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作者:由 楓葉正紅飛雁又南遷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4

歲晚青山路,白首期同歸什麼意思

從王、白的寫景的隱逸詩歌中就能反應出二人關於隱居方式不同的追求。王維嚮往的隱居生活是山間田園生活,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的生活。白居易前期也向往歸隱山林的生活,後來受“中隱”思想的影響,覺得“中隱”更能“致身吉且安”。從王維和白居易隱逸詩歌對生活的描繪,反映出盛唐時期和中唐時期,文士對隱逸文化看法的改變。從遠離塵囂歸隱山林到隱遁塵世之中的改變。王維晚年也並沒有走上歸隱山林的道路,他也和白居易一樣一邊做官,一邊隱遁,過著居官如隱的生活。但王維同時代文人大多走的是真正隱士的道路,例如王維的好友孟浩然,就是唐代著名的隱士。白居易同時代的文士中有很多和他相似的文士。中唐時期居官如隱的生活方式更是十分盛行。王維的隱逸行為就像是開啟中唐文士隱逸方式的鑰匙,王維和白居易的聯絡將在後文進行詳細的論述。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總之,王、白寫景目的是相同的,無論是山水詩,還是生活寫景詩都是透過景物的描繪烘托內心情感。但是他們的寫景詩歌描繪的物件卻各有側重,王維側重山水的寫景,白居易側重居住環境的景物描寫,因此使二人的寫景詩歌呈現出差異性。因為寫景物件側重的不同,使二人詩歌的意象就有所不同,也使二人隱逸詩形成了差異。在王維和白居易的隱逸詩中交友類的詩歌所佔比列也很多,本文涉及的交友詩包括唱和、送別、贈別等,凡是和朋友往來的詩歌都可以包含在內。王、白的交友詩歌中不僅明顯流露出隱逸傾向,而且可以透過詩歌反映出二人的交友情況。王維的交友詩有33首,其中包括贈答詩、送別詩、唱和詩歌。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贈答詩有《贈房盧氏琯》、《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戲贈張五弟諲》、《贈裴迪》等;送別詩有《送孟六歸襄陽》、《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送張五弟歸山》等,唱和詩有:《答張五弟》、《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臺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答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之作》、《酬張少府》等。三種類別詩歌所佔比例差不多。白居易隱逸詩中表現交友的詩歌有32首,其中也包括贈寄詩、送別詩、唱和詩,其中唱和詩較多。王、白的交友詩歌共同特點是給友人的詩歌中流露出隱逸的傾向,如王維的《贈裴迪》:“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這是王維居於輞川時寫給裴迪的,輞川閒居時日日和裴迪相伴,暢遊山水,攜手居於山水之間,如今要回去做官,離別之後,日日想念,常憶同裴遊山水的日子。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再如,《送張五歸山》:“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表現出王維想和張五弟一同歸隱的願望。白居易的詩歌中也有表現歸隱傾向的詩歌。如《登龍昌上寺望江南山懷錢舍人》:“獨上高寺去,一與白雲期。”《招蕭處士》:“請君攜竹杖,一赴郡齋期。”再如,《寄王質夫》:“憶始識君時,愛君世緣薄。我亦吏王畿,不為名利著。……因話出處心,心期老巖壑。忽從風雨別,遂被簪纓縛。君作出山雲,我為入籠鶴。籠深鶴殘悴,山遠雲飄泊。去處雖不同,同負平生約。”同樣流露出歸隱的願望。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從王、白的隱逸詩中看二人交友情況如下:可見二人的交友都十分廣泛,從身份上看,有些是文士,有些為隱者。這些文士也都和他們一樣嚮往隱逸生活。可以看出他們的友人也是志同道合之人,歸隱嚮往是他們共同的心願。與王維交往密切的有裴迪和張五弟諲,在王維詩中多次提及,尤其是裴迪出現最多有9次,張諲出現6次。王維和裴迪的往來密切還表現在,裴迪僅有的30首中,有二十首輞川集詩歌是和王維同題所寫,二人將一個景點作為試題二人分別作詩。而《鳥鳴澗》、《鹿柴》、《青雀歌》等也是和王維交遊是同題創作,另外還有二首則是憶王維的。可見二人關係密切程度。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張諲身份不詳,但從王維的詩歌中可以推測,王、張曾同隱於終南山,因為共同的志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戲贈張五弟諲》、《答張五弟》就是二人同隱終南山期間所作贈送於張。裴迪和張諲都是隱士身份,雖曾經出仕為官,但都時間不長,就歸隱山林了。王維和他們的一樣都有歸隱的想法,但是不同的是王維最後沒有走上真正隱士的道路。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白居易交友詩歌中,與其往來密切的有元稹、元宗簡、劉禹錫和王質夫。白居易和元稹的親密至交不僅表現在詩歌創作理念的志同道合上,還表現在他們攜手歸隱的約定上。在他們的唱和詩歌中都有表現。元稹同樣有嚮往隱逸的想法,二人志同道合。白居易的《寄元九》:“況隨白日老,共負青山約。誰識相念心,韝鷹與籠鶴。”白居易希望告老還鄉之後可以和元九一起歸隱山水,暢遊江海。而現在只能有抱有願望,無法實現,嚮往著鷹的自由,哀嘆自己像籠中之鶴一樣沒有自由。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另外,《昔與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淪落老人追尋前約且結後期》同樣寫了告老歸隱,“不作臥雲計,攜手欲何之。歲晚青山路,白首期同歸。”從這些詩中,既可以看出二人深深的友情,又可以看出他們共同的歸隱理想,和追求高潔的品格。白居易晚年和劉禹錫往來頻繁,二人惺惺相惜還因為劉禹錫對吏隱也十分認同。劉禹錫曾作《吏隱亭》,反映出他對居官如隱的生活認同。白居易的《仲夏齋居偶題八韻寄微之及崔湖州》:“不知湖與越,吏隱興何如。”也提及了吏隱。中唐時期,吏隱的思想已經被文士所接受。因此,白居易的行為並不是獨創,也不是特例。他同時代就有很多相似的文人如姚合等。

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的不同,是否可以反映出兩人的性格不同?

總之,王維和白居易的交友詩歌不僅表現出歸隱思想,而且也反映出他們的交友情況,也看出他們同時期志同道合者大有人在。尤其,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代,對於“吏隱”思想已經得到認可,可見從盛唐到中唐隱逸觀念中對隱居的限制的淡化,也對隱的意義的擴大化。王維和白居易隱逸詩在題材上,呈現出相似之處,他們都創作了描寫景物的詩歌,另外他們都透過交友詩歌表現出對歸隱的傾向情緒。但二人在具體詩歌創作中也表現出差異性。王維的寫景詩以自然景物為主,表現出他生活在山間,過著田園生活。白居易有少量的山上寫景詩歌,更多的是官舍閒居生活,反映出他居官如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