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一艘穿古越今的渡船——簡評《<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

作者:由 軒軒文化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1

雲愁霧慘下一句是什麼

文丨李翼

翻開由詹船海先生所作的《

<詩經>裡的意思》,我無時不感到一個“新”字。無論是意蘊解讀上的新意,還是表現手法的新穎,還是用詞用句的新奇,都盡顯了作者豐厚的國學功底和對現實的深刻理解。讀罷這一百六十首與《詩經》

(國

風篇)原詩

相併的詩歌,我彷彿看到了一條曲折的河流,兩壁高崖,一壁是古代,一壁是現代,而作者便是河面上那一葉舟,船隻劃過的波紋盪漾著作者穿古越今的俠氣,承載著作者內心深處的溫情。

一艘穿古越今的渡船——簡評《<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

一、古意今達片片情

詹船海先生的這本詩集,每一首都與《詩經

·國風》中的一首相併,詩歌大多以《詩經》中詩的意義為起筆的靈感源泉,再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虛化的寫作,在意蘊上更接近真實。正如他在書前的自序中所說“我的‘意思’……是從《詩經》放出的風箏,不能離‘經’恣意頡頏。”他的風箏沿著手中的線飛得更高望得更遠,一眼從古望到了今,在穿越時空的銳利目光中又蘊含著款款深情。

如詩人以《詩經》中的《蝃蝀》為本創作的《私奔之美如彩虹》:

彩虹在東邊出現

我們不敢伸手去指

遠父母兄弟

我們的姐姐私奔

彩虹在西邊出現

大雨包圍那個早晨

失貞的姐姐

絢爛的姐姐

被他們打入冷宮

[1]

這首詩所憑藉的《蝃蝀》一詩本義是對私奔之女的諷刺,但是作者在以此為本創作詩歌時卻只是取用了詩中所提到的人像、物象、事件,並以此組成了全新的與原詩相反的詩意,表達了對自由戀愛的肯定。詩中對私奔之女的描寫更是增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古意今達的

“今”在於作者對詩歌中同一意象意蘊表達的巧妙掌握,採用古老的意象卻能表達出讓人一讀便知的現代意義。

詩中選用了與《蝃蝀》相同的彩虹的意象。這個意象在古代是帶有不吉的象徵的。

“今北俗戒小兒指虹,雲:指虹則爛手指;或雲:指虹令人手歪。”

[2]

正如我們常說的指月亮會爛耳朵一樣。由此,我們可以推知彩虹也如月亮一樣讓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心生敬畏,他們給神秘的彩虹賦予了不吉的意義。在原詩中,彩虹隱喻著對私奔之女的指責和對未經父母之言的愛情的詛咒。作者在自己的詩歌中完整地繼承了彩虹的意象,但是卻產生了與《蝃蝀》中截然相反的效果。彩虹從不祥之物搖身變為了美麗愛情的象徵。彩虹絢麗的七色像愛情一樣晶瑩美麗,激發起人們對愛情的美好遐想,構建起了一個愛情的桃花源。那麼美,那麼絢麗,又那麼震撼人心的愛情橫空出現,自然是不敢指的,只是不再是因為那是不吉的象徵,而是因為我們被這種愛情深深感動。詩歌的第一節看似是對《蝃蝀》的意譯卻出乎意料地傳達出了與原詩相反的意蘊,表達了作者對愛情和人性的更為深刻的思考,讚頌了源於人類本性的愛情力量。

第一節的後兩句更能表現出女性堅毅的性情。

“遠父母兄弟/我們的姐姐私奔”這兩句是從這名私奔之女的弟妹的視角出發的,用一種敘述的口吻將私奔之事陳述出來。句子簡潔,用詞簡明。兩句的動詞都只用了一二字,沒有定語修飾,給人一種動作精準、敏捷之感 。這種簡單明瞭的用詞方式讓我們在讀詩時感受到這名私奔之女心中對愛情的堅定,對這種人類本性所發之情的執著追求。她的私奔不是猶豫不決、一步三回頭的,而是迅速、堅定的,猶如剛從水閘中釋放的洪流,一舉衝破了家庭禮教的制約,奔向了天邊那絢麗的彩虹歸所。

但是這種對愛情的本性追求,換來的卻是悲壯的結局。她被打入了親情的冷宮、禮教的冷宮,也是封建社會的冷宮。而在那個大雨滂沱的早晨,弟妹眼中的姐姐,是已經失去貞潔的,同時也是絢爛美麗的。作者用一個尚不知事的人的視角,點出了這首詩的關鍵,即姐姐的

“失貞”又“絢爛”。“失貞”意味著對封建禮教的反叛,對愛情的追逐。“絢爛”既是對彩虹的直接描寫

也隱喻著勇敢追求愛情的姐姐在堅毅力量中展現出來的美好。在

“失貞”和“絢爛”的對比中也可見在弟妹心中由姐姐引申出了封建禮教與自由戀愛力量的鬥爭,姐姐對愛情的追求喚醒了心中的人性。從這一角度充分肯定了反抗封建勇敢追求真正愛情的私奔行為,是對愛的頌歌。作者也就巧妙而完美地完成了詩意的反轉。

縱觀整首詩歌,作者看似是對《詩經》中詩歌的意譯,實則卻是借古意而表達適應現代社會的內涵,闡發出了自己的詩意,表達了自己的價值觀,讓詩歌具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這些詩歌猶如空中的一輪明月,照亮了兩千年前的生活景象和思想,讓我們從這些一痴一嗔之中領略古人風采,同時也照亮了現代人心中的幸福和疼痛,成為了溝通古今的一座橋樑。作者對執著追求愛情的肯定頗具現代的風采,隱含著解放人性的觀念,但詩歌中那充滿傷感情調的悲壯結局又是現代社會中諸多被擠壓的愛情的寫照。把愛情中美好的追逐和疼痛的心情都寫了出來,每一句都浸潤著作者對愛情的思考和溫厚的情意。

筆者認為在這本詩集中作者對愛情的描寫是最具震撼力,那剛勁又溫情的筆力,那激盪在文字間的情感衝動,讓筆者感受到犀利的筆鋒中醇厚的深情。《亡妻活在我心中》是對原作《綠衣》的再創作,詩人借用婚姻制度,表達在漫漫的歷史長流裡不論文明形態如何都無法改變的堅貞愛情,表達了一種愛情理想;《她送我一根草也價值連城》則依據《靜女》而作,詩人打破了現代社會中那把以金錢衡量愛情的稱杆,生動展現了男子等待愛人時焦急、忐忑的心情,表現出真正愛情的無價和對人的巨大的感染力;《我是木葉你是風》是對原作《蘀兮》的再創作,詩人將男子和女子之間的戀愛借風與葉的形象表現出來,讓這份愛情增添了一道浪跡天涯的俠氣,葉與風的戀愛也許永遠都將處於動盪之中卻能夠讓所到之處都留下愛情的印記,惹人稱羨。

一艘穿古越今的渡船——簡評《<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

二、古法今用枝枝新

詩人詹船海在對《詩經》中的詩進行重新闡釋時還對其中的詩歌手法進行了巧妙的化用。《詩經》中起興的手法是俯拾皆是,但是相比起來現代詩歌中對起興手法的運用卻相對較少。面對這樣的矛盾,他在重新闡釋時並沒有直接轉換,也沒有完全追求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起興中的內涵後,加入了現代的詩歌手法,進行了一定的創新,讓詩歌有了詩人自己的韻味。在唐朝劉知幾的《史通》內卷的第二十八篇中有《模擬》一篇,其中提到

“貌同而心異”和“貌異而心同”兩種對史書的模擬。“蓋貌異而心同者,模擬之上也;貌同而心異者,模擬之下也。”

[3]

劉知幾所推崇的正是

“貌異而心同”即模擬時要學習其內在真諦,而不能停留在外表部分。詩人詹船海便是如此,他沒有完全照搬《詩經》中的起興,而是巧妙地將其轉換成了其他形式,同樣表達出了《詩經》中起興所能傳達出的意蘊和內涵,達到了“貌異而心同”的境界。

例如《鵲巢鳩佔排排場場》這首詩對應的是《鵲巢》。在《詩經》中每章的前兩句都借用鵲和鳩來起興,雖然對詩歌整體表達的意義沒有太大貢獻,但是卻極大地增加了詩歌的美感。如果將起興的部分去除整首詩就變成了對婚禮現場的敘寫,變成了單調的賦,失去了原來的

“詩味”。相比於《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樣能夠引起人們愉悅的審美體驗的起興,“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所帶來的是一種偏向於揭露現實的哲思。不是讓我們沉浸於婚禮的喜悅之中,而是自然而然地帶著我們往更深刻的層次去思考。詩人詹船海的《鵲巢鳩佔排排場場》就是在這種深思的引領下,將《鵲巢》中的起興轉換成了隱喻。

鳩嫁給鵲

鵲有別墅在樹上

鳩嫁給它

地面上行走著

一百輛車的陪嫁

一百輛

詩人將原詩中的起興部分轉化成了一個帶有隱喻的小寓言,融合了原詩中女子出嫁的主題,把

“鵲巢鳩佔”寫成了帶有現代意味的婚禮。

首先,我們從詩意入手分析。不禁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鳩與鵲這兩種不屬於同一物種的生物會結婚?不同的物種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這是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從生物的角度上來理解,鳩和鵲在自然情況下幾乎是不會走到一起的。但在這首詩中,它們卻走在了一起。詩人在這裡運用了佯謬的詩歌手法,將詩歌和現實拉開了一條深深的裂縫,讓讀者往這個裂縫凝望下去,體味到了在這場荒唐的婚禮之中的深層意味。在這首隻有六句的短詩中,詩人把主要的描寫筆墨放在了婚禮現場,

“別墅”“一百輛車”這兩個帶有人類世界色彩的詞語,盡顯雙方的富庶,讓人不禁聯想起生活中一些富裕人家的婚禮中豪華的場景。如果鳩和鵲不會自然結合,那麼鳩和鵲的婚禮則隱射著現實中極不相稱的人類婚禮。詩歌的結尾“一百輛車的陪嫁/一百輛”,重複強調了陪嫁車的數量,意味深長。如果說第一句只是對婚禮作賦的書寫,那麼最後的“一百輛”則蘊含著詩人情感態度。讀這三個字時,讀者彷彿能夠看到詩人瞪大的雙眼、驚愕的神情和震撼的心情。然而,如此盛大、豪華的婚禮為的卻不是情投意合的歡喜新人,而是鳩和鵲這樣不可能產生愛情的雙方,兩極對比之下更顯示出這場婚姻的畸形。婚姻內在愛情的孱弱貧瘠,外在物質的豪華無比,把婚禮中原本佔據主位的幸福感衝得很淡很淡,只剩下“一百輛”的驚詫。在這場婚禮之中,人們只感到驚而未有喜。

實際上作者借用這場鳩和鵲的婚禮隱射的是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被金錢和物質鉗制的現象。婚姻可以是

“別墅”和“一百輛車的嫁妝”的交易渠道,看不見摸不著的愛情可以是物質的犧牲品,幸福感被收穫物質的滿足感取代。人們睜紅了眼,撒開了腿,伸長了手在物質的世界裡追逐奔跑,變得互相猜忌、冷漠無情。對詩歌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過後,我們不難發現,在《鵲鳩》中作為起興部分的內容被詩人巧妙轉化成了意義表達的承擔主體,運用佯謬、語詞的錯位、語詞的重複等手法,既完成了原詩詩意的傳達,還將詩歌變成了一面深刻反映現代社會的明鏡。我們不得不讚嘆詩人詹船海的妙筆,在充分照顧到原意的情況下,還能夠融入自己的對社會的感受,對世界的見解。

《趁桃花開時出嫁成家》也對原詩中每章中的起興進行了化用,形成女子出嫁與桃樹開花相對應的關係,讓桃花也帶有些人性,出嫁女子也帶有些花的美好甜蜜。儘管這本詩集的名為《

<詩經>裡的意思》,但他已經完全超越了原意,對人們對現代社會的思考也有深刻的內涵。他也如他的名字一般成為了這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與現代詩之間的擺渡人,划著文學的渡船,為我們對《詩經》和社會的認識都開拓了一片寬闊的海域。

一艘穿古越今的渡船——簡評《<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

三、古語今言聲聲奇

閱讀詩人詹船海的這本詩集,筆者常常被詩歌中鮮明開放的語言所吸引。看似直白的陳述卻不乏深意,在詩人或低吟,或暗諷,或怒吼的語言中我感到了詩人對兩千多年來奔騰不息的生命的理解和對現代人困境的關懷。

例如依據《君子于役》所寫的《丈夫打工在外久久不歸》表達的是婦人對長時間在外做工的丈夫的思念。

在夕陽通黃的光線裡

羊牛下來

雞棲於塒

在漸漸發藍的暮色中

而在這幅畫裡

看不見我的男人

他強壯的影子

被掃描在異鄉的勞動裡

在時間的碟片上

看不見他的歸期

音量很大

啄木鳥播報著飢渴的

訊息

從我的身體開始

天完全黑下來

從我的視窗開始

半個月亮

爬起來

詩人對語詞的精確選擇,陌生化手法的運用,讓這首詩歌意味深長。雖然粗略讀去能夠大概瞭解詩的內容,但總覺得每句話的背後還有未完之音。詩歌的開頭四句營造出了一個鄉村暮時寧靜、美好的畫面。

“通黃”與“藍”這兩種跳躍性較大的顏色交織在一起,讓整個畫面立體形象了起來,讀來彷彿在觀賞一幅田園風光的油畫。在這美好的黃昏時分,家裡的牛、羊、雞都已歸家,她的眼裡卻始終捕捉不到丈夫的身影。此時我們腦海中的畫面是絢爛而落寞的。隨後在稱呼自己所思念的人時並沒有沿用標題的“丈夫”而以“我的男人”代替。“丈夫”一詞是比較書面化的用語,“丈”在古時是對男性長輩的尊稱,且這個字韻腹為“ang”是開口呼,聲音洪亮,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感覺。這與詩中所營造的悽美的氛圍不符,且不適宜表現婦人淒涼悲切的心情。而詩人所用的“我的男人”一詞更偏向於口語化,是人們甚至是鄉村的人私下裡才會用的詞,符合婦人當時的情境和身份。並且,“我的”二字更顯出一種佔有性,隱含透露出她獨守空房的寂寞。

儘管這首詩與《君子于役》表達的詩意相近,但語言風格卻相差甚遠。《詩經》的語言典雅端莊,詩人詹船海則更偏向口語化的語言風格。但是他的口語化又不會讓詩歌落於俗套,反而在細細咀嚼中品出了更深的意味,有深入淺出的意味。詩人口語化的語言風格也充分表達出他對人的關注和親近,流露出他對人類自然慾望的充分肯定。

儘管是偏向於口語化的語言,卻無一不融入了詩人的巧思,細細讀去不免看到詩人煉字煉詞的良苦用心。

“他強壯的影子/被掃描在異鄉的勞動裡/在時間的碟片上/看不見他的歸期”其中“掃描”一詞用得很新穎,達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如果我們將其換成常用的“扣留”一詞,就只能表達他無法歸家一層意思,顯得平庸許多。“掃描”一詞更具現代意味,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才有了各種掃描機器。而放在這裡表示人被“掃描”在勞動裡,不僅能夠體會到婦人的丈夫被生活問題壓得動彈不得,無法回家,還表現出在現代勞動中人的異化。人成為了工作的機器,人像物一樣被掃描和壓制。在婦人的哀慼中更有了一層揭示社會現狀的意義。在後兩句中,詩人把時間寫成碟片,表現在等待丈夫歸家的日子裡,婦人感到過日子就像放碟片一樣一遍遍地重複,丈夫不在的每一個日子都是一樣的乏味難熬,沒有希望。詩人所採用的詞語普遍卻不普通,語言具有陌生感,讓讀者不禁一遍又一遍地細讀。

詩的第二節是對婦人夜晚獨守空房情慾燃燒的隱晦描寫,語詞通俗卻不庸俗。其中後五句甚是微妙,存在著多組對照關係,

“身體”對“視窗”,“完全”對“半個”,“黑下來”對“爬下來”,“天”對“月”。這些對照單獨來看都是平常的事物,但卻在詩人的筆下染上了濃濃的情意。“天完全黑了下來”,在這萬籟俱寂的深夜,她卻因為思念丈夫愈感躁動。在這一情景中,詩人頡取了“身體”和“黑”的關鍵詞,留下大片空白,讓我們在黑夜裡伸出想象的觸角,感受到她的濃烈的情慾和思念已在黑夜中熊熊燃燒。在這漆黑寂靜的夜裡,她是孤獨的。躺在寂冷的房間裡,她抬眼看見了窗。詩人為什麼要選取“窗”這個意象呢?筆者認為,窗是與外界聯通的一個渠道,暗含婦人透過窗訴說著自己的孤獨和思念,寄給遠方的丈夫。窗是與她的孤獨相伴而生的事物。幽幽的月光打破了黑暗,透過這窗,照亮了她的眼睛,也點燃了一點希望。這是與丈夫“千里共

嬋娟

”的半月,雖未圓,卻似丈夫的溫暖與她繾綣。而四組對照關係的詞則更是在對照中勾勒出一個生動的婦人形象,人與夜、窗、月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感受到在寂寂深夜裡婦人心中流淌的滾燙的思念和情意,塑造了一個在思、在想、在唸、在愛的女人,而不是畫布上的鵑鳥。由此表露出詩人詹船海心中的人道主義思想,他對人的深切關愛表現在他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傳統思想裡更受人重視的男人身上,他同樣以人道主義的目光關注著女人,尊重她們的思想也尊重她們的慾望。確是如此,只有將關愛照耀到每一個人的人道主義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不論男人或女人、健康的或生病的、健全的或殘疾的等等。詩人詹船海的愛既是對人類的大愛,也是對每個生命的小愛。他所採用的日常化的語言也可以表現出他對日常事物敏銳的感受力,他能夠將這些平常的事物入詩,但又不落入庸俗,透過對照、留白等手法讓詩句意蘊深長,令讀者不斷地咂摸品味。

儘管兩首詩都是以婦女的守望作為主題,但其中的內涵卻略有不同。《君子于役》在婦人的守望中暗含著對當時勞役制度的批判,對婦人的痛苦、思念以及賢惠形象的表現。而《丈夫打工在外久久不歸》則表現出現代勞動對人的異化,寫出了婦人最深處的心理活動,刻畫了一個有情有欲

有血有肉

的生動女人形象。

一艘穿古越今的渡船——簡評《<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

四、結語

詩人詹船海既是詩人,又是廣東省國學研究會的會員,現於媒體行業工作。他的多重身份也像一瓶瓶養料被灌注在了他的詩歌之中。讓他的詩能夠一步一步踏著《詩經》中古人的腳印,也能夠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直抵現代人的內心,還能讓人在細細品味中收穫到審美的享受。他那顆關心社會、關愛人類的熱忱之心化為了詩歌中他對純潔情感的熱烈追求,對汙濁世事的強烈批判,對生命美的衷心讚美。那些鏗鏘的語句讓他的文章有一股銳利之風,痛批現實令人清晰,而那些銳意下的柔情又能夠擁抱和溫暖讀者的心。《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言:

“不學詩,無以言。”但許多人都因古典詩歌晦澀難懂,而怠於瞭解和學習古典詩。詩人詹船海用現代詩的形式將自己對《詩經》、社會的理解都融匯進去,不論從宣揚古典文化,還是從刻畫現代生活方面都具有極大的意義。他的《<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也如他的名字一般成為了讀者與《詩經·國風》之間的一艘渡船,讓我們穿古越今更瞭解《詩經》中古人的一思一想,也更瞭解現今的自己。

參考文獻

[1]

詹船海著

,《詩經》裡的意思(國風篇),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以下《<詩經>裡的意思》的原文均引自此版本。

[2]

屈萬里著

,《詩經詮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

[3]

(唐)劉知幾撰

,(清)浦起龍通釋,呂思勉評,李永圻、張耕華導讀整理,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