,還是在誇馮太后。

史立說了一段往事:馮太后啊,我聽說當年在皇宮裡,先帝帶著您去看猛獸表演,一頭熊撲了上來,你挺身擋在先帝身前,是何等的勇敢,現在您詛咒的事情,為什麼就沒有勇氣承認呢?

就是這段話,讓馮太后回到家後就自殺了。

元稹和馮太后:歷史上荒唐案的正經邏輯

這段話的玄機在哪裡呢?原來漢元帝劉奭有三個重要女人,即王政君、傅瑤和馮媛。元帝死後,傅瑤成了傅太后,她的兒子成了漢成帝,馮媛成了馮太后,她的兒子成了中山王。

而現在史立說的這段往事,是自己年輕的時候在深宮中發生的事情,當時擋熊壯舉發生後,馮太后受到皇帝喜愛,讓傅太后頗為嫉妒,但這件事過去時間太久,知道細節的人大都老死了,活著的只有目前傅太后,史立來之前,肯定是受到了傅太后的面授機宜。

馮太后內心徹底明白了,原以為是場誣告案,沒想到是場夕陽紅宮鬥劇啊。

馮太后知道,是否詛咒過皇帝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傅太后讓她死,如果繼續撐著,最後定罪要株連九族,為了保全孫兒中山王及家人,還不如自殺來的爽快。

3.尼采的謎底

第二個案子看似離奇,只因無關正義,只是力量角逐而已。而第一個案子,也類似,漢朝打元稹的那個太監仇士良,堪稱唐朝第一太監,宦官勢力登峰造極的標誌人物,某種意義上,誰當皇帝都是他說的算,只要翻開史書,看看甘露之變,就知道為什麼後來那位皇帝唐文宗自比亡國之君,連連哀嘆:今朕受制於家奴。

《哲學的故事》一書裡,曾講過尼采的一個觀點:在我們稱作生活的這場鬥爭中,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善而是力,各色各樣的事物,所有的命運,其主宰是力量,而不是正義。

這句話有點過於黑暗,弱肉強食的味道十足。

但是在上面這兩個荒唐的案子中,卻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海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