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振家聲還是讀書 三代七人從教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28

名聲大震的振怎麼讀

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讀書改變了我們一家三代人的命運。”儘管已經七十多歲,梅縣區雁洋鎮塘心村的陳仕賢依然堅持每天閱讀。桌上的老花鏡、放大鏡成了陳仕賢退休後的“好朋友”。

愛學習,是陳仕賢家庭一代接一代傳承下來的好家風。一家人不僅愛書、藏書,後輩更是透過讀書走出大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薰陶下,陳仕賢一家三代七人從教,其父親、伯父、本人、女兒等皆為教師。這些年,陳仕賢還帶著家人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慈善公益活動,弘揚好家風、傳播正能量。日前,陳仕賢家庭獲評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是梅縣區唯一入選的家庭。

南方日報記者 魏麗文

痴迷讀書

改變人生命運

陳仕賢身材清瘦、氣質儒雅,初見他時,他正低頭慈祥地看著外孫女練毛筆字。雖然才六年級,陳仕賢外孫女已經寫得一手好字。電視機就在身後,她沒有開啟電視看的衝動,依然認真地埋頭練字。

“不愧是書香世家,字寫得確實漂亮。”塘心村村幹部楊鳳嬌看罷讚歎一聲。在她看來,好家風是陳仕賢家庭能夠獲評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的關鍵。

陳仕賢是雁洋中學的一名退休教師,從教二十多年,與書打了一輩子交道。他說:“如果不是因為讀了書,我的一生可能會碌碌無為。”

陳仕賢愛書受父親影響頗深,他回憶,年幼時,他經常看見父親一邊在放牛一邊看書。對父親的行為,陳仕賢有些疑惑,又有些敬佩。那時,陳仕賢家的收入來源全靠務農,即便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父親仍從不多的口糧裡擠出一點錢,積攢起來買書、訂報紙。

“那時一斤米才2毛錢,而一本書基本都要1元錢,相當於5斤米才換了一本書。”父親對書的熱愛與對知識的渴望,深深感染了陳仕賢。

不僅父親愛讀書,陳仕賢的伯父同樣如此,倆人買的書曾堆滿祖屋的一個房間。陳仕賢小學識字以後,父親就帶著他在祖屋的書櫥邊讀書,指導他讀《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等經典名著。父親時常教育陳仕賢:“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

陳仕賢最喜歡讀的是文學與歷史類書籍,好些書翻了又翻,直至翻爛。青年時期,陳仕賢涉獵的知識更廣,開始不滿足於已有的書籍。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書,陳仕賢常常上山砍柴賣,用辛苦掙來的零花錢買書。

陳仕賢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事實上,他的命運的確因為讀書而改變。高中畢業後,陳仕賢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學業,回到村裡當起了農民。

原本陳仕賢以為自己一生要在面朝黃土背朝天中度過,直至梅縣組織考試,他在幾千個報名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幸運的200人之一,成功考取教師進修學校,最終當上了人民教師。

“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我堅持學習,就不可能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陳仕賢深有感觸地說道,當上教師後,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一點改善。

傳好家風

後輩受益匪淺

良好家風涵養文明家庭。在父輩的影響下,陳仕賢的一雙兒女也從小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說起自己的兩個小孩,陳仕賢的妻子黎杏雲一臉驕傲,“以前他們兩姐弟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學習不用我們管,很自覺。”

黎杏雲說:“從小他們就很喜歡讀書,晚上睡覺他們會講故事給我聽,我睡著了他們還在講。”

姐弟倆痴迷於讀書,小時候去放牛還放不下手中的書,時常因為牛吃別人的莊稼而被罵。正是由於愛讀書,姐弟倆先後考上大學。

陳仕賢的女兒陳妮娜告訴記者,因為父親和祖父都是教師,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也接過了他們的衣缽,走上講臺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小時候父親和祖父營造的書香家庭氛圍,讓她至今受益匪淺。

“讀書充足了我的教學底氣,也讓我享受著教育的幸福。我在家裡和學校也引導孩子和學生們做一個愛讀書的人。”陳妮娜說。

在陳仕賢的家庭書屋裡,有三分之一是父輩的書、有三分之一是他自己的書,還有三分之一是兒女的書。

記者在書屋看到,陳仕賢將家中的書整整齊齊排列在書櫃裡,並分門別類貼上了標籤,有文學類的、歷史類的、工具類的,琳琅滿目,總共上千冊。

記者隨手拿起一本泛黃的《紅樓夢》,發現這個版本已有上百年曆史,市面上幾乎已絕跡。

“有些書的年齡比我還大,不僅是無價之寶,更見證了我們家族的歷史變遷。”陳仕賢介紹,退休後,他便開始整理書籍,對一些年份久遠的書籍用真空袋一一裝好保管。

“這個書房是全家人最喜歡待的地方,以前下雨天喊他們去幫忙收谷,全都沉浸在書裡一動不動。”黎杏雲笑著說,正是因為家裡有這樣的氛圍,子女都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喜歡上了收藏書籍和分享閱讀。

如今,書籍已經成為陳仕賢家不可或缺的一員。陳仕賢家與書相伴,以書為友的故事在周邊廣為流傳,為人稱讚,成為大家心中的書香之家,先後被授予梅州市“優秀書香家庭”、廣東省“優秀書香家庭”。

熱心公益

籌資編修族譜

在陳仕賢的“黃金屋”中,有幾本紅色封面的書籍格外顯眼,這是陳仕賢的用心之作——族譜。

編修族譜並非易事,按陳仕賢的話來說,“編好了沒人誇你,編得稍有瑕疵便有人罵你。”那麼,陳仕賢為什麼願意蹚這渾水呢?

原來,早年間,村裡存在賭博、鄰里不和等不良風氣,陳仕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思考良久,決心編修族譜,把家風家訓納入族譜,以此教育族人傳承好家風。

另外,陳仕賢瞭解到塘心村陳氏族譜已有100多年沒更新,許多以前的老族譜已經失傳,隨著老一輩的逐漸凋零,年輕一代更不知自己從何而來,編修族譜非常有必要。

“一本族譜記錄了一個宗族生活、繁衍、奮鬥的歷程,編修族譜既能幫宗族成員追根溯源,還能傳承好家風。”陳仕賢說,良好的家風家訓是族譜的靈魂,不少家訓在現世也有借鑑意義。

從2013年開始,陳仕賢向村裡鄉賢自籌資金5萬多元,歷時4年出版了以弘揚好家教家風為主的族譜。

針對村記憶體在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陳仕賢家庭還透過在公共場所張貼倡議書等形式,倡導村民行為道德要文明、要遵紀守法;同時,協助村“兩委”幹部草擬符合該村實際、規範村民行為的新村規民約,並向村委會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在陳仕賢和家人的努力下,不少村民從族譜中學到了立身處世的道理,潛移默化間將良好的家風帶給了更多人,村風逐漸發生改變,文明知禮、和睦相處的新景象隨處可見。

“一家好不是真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陳仕賢說,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對此深感榮幸。他將繼續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家訓,力所能及為社會貢獻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