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作者:由 虎牢關小卒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03

務耕織尚軍功分別指的是商鞅變法中的什麼措施

秦國能夠最終實現統一,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地理的……在統一過程中,最直接、最具體則是策略的運用,他們加速了秦統一全國的程序。

秦孝公時期:聯合齊趙,削弱強魏(一)

秦國建立之初,國小勢弱,長期處於戎狄的包圍之中,建國之初的幾百年間,幾乎與東方諸侯沒有接觸。

到了秦穆公即位,秦國招賢納士,東敗晉國,西破戎狄,國勢大振,開始活躍在爭霸的歷史舞臺。然而秦穆公逝世後,直至戰國初期,秦國陷入長期的內亂之中,逐漸落後山東諸國,日漸被輕視。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秦獻公即位後,實施了一些變法措施,秦國國力開始增強,逐漸縮小與山東諸侯的差距。經過秦獻公20多年的努力,公元前364年,秦軍伐魏斬首6萬,這是步入戰國後,秦國對山東諸國的首次勝利。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這位年輕的君主下達了求賢令,意欲重振秦國國力,與中原諸侯一爭高下,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

在求賢令的感召下,一代變法奇才商鞅趕赴秦國。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大梁造,主持變法活動。商鞅內立法度,務耕織,外勸戰事,獎勵軍功,秦國不但擁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更擁有了一支勇往無前的虎狼之師。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秦國的東面是魏國的黃河防線,西面和北面是遊牧民族,南面則是無窮的山脈,因此秦國要想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必須向東擴充套件。

戰國初期,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將,在河西修築了一條牢固的防線,組成了一條遏制秦國通向東方的戰略要地,河西使得秦國東擴長期受阻。

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步確立了對外策略:內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簡單來說就是中立楚國和韓國,聯合齊國、趙國,集中力量攻打魏國。

秦國先與楚國結成姻親關係,後與韓國達成和談,同時商鞅鼓動魏惠王: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在商鞅的蠱惑下,魏惠王自恃實力強大,出兵攻打韓國,企圖實現一統三晉的幻想。

在秦國的運作下,魏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魏國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採納孫臏之計,出兵攻魏,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

一年後,秦國與齊、趙組成伐魏同盟,三國同時出兵攻魏。在秦、齊、趙三國夾擊之下,魏國東敗於齊。西敗於秦,北敗於趙,國力自此不振,主動放棄了原先侵佔秦國的河西領土,以緩解兩線作戰的壓力。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魏國的衰敗是從秦孝公時期開始的,這一時期,秦國不僅收復了部分河西失地,更是積累了對魏國作戰的經驗,這為秦惠王時期向東擴張增強了信心。

秦惠王時期:連橫弱楚(二)

公元前337年,秦惠王即位,車裂了與自己素有嫌棄的商鞅,開始重新制定對外政策,試圖尋找一種能夠迅速制服東方諸侯的手段。

不久之後,主張連橫的張儀成了秦惠王的寵臣,被任命為秦相,主持秦國外交事務。

張儀上臺後一改對魏國的敵對態度,並將攻取的蒲陽歸還給魏國,同時派公子入魏,向魏國表達和解的願望。

公元前321年,魏國公子出使秦國,張儀藉機遊說,表示希望前往魏國擔任官職,魏惠王不知張儀的陰謀,欣然應允。

張儀演了一出免相離秦的戲,不明所以的魏惠王,任命其為相國。張儀旋即向魏惠王提議:聯合秦、韓,攻打齊楚。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此時魏國朝堂上,也並非沒有明眼人,實權派惠施正是其中一位。惠施揭露了張儀的用意,順勢提出:合兵齊楚,以抵抗秦國。最終,魏惠王採納了惠施的意見。

在惠施的斡旋下,魏、趙、齊三國的關係大為改善,張儀的合作計劃受到挫敗。張儀在魏國行動不順,暗中鼓動秦惠王伐魏,於是秦國大軍一舉攻佔曲沃。

秦國原本打算透過武力施壓,迫使魏國屈服,實行秦、魏連橫。然而事與願違,秦國的軍事行動反而堅定了魏惠王的抗秦決心,加強同齊、楚的友好關係。

正在此時,恰逢公孫衍搞合縱,魏惠王大力支援其遊說活動,終於在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楚五個國家組成合縱聯盟,楚國被推舉為合縱長。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一年後,合縱聯軍出兵攻秦,然而剛開始楚、燕便掉鏈子,實際上與秦國交兵的只有韓、趙、魏三國。秦國出兵迎戰,雙方激戰於修魚,聯軍損失八萬兵力,合縱失敗。

而此時的盟友齊國,不但不出兵幫助魏國,反而趁火打劫,出兵攻打魏國東部領土。齊國的不講義氣,令魏惠王氣憤不已,於是轉而踹開公孫衍,聽取張儀意見,開始走連橫路線。

早在搞連橫之初,張儀就提出:魏國是合縱的核心,楚國是合縱的領袖,魏國臣服,如果能夠順勢制服楚國,就能對合縱釜底抽薪。搞定了魏國,張儀便將合縱的重心放在楚國身上。

張儀抵達楚國後,承諾以商於六百里土地作為齊楚斷交的條件。六百里土地,使得楚懷王利令智昏,聽信了張儀的承諾,果斷與齊國斷交,甚至遣使將齊王臭罵一頓。

《過秦論》背後的歷史故事,秦統一六國的策略演變

然而,楚國與齊國斷交了,又等不到秦國土地,於是出兵攻秦,最終在丹陽、藍田兩次大敗,國力大挫,不得不答應張儀的條件,臣服於秦國。

張儀在秦惠王時期的連橫政策,不管是削弱魏國,還是削弱楚國,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拆散合縱聯盟,連橫也取得了魏楚臣服的目的。當然,連橫也有不足之處,他只是一種和平的擴張手段,並不能贏得土地。想要兼併別國,根本上還得依靠武力,這也是秦武王驅逐張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