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韓信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作者:由 古今多少事ss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6

以親為解意思是什麼

韓信,江蘇淮安人也。年輕時家貧,既不能被拔擢為官吏,也無法從事商業。經常到別人家蹭飯,人多有厭之者。曾經多次到一亭長家蹭飯,數月,亭長的妻子感到非常苦惱,便將吃飯時間提早,等韓信到時已經吃完了飯,韓信大怒而去。

韓信便又釣魚為生,有一洗衣服的老母見韓信飢餓,便將飯分與他,一連十多日,韓信大喜曰:“日後必當重報”。老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汝而進食,豈望報乎?”,之後韓信在淮陰又受了胯下之辱。

項梁平定江東,渡過淮河時,韓信便投項梁部下,但是一直沒有戰功。不久項梁兵敗身死,韓信又歸屬項羽,項羽任其為郎中。韓信多次獻策,項羽不肯用。秦滅亡後,項羽封王時,將劉邦封在漢中,韓信便轉投劉邦,仍不受重用。韓信與十三人一起犯罪,當斬,其他人皆已正法,唯有韓信仰視著夏侯嬰,曰:“漢王不欲一統江山麼,為何殺有用之人”?夏侯嬰感到驚奇,遂不斬,與韓信論兵,深感佩服,薦與劉邦,劉邦拜為都尉,仍不重視韓信。

韓信多次與蕭何談兵,蕭何也認為韓信是個奇才。劉邦到了南鄭,諸將多有逃跑的,韓信估計也得不到重用,也逃跑了。蕭何聽說,便連忙追趕。有人彙報劉邦曰:“蕭相國逃跑了”。劉邦驚慌失措,如失左右手。兩日後,蕭何回來,劉邦且怒且喜,罵曰:“汝為何逃亡”?蕭何曰:“臣不敢逃亡,臣追逃亡者也”。劉邦曰:“汝追者何人”?蕭何曰:“韓信也”。劉邦復罵曰:“諸將已逃亡十數人,你不追,如今只追韓信,何也”。蕭何曰:“大王如果只想稱王,大可不用韓信,大王如果想一統江山,那麼非用韓信不可”。劉邦曰:“我任命韓信為大將,如何”?蕭何曰:“大王雖拜韓信為大將,韓信也是要逃跑的。大王一貫輕賢慢士,如今拜韓信為大將如同兒戲,韓信必覺受輕慢而離去。大王必須沐浴齋戒,擇良辰吉日,才可拜韓信為大將”。劉邦遂許之。

劉邦既拜韓信為將,遂問策,韓信曰:“大王士卒與項羽比,誰更強悍”?劉邦曰:“項羽士卒更強”。韓信再拜曰:“我也認為您計程車卒不如項羽。但是項羽只有匹夫之勇。項羽其為人,恭敬慈悲,禮賢下士,能與士卒同甘共苦,然而當部下有功時,他卻不肯封賞,此乃婦人之仁也,因此賢能之人無法發展,都離項羽而去。如今項羽又殺義帝,分封諸王以挑起戰亂,百姓多有怨言。且章邯帶二十萬秦軍歸降項羽,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人,而章邯獨活,被項羽封於秦地,秦民皆怨章邯。大王如果伐章邯,必能不戰而定關中之地”。劉邦大喜,以為相見恨晚,遂用韓信之計。

劉邦遂暗渡陳倉,平定陝西之地。又往東進軍,韓魏皆降。又聯合齊趙,共伐楚王項羽。於彭城之戰被項羽打敗,劉邦遂退守河南滎陽。

諸侯紛紛叛漢降楚,齊趙與項羽談和,魏與項羽談和,並斷了劉邦逃回關中的後路。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魏王,魏王不肯。劉邦便派韓信伐魏,魏王在山西蒲坂津嚴陣以待,韓信假裝要渡河,實際上暗中派兵從夏陽渡河,魏王大驚,被韓信所擒。

韓信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劉邦又派張耳,韓信伐趙,趙王陳餘聚兵二十萬迎敵。李左車諫趙王曰:“張耳,韓信以得勝之兵伐趙,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大王不如深溝高壘,暫避其鋒。臣引三萬兵斷其後路,韓信必為我所擒”。趙王曰:“兵法上說,兵力比對手多十倍,就應該將對手包圍起來。如今韓訊號稱數萬兵,實際不過數千,又千里奔襲,士氣低落,不立即迎戰,如果對手又派來援軍,該如何”?遂不聽李左車之諫。

韓信派往趙國的間諜回來報告此事,韓信大喜,乃敢伐趙。韓信對諸將言曰:“破趙以後加餐”,諸將皆不信,佯稱謝。韓信選輕騎兵兩千人埋伏起來,等兩軍交戰時,直搗趙軍營寨,砍斷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韓信親自帶部隊數萬人,背水列陣,趙軍見了都大笑,以為韓信無路可逃。趙軍果然傾巢而出,韓信軍皆殊死搏鬥,兩邊勢均力敵。韓信的輕騎兵遂攻入趙軍營中,拔旗易幟。趙軍無法取勝,撤退,發現營中盡是漢軍旗幟,不敢入,遂投降。

諸將問韓信為何背水佈陣,韓信曰:“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後生。帶領一群烏合之眾,如果不讓他們有必死的決心,那麼人人各自為戰,就都要逃跑了”。諸將皆服。

韓信於是釋放趙將李左車,問曰:“我欲北伐燕,卿以為如何”?李左車曰:“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乃敗亡之虜,何足為君謀大事”?韓信曰:“百里奚在虞而虞滅亡,在秦而秦稱霸。只因虞國不能用百里奚之計。如今趙王不用卿之計,故亡。卿試言伐燕之利害”。李左車曰:“將軍之眾已疲弊矣,燕不可伐。將軍可暫時休兵,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對燕王說明利害,燕必不敢不服。燕若服,齊必聞風而降”。韓信遂遣使者請立張耳為趙王,劉邦許之。

項羽將劉邦圍在滎陽,劉邦逃離,身邊僅有夏侯嬰一人。逃往韓信張耳軍中,詐稱漢王派來的使者進入營中,奪了韓信張耳兵權。劉邦令張耳韓信回趙國招兵一起伐齊。

韓信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韓信於是回趙國召集部隊伐齊,半路上聽說劉邦已經派酈食其說服齊王了,便決定停止進軍。蒯通諫曰:“將軍您受漢王命令伐齊,漢王是暗中派酈食其遊說齊王,但是漢王沒有命令您停止攻齊。將軍如果停止伐齊,那麼功勞盡歸於酈食其。不如假裝不知情,滅了齊國”。韓信從其計。齊王已聽酈食其之言,歸降劉邦,遂撤去防守,被韓信輕鬆擊破,攻入臨淄。齊王以為被酈食其出賣,便烹殺之,逃往高密,求救於楚。項羽派龍且帶二十萬兵救齊。

龍且與齊王相會,一同伐漢。左右諫龍且曰:“漢兵強,不可與之爭鋒,不如深溝高壘勿戰,令齊王下令各城池堅守勿降,漢兵沒有糧食供應,可不戰而退”。龍且曰:“如此,我有何功勞。今若戰勝韓信,齊國一半的領土都將歸我,勿要再諫”。遂戰,與韓信隔濰水相望,韓信便令人收集沙袋堵住上游,待龍且軍渡河之時決水淹之,龍且軍大敗,龍且身亡。

韓信既破齊,欲自立為齊王,遂派使者傳書給劉邦曰:“齊國乃奸詐之國,經常與楚國往來。如今我若不稱王就無法鎮壓齊國人,請允許我稱王”。劉邦看後大怒,罵曰:“如今我形勢如此危急,你竟然還要稱王”。張良,陳平踩住劉邦的腳趾,在劉邦耳邊輕聲說:“如今大王與項羽戰不利,焉能阻止韓信稱王,不如就立他為王,使他擊楚”。劉邦於是改口對使者曰:“韓信功勞甚大,理應為王”。遂派張良前往齊國封韓信為齊王,使派兵伐楚。

項羽聽說龍且戰死,心懷恐懼,派武涉遊說韓信曰:“如今暴秦已誅,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劉邦又生事端,引兵東進,非要滅亡所有諸侯,才肯罷休。且項王多次有條件殺死劉邦,出於慈悲,才放劉邦一馬,而劉邦一得脫,立馬又招兵背叛項王,這說明劉邦此人不可信任。如今楚漢誰能稱霸皆在於您,您既然與項王有故交,何不投靠項王”?韓信曰:“我曾經是項王的部下,官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故而離去。如今漢王授我上將軍,言聽計從。夫人之信我如此,背之不祥”。

蒯通聽說後,認為韓信的決定有失偏頗,便對韓信說:“我擅長看面相”。韓信曰:“你看我如何”?蒯通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且危而不安”。韓信曰:“何謂也”?蒯通曰:“今楚漢爭霸,您助漢,漢勝,助楚,楚勝。不論誰勝,您最多不過封侯。依臣愚見,您不如兩邊都不幫,擴張自己的勢力,在齊國扎穩根基,再攻下燕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如此,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也”。

韓信曰:“漢王待我非常好,我的衣食住行都是漢王提供的,豈可背信棄義”?蒯通曰:“張耳陳餘兩人還是布衣之時,曾是刎頸之交。而後來張耳被秦將王離圍在鉅鹿,陳餘坐擁數萬之眾,卻不肯救張耳。項羽解了鉅鹿之圍後,張耳遂奪了陳餘兵權,兩人自此相怨。後來陳餘又殺敗張耳,張耳奔入關中投靠劉邦。劉邦請陳餘幫忙一起討伐項羽時,陳餘開出的條件竟然是要張耳的頭。此二人一開始是刎頸之交,最後卻都要置對方於死地,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勾踐臥薪嚐膽,在范蠡,大夫種的幫助下滅了夫差,洗刷恥辱。范蠡功成身退,大夫種卻被勾踐賜死。談交情,您與劉邦的交情能比得上張耳陳餘嗎?談忠心,您的忠心能比得上范蠡,大夫種嗎?且臣聞功高震主者危,如今您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恐懼。臣竊為足下憂之”。韓信還是不忍心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奪他齊王之位,不肯聽蒯通之言,蒯通遂假裝發狂而離開了韓信。

韓信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項羽在垓下大敗自刎後,劉邦便又奪了韓信兵權,將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

項羽手下的將軍鍾離昧與韓信關係很好,項羽失敗後,便逃去楚國投奔韓信。劉邦恨鍾離昧,聽說在楚國,便下令韓信抓捕。不久,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問計於陳平,陳平曰:“可假裝出遊楚國,令韓信接待,趁機抓捕之”。劉邦到了楚國,韓信想反叛,自度無罪,可是還是怕被劉邦所擒,不敢去。有人諫曰:“何不帶著鍾離昧的頭去見劉邦”?韓信便跑去與鍾離昧商量,鍾離昧自刎。韓信帶了鍾離昧的頭見劉邦,還是被劉邦抓到洛陽,收回韓信的封王,改封為侯爵。

久後,陳豨被拜為鉅鹿太守,韓信為其送行,曰:“你所上任的地方,是精兵強將聚集之地。你若從那裡反叛,事可成矣”。不久,陳豨果反,劉邦親自前往平叛,韓信稱病不往,派人送書給陳豨讓他安心造反,自己給他當內應。韓信與家臣密謀,矯詔赦免罪犯,令其闖入宮中劫持皇后,太子。可惜被人告發,呂后召來蕭何問策,蕭何令人詐稱是劉邦派回來的使者,言陳豨之叛已經被平定,陳豨已死,邀百官都入宮中慶賀。韓信一入宮就被甲士殺死,遂夷其三族。

劉邦平定陳豨之亂回來後,聽說韓信已死,有點開心又帶點憐憫,問呂后:“韓信死前說了什麼”?呂后曰:“悔不用蒯通之言,以至於此”。劉邦下令抓捕蒯通,問曰:“你教韓信謀反”?蒯通曰:“然也,豎子不用臣之策,故自取滅亡。倘若用臣之策,陛下安能高枕無憂”?劉邦大怒,令人烹之。蒯通叫冤,曰:“盜蹠之犬吠堯,不是因為堯不仁,只是因為它的主人是盜蹠。彼各為其主,何罪之有。且秦時欲稱帝者眾,陛下安能盡烹殺之”。劉邦遂放了蒯通。