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作者:由 人物深度觀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2-06

北洋軍閥段祺瑞是誰擊敗的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段祺瑞,清末民初風雲人物,北洋軍閥建立者之一,袁世凱的左膀右臂,號稱“北洋之虎”;1916年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帶領皖系軍閥把持北京政府大權,以正統自居,權勢滔天。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段祺瑞)

我們先看看段祺瑞的超強履歷,

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加上臨時執政,曾經三造共和

。這樣的經歷,幾乎無人可敵,不過就是失敗起來,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先看看怎麼三造共和的。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重新出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段祺瑞被任命為第一軍統領兼湖廣總督。在袁世凱逼清帝退位的過程中,段祺瑞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他聯合了幾十名實權派將領聯名上書,才讓裕隆太后下定決心,同意釋出清帝退位的詔書。這被稱為段祺瑞的

“一造共和”

1915年,膨脹的袁世凱要滿足一下個人的虛榮心——稱帝。段祺瑞是德國留學回來的,而且一向支援共和,因此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曾五次勸諫袁世凱。袁世凱不僅不聽,反而埋怨段祺瑞的不支援。段祺瑞受袁世凱知遇之恩,無奈之下,只能辭職隱退。對袁世凱稱帝的事實,和王士珍一樣,段祺瑞既不參與,也不說話。袁世凱死後,在段祺瑞的支援下,黎元洪繼任民國大總統。段祺瑞則出任國務總理,獨掌軍政大權。透過這番操作,段祺瑞既平息了南方革命黨的反對聲,又恢復了國會和《臨時約法》。這被稱為段祺瑞的

“再造共和”

一戰期間,段祺瑞力主加入協約國,而黎元洪表示反對,這就是“府院之爭”。無奈之下,沒有實權的黎元洪請 “辮帥”張勳來京調解“府院之爭”。張勳心裡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復辟帝制。進京後,張勳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然後擁立溥儀稱帝。段祺瑞聯合馮國璋立刻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討伐張勳,張勳兵敗,這就是前後僅僅持續了12天的鬧劇:“張勳復辟”。段祺瑞因為討逆有功,獲得

“三造共和”

的美名。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馮國璋)

趕走張勳,馮國璋成為總統,段祺瑞繼續當總理,但性格火爆的段祺瑞想武力統一南方,溫和派的馮國璋想和平統一,這就是第二次“府院之爭”。結果兩人相約一起下臺,選舉老好人、老資格、袁世凱的老夥伴徐世昌為總統。但實際大權仍被段祺瑞所掌握。

因此,直系和皖系爆發了戰爭,稱為“直皖戰爭”。 但是就是這樣強大的段祺瑞和皖系軍閥卻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短短5天就一敗塗地,段祺瑞勢力從此一蹶不振,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

段祺瑞缺乏自己的嫡系部隊,軍閥的權力來源於自己手中的軍隊,段祺瑞缺乏嫡系部隊使得權力不穩。在整個北洋體系中別看段祺瑞位高權重,卻很少有在一線領軍的機會,主要是進行統籌全域性、軍官教育培養的工作,北洋軍官多是他的門生故吏,這使得段祺瑞威望很高,但是一旦發生利益衝突,這種師生關係也就不好使了。

身為軍人的段祺瑞也明白依靠他人軍隊不是長久之計,因此1917年段祺瑞把持中央政權後,以參加一戰為名編練參戰軍,到1919年共編成了三個師,這些才是段祺瑞的嫡系部隊。但是1920年就爆發了直皖戰爭,剛剛完成編練、作戰經驗稀少的參戰軍對陣直系、奉系的聯手進攻還是太弱了。

其次

輿論未佔上風。為了達到武力統一的目的,段祺瑞以東北的鐵路、礦產等資源為擔保,向日本人借款組建了一支對德國宣戰的“參戰軍”。一戰結束後,“參戰軍”改名為邊防軍,共計有三個師的兵力。後來,段祺瑞麾下大將徐樹錚又以收復外蒙為理由,組建了一支4個旅的西北軍。對於沒有帶過兵的段祺瑞來說,這兩支軍隊就是他所有的嫡系力量。

段祺瑞組建軍隊的行為,很快激怒了曹錕。為了師出有名,以曹錕為首的直系開始在國內痛數段祺瑞的罪狀。1920年7月12日,在直皖戰爭開戰前夕,吳佩孚發聲稱“海內分崩,追原禍始,段為戎首”。他指責段祺瑞在巴黎和會上賣國,私自向日本借大量外債,並痛斥段祺瑞先後推翻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亂臣賊子。

儘管段祺瑞很快以自己“三造共和”,曹錕、吳佩孚之流私通張勳復辟為依據進行了反擊。但就當時的輿論風向來說,段祺瑞依然處於下風。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段祺瑞身後有日本人的身影,這是大眾所不能容忍的。

是識人不清,導致“武統”破滅。段祺瑞在成為陸軍總長,袁世凱並沒有給他配備得力助手。沒有辦法,段祺瑞只好自己找人了。他看中了徐樹錚,可是袁世凱卻認為徐樹錚不足以幹大事,就不是很同意。

其實,袁世凱的看法是正確的。不得不說,段祺瑞的能力很強,但他在識才方面卻是不太精通。而且他用人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如果他喜歡一個人,就會一直用那個人,而不考慮能力等方面。

段祺瑞一生中在用人方面至少犯了兩個錯誤,頭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徐樹錚。徐樹錚很受人追捧,原因是他的才能和將外蒙古收復回來。徐樹錚成為段祺瑞的助手後,幹了很多蠢事。段祺瑞將很多權利都給了徐樹錚,徐樹錚就得意忘形了。做什麼決定之前,他也從來不問問段祺瑞的意思。在與梁啟超以及研究系的“合作”後,徐樹錚擅作主張,將他們扔在一旁,再也不過問。還有,徐樹錚曾借錢給張作霖,希望張作霖能夠帶領奉系幫助他打退湖南的湘桂聯軍。可是沒想到,奉系拿了錢卻不幹事,直接回到了東北。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徐樹錚)

徐樹錚還曾殺害擁有高資格的老臣陸建章。這一殺可麻煩了,陸建章的侄女婿馮玉祥找徐樹錚給陸討個公道,將徐樹錚給殺死了。

段祺瑞的第二個錯誤是張敬堯。張敬堯本人沒有什麼本事,帶隊也不行。可是段祺瑞卻很相信他,把寶都押在張敬堯的身上。段任命張為湖南督軍,惹怒了有功直系的將領吳佩孚。張在湖南燒、殺、搶、奪,湖南發生驅張運動。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張敬堯)

有人曾這樣說過,段祺瑞這個人就是下屬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這也導致了他的失敗。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1924年盧永祥(右三)與段祺瑞(中)、張作霖(左三)、馮玉祥(左二)等在天津合影)

最後段祺瑞等皖系軍閥將領在軍事上缺乏總體規劃。直皖爭端中是皖系首先提出了“武力解決”的口號,但是皖系在戰前卻準備不足,反而讓直系率先展開進攻;另外皖系將領盲目輕敵、私心太重、兵力部署非常隨意,造成東西兩路大軍缺乏合作,被直系將領吳佩孚抓住機會突襲了皖系的前線司令部,皖系部分高階將領被俘投降,造成皖系全線潰敗。

號稱“三造共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什麼5天就一敗塗地?

(吳佩孚)

吳佩孚此人很有戰略眼光,戰爭開始前,就已經發現聯合張作霖的必要性,因為只有奉軍入關,皖系的主力才會被牽制,如此擊敗皖軍就變得輕而易舉。直皖戰爭是軍閥混戰史上最短的一次戰役,此戰徹底改變了局勢走向,直係軍閥也得以控制北京城。直皖戰爭後,直系也真正成為了北洋政府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