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假遊客誘導真遊客購買數萬元藥材 “餡餅”如何變陷阱?

作者:由 咸寧新聞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2

買藥材被套路怎麼維權

假遊客誘導真遊客購買數萬元藥材,“老鄉”推銷價值8000元的“玉石”

【旅遊觀察】“餡餅”如何變陷阱?

重慶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出,根治旅遊亂象,要從全面升級旅遊產業入手

“這個春節遇到太多旅遊‘套路’了。”在重慶渝中區一廣告公司上班的汪傑(化名)與同事談及春節出遊情況時說,“網上訂的酒店一點都不靠譜,我們一家人到酒店了竟被告知,預定的三間房當天只有兩間能入住。”

汪傑稱,酒店出問題還只是小問題,畢竟最後入住了,讓他感到氣憤的是,他父母在一個“老鄉”那裡花3000多元買了只值二三十元的“玉石”,“旅遊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事實上,假期旅遊消費中的“陷阱”由來已久。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也出臺多項治理措施,仍存在不少亂象。此前,在重慶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相關管理部門監管只是一方面,短期內更重要的是出遊者應擦亮眼睛,不貪便宜。從長遠來看,要從全面升級旅遊產業角度入手。

“套路”層出不窮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人去雲南旅遊過年,想著帶父母享受一番,可沒想到,到雲南的第三天我就發現父母的情緒有點不對勁。”家住重慶市雲陽縣的王芳今年第一次帶父母出去旅遊,“剛到雲南時,父母顯得興致高昂,第二個晚上,父母撇開我出去閒逛,第三天早上,我發現說話有點強顏歡笑,連早飯都沒吃。”

王芳告訴記者,當時並沒怎麼在意,本以為父母只是水土不服。可後來一連幾天,父母都只想待在酒店不願出去,追問之下,才發現父母被所謂的“老鄉”帶去買玉石,花8000多元買了一個假玉鐲。

“我生日是正月初五,父母想著我成人後,還沒給我買過生日禮物,當晚出去給我買禮物,想給我一個驚喜,沒想到最後卻讓他們受到‘驚嚇’。”王芳說,父母買完玉鐲剛要離開時,一旁好心人提醒他們再好好瞧瞧。父母正要仔細檢查時,領他們過去的“老鄉”不停轉移二老注意力,最後藉口上廁所開溜。“最後老鄉不見了,賣玉鐲的人也沒影了,他們才明白被騙了。”

“損失幾千元不算大事,但想到本來全家人出來過年就是為了開心,結果卻被騙,這讓我們都沒心思繼續玩了。”王芳說。

採訪中,記者發現類似案例不在少數,更不乏假遊客“套路”真遊客的事件。

去年年底,達州一遊客小艾(化名)獨自去阿壩自駕遊,因需要暫時休息,便把車停在經過的壤塘縣一個停車服務區。當時她途經一家藥材鋪去洗手間,一名假扮成遊客的女子上前主動與她交談。這名女子不斷介紹手裡的藥材是非常值錢的寶貝,並稱大量採購會有更多好處,誘導小艾消費。

已心動的小艾在這家店購買了部分藥材,該女子又繼續誘導她將這些藥材打磨成粉末狀。過了一會,藥材店老闆便拿著已成為粉末狀的藥材擺到小艾面前。小艾當時便有了疑惑。據小艾描述,當時根本沒有看到他們打磨藥材的過程,也沒有聽到打磨機器聲響。因被其他同夥轉移了注意力,她一直被牽著鼻子走。最後,小艾在藥店威逼之下花近6萬元購買了一堆低劣“藥粉”。

購物消費成低價遊“主角”

今年春節前,重慶市民李女士利用休年假時機,帶著女兒去海南旅遊。為了節省費用,李女士經朋友介紹,到當地報了一個散客旅遊團,3天2晚旅行只要700多元。旅遊團承諾主要景點都去,不強制購物。

沒想到除了路上花費時間,去最多的都是參觀消費一體化的景點,購物喧賓奪主,佔據旅遊大部分時間。

到了參觀購物景點,就由景點導遊負責對接,編隊發門票,然後帶隊進入。在幾個景點,遊客都不明就裡“被”合影拍照。開始,李女士還被攝影師的熱情態度打動,待到出大門,赫然看到自己的照片擺在通道邊大架上,要花20元領取。她這才恍然大悟。“大部分遊客都不甘心自己的照片旁落,只好交錢領走。”

李女士說,這只是“小錢”。一路上參觀的一些民俗景點,都會被推銷不少“優質”產品,一些銀製品在尋常店鋪可能只需幾百元,但被導遊附加一些曲折離奇的故事和多功能用途後,遊客們紛紛掏出錢包競相選購,“人們好像不是在買商品,而是買的一份情誼。”

“旅遊景點都是走馬觀花,但在一些購物景區時,整個旅遊團停留時間卻很長,加上推銷人員的‘三寸不爛舌’,人們很容易產生衝動消費心理。”

在重慶某高校學生馬潘看來,低價團需要購物“補貼”尚可理解,讓他接受不了的是一些“恐嚇式”推銷。

他回憶此前假期去青海旅遊時,報了一個“純玩”旅遊團。抵達青海後,旅行團導遊說,要讓醫護人員講解注意事項。“護士說,很多身體亞健康的人,到這裡很不適應,出現高原反應常見”。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時,這位護士拿出一瓶白色紙盒包裝的水,說這是特製的富氧水,喝後可有效預防高原反應。”該“護士”還強調,年紀大的和身體不好的一定要帶一瓶,不要等真出事了山上沒有藥,搶救都來不及。這瓶水全國統一零售價是138元。

為了安全考慮,不少遊客一口氣買了好幾瓶。到景區後,馬潘等人並未出現嚴重高原反應,這時,他們才意識到被“套路”了。

遊客評價應納入監督體系

“國內旅遊消費‘陷阱’多,主要還是因為我國旅遊產業發展不夠成熟。”重慶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五年,國內旅遊市場取得階段性效果,但整體來看,中國旅遊業尚處在成長階段,尚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假期消費“陷阱”便是眾多“煩惱”中的一項。要較大程度消除“陷阱”,就需要促進當前旅遊產業的升級換代。

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協委員坦言,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均出臺了不少最佳化旅遊環境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各個旅行社對政策執行力度差別很大,某些小旅行社仍存在“忽悠一個是一個”的心理,因此,相關部門監管不能“掉鏈子”。

同時,在該委員看來,備受遊客詬病的消費“陷阱”短時間內很難根除,而針對一些隱秘“套路”,證據收集不便,現行政策很難進行有效處罰。所以遊客出遊需時刻提高警惕,擦亮眼睛。

針對這一觀點,重慶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出遊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旅行社,警惕低價團,不要輕信街頭散發的旅遊宣傳單,也不要被廉價廣告迷惑,跳出只求價格低、不顧服務質量的誤區。同時小心購物陷阱,文明旅遊,理性購物。

“旅行社和導遊都無權強制消費者購物,對行程計劃安排之外的購物活動,消費者有權拒絕參加。”該工作人員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若遊客遭遇強制性消費、領隊人員欺騙性誘導後,有權向相關部門和消費者協會投訴。

“消費‘陷阱’是人制造出來的,所以要從提高旅遊行業及景區工作人員素質入手。”從事旅遊行業近二十年的張靖認為,現有“購物回扣”是促使旅行社和導遊誘導遊客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國家應出臺相應旅遊行業從業者的收入構成意見,將遊客評價列入重要的收入參考,消除旅行社或導遊與景區、商鋪“攜手”坑騙遊客的情況。

李 國

【編輯:姜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