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作者:由 楊帆老師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2-19

蜀郡是什麼意思

內江,古稱

漢安

,美稱

甜城

四川省

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

沱江

下游中段,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本文將探討內江歷史時期的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秦代蜀郡

先秦時期,四川屬巴蜀之地,戰國中期時,秦國趁巴蜀戰亂之際派兵佔領巴蜀之地。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秦代時,內江屬蜀郡。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西漢益州犍為郡

秦朝滅亡後,西漢在郡縣制的基礎上,承認了部分諸侯國的存在,實行郡國並行的體制。西漢中期後,增設州牧(刺史部)監察地方官員,後逐漸演變為郡縣之上的軍政機關。內江屬益州刺史部,犍為郡。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益州犍為郡漢安

東漢時期,行政區劃與西漢時基本相同,依舊實行郡國並行的體制,內江屬益州刺史部犍為郡,地名漢安。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蜀漢益州江陽郡

東漢後期,州牧長官與地方豪強地主勢力逐漸膨脹,日益威脅中央政權。黃巾起義後,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國家陷入長期的軍閥混戰局面。三國時期,益州地區屬實力最為弱小的蜀漢政權。內江屬益州刺史部江陽郡,地名漢安。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西晉益州江陽郡漢安

三國後期,長期維持盟友關係的東吳與蜀漢政權相繼衰敗,蜀漢最終被曹魏消滅,西晉取代曹魏之後,渡江滅吳再次完成統一。內江屬益州江陽郡,地名漢安。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齊益州東江陽郡

在實現南北統一後,司馬炎志得意滿,西晉朝政迅速走向腐敗。司馬炎幻想著透過分封皇子建立諸侯國,並且允許諸侯國擁有數量相當的軍隊,這樣就可以避免權臣篡位。西晉的分封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使得國家在內耗中走向了滅亡。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頻繁,行政區劃也相對混亂。南齊時,內江屬益州東江陽郡。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隋資陽郡

南北朝後期,經過數百年的分裂與戰亂,南朝逐漸走向衰落,北朝西魏(北周)集團在統一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隋朝取代北周之後,渡江滅陳,結束了南北對抗,再次開創了大一統的局面。為了避免東漢末年以來地方勢力膨脹的局面,隋朝重新實行郡縣兩級行政,內江屬資陽郡,地名內江。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唐嶺南道資州內江

唐朝建立後,在郡縣以上增設道級行政區,實行道、州、縣行政模式,並在部分地區設定節度使與都督府,掌管地方軍政大權。內江屬嶺南道資州,地名內江。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北宋梓州路資州

北宋建立後,統治者吸取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特別是五代十國以來武將專權,政權頻繁更替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行政上,北宋實行路、州、縣行政模式,並大力削弱地方財政與軍事力量。北宋時內江屬梓州路資州,地名內江。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宋潼川府路資州

南宋初期,在經過長期的軍事較量之後,宋金達成了和解的局面,雙方以秦嶺(大散關)至淮河為界。行政區劃上與北宋基本相同,內江屬潼川府路資州,地名內江。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元四川成都路

13世紀後,蒙古勢力迅速崛起,經過長期擴充套件,13世紀末,元朝完成統一。在行政區劃上,元朝繼承了兩宋的一些制度,並推行行中書省制度,開創了後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內江屬四川行省,成都路。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明四川成都府內江

明代初期,統治者對元代的行省邊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並改稱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但民間仍習慣稱之行省。調整之後的行省邊界與後世已基本相似,內江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地名內江。

古地名演變:四川內江古代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清四川資州

清代建立後,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代的體制,對行省邊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基本奠定了後世行省邊界的基礎。內江屬四川行省資州,地名內江。

相關資料來源於《中國歷史地圖集》與《中國地名沿革對照表》,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歡迎點贊與關注楊帆老師!

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看歷朝歷代行政疆域與區劃管理,歷史地理學必備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