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江南杏林一奇葩:龍砂醫學說概上篇

作者:由 民福康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1-28

有聞而傳之者的聞是什麼意思

□ 吳厚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顧植山 江蘇江陰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

在錦繡江南的長江之濱,歷史名城江陰城東,矗立著兩座秀麗的小山——龍山和砂山。江南杏林的一朵奇葩——“龍砂醫學”就發源在這裡。

“龍砂醫學”形成於宋末元初

考察“龍砂醫學”的形成,還要從宋末元初的陸文圭說起。

陸文圭(約1252~1336年),字子方,幼穎悟,南宋鹹淳初,年十八即以《春秋》中鄉選。宋亡,隱居城東華士,號“牆東”,家居講授。元帝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歲。陸氏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等學,《元史》評論其“為人剛明超邁,以奇氣自負”;“文圭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這樣一位大學者長期定居華士講學傳道五十年,培養了大批文化和醫學人才,為龍砂地區文化的發展和龍砂醫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元代晚期該地區出了名醫呂逸人,因治癒元代著名詩人王逢門人張敘的病,獲王逢作詩相贈而留名青史。

明代中後期呂氏數代均以醫名聞世。祖呂夔,字大章,本姓承,依舅氏改姓呂。史載其“吳中大疫,裹藥囊行,日治百家,活人無算,嘉靖年間,隸籍太醫院”,“人以‘呂仙’呼之”。著作有《運氣發揮》《經絡詳據》《脈理明辨》《治法捷要》等。子呂講、呂讀“醫名俱如其父”。孫呂應鐘、呂應陽繼承家學,“曾任太醫院吏目,善傳禁方而變通,能望氣色決生死”。呂應鐘著有《葆元行覽》、《治效單方》等書,其子呂夢徵亦有醫名。

 清初以姜氏最為著名

清代初期,龍砂地區的醫家以姜、葉兩家世醫,尤其姜氏最為著名。

華士姜氏家傳醫學九世,歷盛200餘年。二世姜禮字天敘,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卒於雍正三年(1725年),著作有《風勞臌膈四大證治》、《仁壽鏡》、《本草搜根》、《春暉堂醫案》等。文獻記載其“岐黃之外,旁及玄功”,“名噪大江南北”,能預知死期;從其孫姜健臨床善用三因司天方推測,姜氏之學為精於五運六氣者。晚清同里名醫瞿簡莊(承淡安的老師)曾評論說:“天敘先生之醫學弘博,有非時下所能望其項背者。”所著《風勞臌膈四大證治》曾入選全國中醫院校四版教材《中醫各家學說》,曹穎甫評其“旁徵博引,參以己意,至為詳審”;承淡安評其“闡揚經旨……抉奧發微,分疏清晰”,“理精辭約,非數十年之學力,曷克臻此哉!”。

從二世姜禮、三世姜宗嶽、四世姜健到五世姜大鏞,“名噪大江南北,數百里間求治者踵相接。”

姜健字型乾,臨床重視運氣學說的應用,善用陳無擇“三因司天方”。據同時名醫繆問記載:“吾邑姜體乾先生治病神效,讀其方必多至二十餘品,心竊非之。然人所不能措手者,投劑輒效,殊難窺其底蘊也。後登堂造請,乃出宋版陳無擇《三因司天方》以示,餘始知先生之用藥,無問內外氣血,每於司天方中或採取數味、或竟用全方,然後雜以六經補瀉之品。故其方似龐雜而治病實有奇功。”文獻記載“體乾遊蘇適居天士(指葉天士)同時比鄰,凡有就葉診棄之者輒為之治。一日見墜淚諮嗟者曰:‘勢將奈何?’急詢其故,知天士斷其木葉落時定難飛渡。體乾即為之診曰:‘病固急矣,勉為處方。’不特璧其診資,並助以藥資,囑服十劑,果驗。天士聞而駭曰:‘是誰能挽回斡旋與?’因知我華士有姜體乾公之醫道。天士先生特來華士謁姜公,並謙曰:‘昔日有眼不識泰山,今特來請出山。’體乾下塌曰:‘餘處窮鄉,貧病者多,不能出。’乃款留而去。”

乾嘉時期的龍砂地區已是醫家匯萃,形成了名醫群體,影響也遠遠超越了江陰及其周邊地區。

嘉慶元年(1796年),學者孔廣居先生在《天敘姜公傳》中說:“華墅(“華士”的舊稱)在邑東五十里,龍、砂兩山屏障於後,泰清一水襟帶於前,其山川之秀,代產良醫。迄今大江南北延醫者,都於華墅。”光緒年間蘇州醫家姜成之收集到龍砂地區清代早中期的戚雲門、王鍾嶽、貢一凡、孫御千、戚金泉、葉德培、姜學山、姜宇瞻、姜恆齋(姜健)九位醫家的醫案彙編出版,書名題為《龍砂八家醫案》。可見這時龍砂醫學的影響已引起當時的醫學中心蘇州醫家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