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作者:由 書香魔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2-11

呂公車誰發明的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冷兵器時代,攻打堅城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對於攻城的普通士兵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試想,如果你是一名攻城的軍卒,頭上敵人的羽箭、檑木、炮石雨點般落下,身邊袍澤死的死殘的殘,慘叫聲不絕於耳;你心一橫,口銜短刀頭頂盾牌,手腳並用飛快地在雲梯上攀爬。很幸運,你沒有被飛箭和石頭擊中,也沒有被金汁糊一臉,順利抵達城頭。你心中狂喜,剛從城垛間探出半個身子,就有四五種兵器從不同的方向劈砍刺過來……雲梯上根本沒有騰挪躲閃的空間,於是,你就像被穿在烤叉上的一隻雞那樣掛掉了,從“先登”起步成為一代名將的夢想就此破滅。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攻城為什麼這麼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守城方居高臨下,佔據地利;二是攻城方的部隊沒有施展的空間,只能採取“添油戰術”用人命慢慢堆。為了彌補這兩點劣勢,攻城一方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搭起一個跟守城方城牆高度齊平甚至更高的高臺,讓弓箭手在高臺上進行火力壓制。官渡之戰中,袁紹就採用過這個辦法,搞得曹老闆一度非常尷尬。像這樣: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再後來,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構想:可不可以給高臺裝上輪子,讓大批士兵在高臺上嚴陣以待,再推著高臺抵近城牆,這樣不就可以讓士兵直接攀越城牆,與敵交戰了嗎?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可行的。於是,本文的主角——呂公車,華麗登場了。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呂公車,是一種巨型攻城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士兵,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進攻時用人力或畜力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透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拼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為什麼要叫“呂公車”?據傳,這車是人稱“呂公”的指姜尚姜太公發明的,實際上,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和姜太公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呂公車體積龐大,往往對守城兵士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從而亂其陣腳。但在實際戰鬥中,呂公車取得的戰績是相當有限的,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價效比不太高的攻城器械。為什麼呢?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主要原因有三點:一,形體笨重,受地形限制。呂公車體積龐大、重心太高,加上實在太重,壕溝、土坑甚至崎嶇不平的路面,都會給行進中的呂公車造成影響;二,動力問題難以解決,無論是牛拉還是人力牽引,都要佔用大量寶貴的畜力和人力;三,採用呂公車與守城方對攻,雙方都在對方的有效射程內,但守城方有弩炮、石炮甚至火炮等重武器,呂公車獲得的優勢仍然有限,達不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1621年,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叛亂,當時,叛軍將成都團團圍住,晝夜攻打。這天城外忽然喊聲大起,守軍發現遠處一個龐然大物似的戰車用許多牛拉著,向城邊接近,車頂上一人披髮仗劍,裝神弄鬼,車中數百名武士,張強弩待發,車兩翼有云樓,可俯瞰城中。戰車驅近時,霎時毒矢俱下,城上守兵驚慌失措。守備朱燮元見狀沉著若定,告訴官兵這就是呂公車。立即命令架設巨型石炮,以千鈞石彈轟擊車體,又用大炮擊牛,牛回身奔跑,呂公車頓時亂了陣腳,自顧不暇。可見,只要掌握了反擊的套路,呂公車也改變不了戰局。

後來,太平軍攻桂林時,也使用了呂公車,清軍用炸藥、火炮攻擊,這些龐然大物很快起火燃燒,倒在城牆腳下。此後,呂公車在戰場上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有趣的是,呂公車的創意,在外國藝術作品中同樣存在。比如《星球大戰》中最有名的載具明星AT-AT,是星戰中銀河帝國的地面主要運輸工具。每輛AT-AT能夠攜帶40名衝鋒隊員,並且裝有能夠反射能量武器的護甲,裝備有兩門重型鐳射炮和兩門高能粒子炮,這簡直就是科技時代版的“呂公車”啊!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當然,它的弱點也和現實版的呂公車是一樣的,重心太高,嚴重受地形限制。於是義軍同盟在雪地飛行艇上安裝了鉤子,只要用繩子絞著AT-AT的腿,它一移動,就會被絆倒……

古代攻城戰中的“呂公車”,可一次將百名士兵運上城牆!

網圖侵刪

這就是“呂公車”的故事。對於呂公車,您有什麼要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