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孩子羞澀內向很膽小?請不要過早給娃下定義!

作者:由 粒粒西遊記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01

什麼時候需要下定義

作者:粒粒

圖片:網路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娃娃。哪怕是同卵雙胞胎,出生時連媽媽都經常認錯,在成長的過程中,差異也會愈發明顯。這並不只是相貌的差別,更多的可能是性格。 所以你會發現,同是一個娘一個爹的一奶同胞,個性則有可能南轅北轍: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一個好動,一個喜靜;一個能說會道,一個沉默少言;一個愛交朋友,一個喜歡獨處。

我無法得知促成單體個性的成因,只是覺得那可能綜合了基因、環境、性別、手足次序、養育方式、成長故事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我可以明確一點的是: 性格沒有對錯,要相信任何一種個性的孩子,將來都會有用武之地。而外向不一定就優於內向,羞澀並不是缺點,膽小不容易惹事,否則,如果攤上個膽大包天的娃,這一路上就得增加許多提心吊膽和寢食難安。

孩子羞澀內向很膽小?請不要過早給娃下定義!

只是在孩子年幼時,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希望孩子一下子衝進幼兒園後就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就在班級裡活躍主動,就可以見到男路人甲叫叔叔,女路人甲叫姐姐。希望孩子可以是外向、活潑、膽子大,並且可以不費力氣地融入到TA的圈子裡。

習慣上,我們總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更加令大人放心。或許,我們的偏見造成了過早地去下這個定義的行為,因為我們成年人就希望自己是這樣的,認為只有屬於一個集體,融入一個圈子,能夠有社交能力,才會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其實,如果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並不正確,起碼不完全正確。 我們不需要任何圈子的認可,只要我們內心自我篤定,真理有時真的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也不需要一大堆可有可無的朋友,現在有個詞叫無效社交,很多時候無限度地擴大社交去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們更不需要多麼能說會道,因為真正的知心朋友,絕對不是靠嘴贏得的。

孩子羞澀內向很膽小?請不要過早給娃下定義!

這世界上,有適合外向人的工作,也有隻能內向人勝任的崗位。膽子大的可以挑戰無限可能,同時也容易帶來更多的風險。因此,世界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就是因為有著性格各異的人在不同的位置上發出不同色彩的光。如若只有外向,大膽與能交談的人,想想都覺得世界燥得慌,趕緊得逃到火星上肅靜一下。

所以我說,內向、羞澀與膽小,並不是缺點。於成年人不是,於孩子那就更不是。 內向的孩子可能更謹慎,羞澀的寶寶更敏感,膽小的娃娃更溫柔。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所以有利有弊,有好有壞,就像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那麼,媽媽們不必為此過於擔憂,更不能給孩子貼標籤,或者強迫孩子去做TA不願意做的事情。順勢而為,順其自然,合理引導,靜待花開。

學校開學之際,很多寶寶邁進了幼兒園的大門,於是,更有媽媽心焦:孩子怎麼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合群大膽呢? 其實換位思考,作為大人的我們,初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裡時,心中不是也會有點膽怯和羞澀嗎? 更何況,孩子有孩子的方式,他們就偏向於慢慢來,那我們就多一點耐心,慢慢等,或者,乾脆就做一個內向、害羞、膽小、甚至不太合群的娃,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孩子羞澀內向很膽小?請不要過早給娃下定義!

要知道,與眾不同的那個孩子才真正有可能是將來脫穎而出的人。喜歡王小波的人都知道,他在幼兒園時就是沉默寡言,呆呆傻傻的。其實並不是他呆,而是其他孩子跟不上他的思維。

因此,身為父母,我們應當全盤接收自己的孩子,除了愛,就是肯定和鼓勵,用合適合理和積極的方法去激發孩子的優點,適時地糾正孩子的缺點。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我們相信自己的同時,更要相信孩子。所以,媽媽們,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擔憂和焦慮,應該首先要糾正自己的態度,然後分析孩子的行為成因,慢下腳步,與孩子慢慢成長。要知道,競爭並不是與他人比較,而是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又成長了一些。然而,性格更是無法拿來比較的。

人的一輩子太長,根本不能過於關注起跑的姿態,更多地需要考慮長久地堅持與努力。人生之路起伏不平,有點經驗的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 看一時,不如看久遠。 那麼對於孩子:種子剛剛種下,太早也看不出啥苗頭來。 多點信心,堅持與等待吧, 只要培育得當,小苗子總會長成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