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西雙版納廉吏故事|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作者:由 福建大小事兒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09

廉明公正是什麼意思

【來源:西雙版納州紀委_廉史鏡鑑】

近期,《雲南紀檢監察》雜誌(2022年第5期),刊發一篇廉吏故事文章:《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西雙版納廉吏故事|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雲南紀檢監察》雜誌刊發截圖

全文如下

↓↓↓

走進勐臘縣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館,鎮館之寶——“斷案碑”矗立在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作為普洱茶歷史的見證,“斷案碑”記載的是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易武茶農因茶葉稅負擔過重,全寨茶農聯合上告到易武土司署未獲支援,易武土牟(土司)還派兵抓人,茶農們遂告至普洱府,訴求將茶葉稅從一兩七八錢每擔減至七錢二分每擔。當時普洱府的官員採納了茶農意見,裁定由易武土牟和易武村民共同遵守茶葉稅收制度,將茶稅減至七錢二分每擔,並限制易武土牟的出入排場、消費、公務費用等,以減少其收取茶稅的理由。茶農打贏官司後,各寨奔走相告,又恐日後生變,於是集體捐資特立此碑,以此存證。

西雙版納廉吏故事|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易武鎮景觀大門

歷經180年的風雨,“斷案碑”上的圖案、文字依舊清晰,碑頂正中央是一個由飛鳥祥雲托起的“日”字。“日”字下方是月牙,再下面寫有“永遠遵奉”四個大字,寓意著日月為證,永遠遵奉這個判例。“永遠遵奉”四個大字下方右側的“斷案碑記小引”生動地記載了這個判例的來由、始末。當時的人們還將普洱府正堂黃主(黃中位)詳斷的案錄刊於左,以為遵奉。

西雙版納廉吏故事|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館

石碑是沉默的,但碑上的文字隔著百年歲月,依然迸發出歷久彌新的聲音:“竊維已甚之行,聖人不為。凡事屬已甚,未有不起爭端也。如易武春茶之稅,每擔收壹兩柒捌錢,已甚揭極。”這樣的文字,無聲勝有聲,有情更有理,表達的是老百姓對於公平正義的渴望和呼聲。而從“斷案碑”上的文字,歸納出的判決條款細緻入微,很有旨趣。既有總款:“易武私設刑具,訊系管理押罪人,但不得妄拿無辜,其抽收地租仍照舊例。”又有稅收的分配:“易武一寨上納土署銀貳錢以作土官辦公養膳,一錢存寨內辦公。”還有對土牟權利行使的限制:“易武土牟因公出入,夫不得過二十名,馬不得過十匹,該土牟無事不得出寨及黑夜行走,遇有公件許用火把夫二名、馬一匹”“如遇江上派欽,仍照通山分剖由思由江回署,各首目拴線只許用雞酒,銀鐲聽其民便,不得苛索”“該土牟有事,需銀借貸,聽其民便,不許逼借”等等。

西雙版納廉吏故事|公正廉明斷案傳世

“斷案碑”正文

而對判決的執行,當時裁判者寫下文字表達出的分量感十足:“迅即扎飭該土牟遵辦,毋得玩違,該民人等亦毋藉詞藐抗,均於查究切。”一方面是土牟不得“玩違”,另一方面是該民人等也不得“藐抗”,可見當時對於訴訟雙方不偏不倚、平等對待的態度,同時也表現出了裁判者對於官員公正廉明權威的自信。

茶罷離山,茶山漸行漸遠。易武茶的回甘是最有名的,哪怕你走到百里之外,嘴裡依然是甜的。而在易武茶農心中同樣回甘的,還有那“永遠遵奉”的公正廉明“斷案碑”。那些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期待,那些對於司法權威的尊重,那些對法令如碑的嚮往,穿越百年,依然不減。(

勐臘縣易武鎮紀委 趙曉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