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北漂”的行吟——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

作者:由 民生週刊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4-25

女肖讀什麼

多年前,與皖籍作家洪鴻相識在一個小範圍的酒局。記得他話不多,很安靜,要是說話也寥寥數句,很濃重的家鄉口音,雖然我們同為安徽人,但要是不認真聽,很難聽得懂。他給我的印象極深,因為作家們在一起,絕大多數話很密,特別是幾杯酒下肚,無論是天下大事,還是風花雪月張口就來。但是洪鴻是個例外,就那麼安靜地坐著,有時起身給大家添添茶水。他喝酒從來不打官司,酒品特別好的那種。

就是那次聚會,雖然算不上對他有什麼瞭解,但是卻讓我好生佩服。對於文學,我幾乎是玩票的性質,興趣來了寫兩筆,沒有什麼興趣的話,找各種理由不動筆。洪鴻不一樣,文學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信仰。因為他為了文學,半輩子過著北漂的生活。他跟我說期這段經歷的時候同樣是寥寥數語心靜如水的那種,在我看來如此不平凡的經歷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生活的必然。我曾感嘆從心底裡熱愛文學的人,是真作家,我是自愧弗如。

去年十月我來甘肅臨潭掛職,在京的時間極少,所以到如今跟他幾乎沒有聚過,電話到時撥打幾次,因為兩個人的檔期不同,聚會成了奢望。前一段時間,收到了他給我寄來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安徽文藝出版社),雖然近段時間工作繁忙,我還是陸陸續續算是很認真將此書讀完。之所以有這樣的耐心,是因為長久以來洪鴻為了文學而北漂的經歷讓我感到好奇。我想看看洪鴻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作家,能為文學做出這樣的付出?“1997年6月,我辭去工作,揣著自己僅剩的5元錢,找大哥借了200元路費,直奔北京,圓我心中的文學夢”,這是《北漂改變我的人生》這篇文章的開頭語,如此簡單的理由,放棄了在老家的工作。在舉目無親的北京,他身無分文,睡過車站的廣場,涵洞,地下管道……後來在安徽同鄉的幫助下,幫人編輯書籍,以微薄的報酬得以艱難的生存。這段經歷,很顯然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更何況曾經有正式工作又是作家身份的人。

“北漂”的行吟——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

文人亦為稻粱謀,但是洪鴻好像不是,他更多想法在於充分的放飛自己。他在《隱退江湖,迴歸文學》這篇文章中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心思,而且做出這個決定正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文學狂熱漸趨退潮之際,對於那時的文學,不能養家餬口這種狀況之下,如此的決定是需要非凡勇氣的。當然在二十多年的北漂生涯,發表各類文學作品200萬字,紀實新聞類作品近300萬字,並出版長篇紀實文學《農家女肖雲燕與薩馬蘭奇》及非虛構作品選集《花落人間》,還有多本中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取得這樣的文學成就,是他奮鬥的必然。

這本書通篇都是寫北漂生活中的人和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所有的文章對於自己在北漂生活中的艱難部分或是不提,或是一筆帶過,給讀者看到的更多的積極向上的樂觀,對生活始終處於感恩狀態,對文學始終處於感激狀態,這確實不易。誰都會遇到艱難事,他在《學會撫慰自己》這篇文章中用文學的語言這樣記述:“倒黴時要學會在破爛事中挖寶”,這樣的心境,恐怕是他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制勝法寶。

《歲月生出的雜念》這本散文集,很多文章如《歲月生出的雜念》《民工老李》《人在旅途》《結髮就是一輩子》等等,充分體現了洪鴻看社會的睿智眼光,平靜心態對待生活的哲學思想,作為作家所體現出來的悲憫情懷,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深刻思考,看似平實的文字讀後都會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和深沉的思考。

這本散文集,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作家洪鴻北漂的心靈史。他以豁達的思想,坦然的心態來看待北漂這段歲月,正如他在《人生就是一趟旅行》中寫的那樣:“真的,既然愛了,就別放手。別忘了,人生只是一趟旅行,你不知道哪一天就到了終點”。

寫作需要接地氣,來自社會最底層最細微之處的文字,自然散發出人間不一樣的煙火,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就是。

作者簡介:高眾,原名王志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文章近200萬字,著有長篇小說《白衣江湖》,散文隨筆集《生如蘭花——一位醫生眼裡的生命與死亡》等,現供職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