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作者:由 奶嘴媽媽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0

怕說話是什麼原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明今年四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但是每次送到幼兒園門口,他都會哭喊著他不要上幼兒園,就算是在班級裡面,他也不跟其他孩子玩耍,話也很少。只要有小朋友過來找他玩,他都覺得害怕,並讓他們走開,經常跟老師說他要回家。

可能你會覺得孩子內向,或者你認為這只不過是因為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還不熟悉、跟小朋友也不熟。

其實這是社交恐懼的表現。

什麼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指的是長期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別人交往,或者出現在公共場所,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件令他們害怕和恐懼的事情。

出現社交恐懼的原因

家庭環境

很多父母會因為工作繁忙而不能像其他家庭一樣照顧孩子,帶他們出去外面玩,也很少留意孩子的變化。

長期缺乏與外界的交流,會導致孩子性格轉向內向、敏感的一方。因為缺乏了與同齡人的交流和互動,會顯得比同齡孩子要“安靜”。

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五歲了,還不怎麼會說話,在親戚間的家庭聚會里也不喜歡跟其他孩子玩在一塊兒。

後來才知道,他的爸爸媽媽要上班,每天也沒什麼時間可以帶他出去外面玩,久而久之地,他便養成了這一個不愛說話的性格。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生理因素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所以當自己的外貌、身高等生理缺陷的原因出現時,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心理,內向的孩子會討厭自己的內向,卻不敢往外邁出一步,因此加深了自卑感,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中。

“郎才女貌”等思想會讓女孩子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外貌,如果自己的膚色、身材、身高距離自己所期望的太遠,對自己接納不夠就會產生自卑情緒。

而像孩子的口吃、殘疾等,也會讓孩子出現社交恐懼。

傳統文化的影響

像家長都會跟孩子說的“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子”“男孩子就要陽剛一些”種種傳統觀念對孩子的束縛。像上面提到過的“郎才女貌”就是文化觀念對人的一種束縛。

所以當一些另類的文化出現的時候,很多家長並不能接受,而是選擇在孩子面前對這種“另類”評頭論足。

比如孩子的追星行為,理性的追星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有一些家長他們就喜歡在孩子表達對自己偶像的仰慕之情的時候,說一些自己認為的“大道理”,因為家長認為追星就一定是浪費錢、浪費時間、影響學習和工作。

“貴圈很亂的。”“表面上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說不定他有些壞習慣呢!”“追星有什麼用,浪費錢還浪費時間”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社交恐懼對孩子的影響

首先,是對孩子本身的性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社交恐懼會讓內向的孩子會變得更內向,自卑的孩子變得更加地自卑。

很多社交恐懼的人,他們害怕跟外界交流,但又不得不跟外界的人接觸,所以他們只好強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很抗拒的事情。當他把事情搞砸了之後,他會覺得“早知道就不做了”“就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好”“又被人當成笑話了”

其次,與人疏遠

長期遮蔽社會上的資訊,拒絕接受一切新鮮事物,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會導致性格孤僻,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冷淡。

要知道,現在社會上的工作早就不是單純的自己一個人打拼,而是要合理的溝通,團隊做事。

性格太過孤僻會在團隊中出現弊端,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久而久之,會被團隊淘汰掉。

與親人之間的關係疏遠,讓孩子變得冷漠,從而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如何讓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尊重孩子,不要用特殊的眼光和態度對待他們

當孩子出現了不願意叫人的時候,記得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或干預他們的行為和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很有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以後如果再遇到相同的情境,他們會更加不願意開口。

我小的時候也不愛開口說話,爸爸媽媽讓我叫人的時候,我都不願意。那時候他們並不會責怪我說“你怎麼這麼沒禮貌啊”“教了這麼久都不會叫人”

到後來長大一點了,也就變得愛叫人了。

承擔教育責任,正確引導孩子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履行各自的職責和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自己承擔好自己的責任,才能更好地引導自己的孩子。

而在當代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的教育度遠遠不夠。在孩子心裡面,父親是一個能給自己提供安全感的人,能夠保護自己,也會鼓勵自己。而母親則是一個無條件接納、提供歸屬感的人。

幼兒一旦缺少了父親的關愛,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因此,父母雙方都應該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可以是陪他們一起看看書、聊聊天、散散步,或者陪著他們一起玩個小遊戲等等,這也不用花費你多長的時間,影響不了你的工作和休息。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勇於引導教育孩子,母親及時改善教育方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配合,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孩子雖然年紀小,缺乏生活經驗,很多時候並不能理解爸爸媽媽說的一些話的意思,但是他們卻能感受到爸爸媽媽在語調裡對自己的敵意,這種敵意會在孩子的心裡面滋生,慢慢地,他們就會變得內向,不愛說話。

所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寬鬆的氛圍,讓孩子學會自由、快樂地跟人交往交流,對於孩子心理健康會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了,三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有了跟別人交往的願望,這也預示著他們交往心理的萌芽。孩子會希望跟自己同齡的孩子一起玩。

像很多孩子在看到別的小孩子的時候都會湊過去,向對方示好,表達自己要跟他們一起交流玩耍的願望。

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很好地為孩子營造一種好的環境氛圍,能他們與別人交際的能力得到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送去幼兒園。

明明是一個四歲的小男孩,他媽媽一直跟鄰居家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太安靜了,都不愛說話。

鄰居告訴她:“你家孩子都這麼大了,不如讓他上幼兒園,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接觸就好了。”

明明媽媽半信半疑地為自己的孩子報了幼兒園,果然,第一學期結束之後,她就發現了明明便得開朗了很多,不再是安安靜靜地一個人玩耍,而是會跟她說自己在幼兒園裡面發生的事。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媽媽,我跟你說,今天老師獎勵我小紅花了。”

“媽媽,我今天跟小朋友一起玩堆沙子,可開心了。”

“媽媽,我們今天點心吃了很好吃的麵包。”

很明顯,參加集體活動可以更好地改善孩子不愛說話,不與人接觸的狀況。

當你的孩子害怕說話,並且逃避社交的時候,也許不是因為孩子內向、性格不好,而是應該重新審視一切,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社恐”?早點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小孩害怕說話逃避社交,也許不是孩子內向,“社交恐懼”要重視

我是奶嘴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